?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探討

2018-03-06 12:59高清芬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教學探討網絡資源師生互動

高清芬

摘 要:C語言是一門功能強大、應用廣泛的計算機高級語言,具有數據類型繁多、結構復雜、運用靈活多變等特點,特別是作為程序設計的入門語言,學生學起來感覺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改革教學模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勢在必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經驗,從如何上好第一堂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辟第二課堂,以及師生互動等幾個方面對該門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探討 興趣 師生互動 網絡資源

中圖分類號:TP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198-02

C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學生以及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學習計算思維思想的入門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開放型、實用型人才,是擺在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上好第一堂課

無論任何課程的學習,筆者認為第一堂課的教學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學生對該門課的認識以及能否初步引起學生對該門課的學習欲望。在第一堂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必急于知識的傳授,而重點在于引導,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角度設計第一堂課。

首先,講述該門課出現的歷史背景,從而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最初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而產生的。其次,通過一些程序源代碼的演示,使學生明白該語言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可以解決我們身邊的哪些問題。因此,在選用例子時,一定要選用我們身邊的大家都熟悉的問題:比如:“菲波納契兔子問題”“雞兔同籠問題”“預測身高體重”“競賽記分”“統計選票”“猜數游戲”等,同時針對不同專業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專業中的相關問題,比如數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選用“求解方程問題”“計算行列式”等。這些問題學生雖然暫時還不能自己解決,但是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就能親自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親自調試一些已經編好的比較簡單的源代碼程序,當他們“編”的程序成功地輸出結果的時候,學生對程序設計的興趣自然就產生了。這樣,通過這樣一堂課的學習,筆者相信同學們一定會對這門課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學生對該課程的強烈興趣。

2 問題教學法

教師在講授每一節課以前,盡量通過形象生動的操作或有目的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授《函數的遞歸調用》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首先對學生講講漢諾塔的傳說:傳說在古印度的寺廟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游戲,當游戲結束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世界末日的到來。說到這里,學生就會好奇,紛紛猜測這是個怎樣的游戲。等學生知道了漢諾塔的問題后,再慢慢給他們講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函數的遞歸調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制造一點小小的困難,讓學生體驗到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樂趣,這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在選擇例題時也是由簡到難,逐步呈現給學生,并給出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比如:在講解循環結構時,我們可以選用猜數游戲。首先,選取一個固定數據,讓學生猜測數據是多少,并顯示“猜高了、猜低了,恭喜你,猜對了!”三種不同的提示,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同學們用前面所學的選擇語句就能完成,然后讓學生思考:(1)以上只能猜測一次,如何能夠猜測多次,直到猜對為止。這就需要循環結構來完成。(2)上面猜測的數是一個固定的數,那么可否讓計算機隨機產生一個區間內的整數,而且每次產生的整數不同呢?(3)我們可否限定猜測數據的次數為3次,多了程序自動結束。(4) 我們猜完一個數據后,可否繼續猜下一個數,直到不想猜為止。這需要循環的嵌套。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自己逐步由易到難去解決問題,從而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對該門課的濃厚興趣。

3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利用網絡資源,可以節省學生的時間,提高實驗效率。如果學生上機調試程序,學生光輸入代碼就要占據很大的時間,這是沒有必要的。為此我們把部分程序代碼上傳到網上,讓學生共享,學生只需要編寫本節課所學內容的代碼,這樣大大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實驗效率。比如:在實驗函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候,我們可以把以前的一些做過的題目的代碼放到網上,讓學生把這些題目改用函數來實現,重點練習函數的定義以及調用方法,體會函數參數的傳遞過程。這樣就可以做到專項專練,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我們把一些課程內容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的形式上傳到網上,供同學們課下復習使用,同時對于部分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提前網課預習,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能力。

4 師生互動,增加交流的機會

不論哪門課程的學習,師生互動,增加交流的機會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變客體為主體,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師生間的互動。課上我們可以有意地設置一些不同深淺的筆誤或口誤,馬上讓學生肯定對與錯,以考查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提高他們的敏銳性和判別能力。對有些問題,可以給出一種程序設計方法后,讓學生討論,還有沒有其他的程序設計方法和思路,讓他們發表意見,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編程方法,給學生以表達已見、陳述思路、交流觀點的機會。這樣既可以發現學生中好的解題思路和編程思想,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部分內容比較薄弱,以后在教學中予以加強,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實際上,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它要求老師既有引導又能放開,既有事先的精心備課,又有課堂上的因勢利導;其次,它要求學生不僅要上課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還要充分展開他們的想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教師可以從學生討論中提出的問題來豐富教材內容,學生可以從課上的討論發言中,感受到參與的樂趣與興趣,體會到自己的主體作用,收到較好的教學相長的效果。

5 開辟第二課堂,加強課程設計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課上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每次課上的實驗中不可能完成相對較大的實踐項目。課程一開始向學生布置課程設計題目,伴隨著教學進度和實踐進度,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逐步完成課程設計。通過課程設計,可以使學生將所學課程的各個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彌補課上實踐的不足,同時增強了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協作精神,鍛煉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布置一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課程設計。在學習選擇結構后,可以完成菜單界面的設計。在學習數組后可以完成其中的數據輸入、輸出以及求和、排序、查找等基本操作。在學習函數后,可以把以上每一個操作用一個函數來完成。學習完結構體類型后,還可以修改成結構體類型來做。學習完文件后,把輸入輸出的數據都存放在文件中,從而完成整個學生成績管理系統的設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采用分組的方式,培養學生開發軟件所必需的團隊精神。

總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對于每一位教師,只要能不斷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大膽改革,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春暉,劉志國.基于MO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以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2015,28(7):144-146.

[2] 蘇小紅,王宇穎,孫志崗,等.C語言程序設計[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

[3] 蔣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38):155-156.

猜你喜歡
教學探討網絡資源師生互動
Algoblu發布NEV網絡資源虛擬化平臺
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日語的現狀及分析
初中歷史課進行趣味教學的探討
基于網絡資源的《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教學改革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