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文化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

2018-03-07 03:16王建華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年30期
關鍵詞:民間幼兒園游戲

王建華

(通化師范學院,吉林通化 134000)

1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存在的問題

1.1 民間體育游戲材料準備困難,難以常態化開展

民間體育游戲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地域性,來自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許多民間體育游戲器械利用的都是鄉土資源,而且某些民間游戲需使用特別的器具才能進行,例如打陀螺、滾鐵環、打貝闊等。另外,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像“抓羊拐”“踩高蹺”這樣存留時間久遠的游戲用到的材料都很難收集。這些游戲材料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的正常開展狀態。其次,不是所有幼兒園都會提供充足的民間體育游戲材料,來讓教師制作游戲器具,教師往往只能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入手,制作一些簡單器具,而且對于那些需要器具輔助或器具制作困難的民間體育游戲,教師往往選擇不開展或盡量少開展。除此之外,游戲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成為了教師考慮是否開展這些民間體育游戲的原因。一方面,部分游戲中會用到的鐵制、木制的材料,可能傷及幼兒自身或同伴,如攻城游戲用的釘子、滾鐵環的鐵棍、抽陀螺的鞭繩等;另一方面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可能會將游戲器具放入口中,而教師則不能保證收集材料中有無毒性、是否殘留農藥、能否致使幼兒過敏等。這些因素給教師的游戲選擇帶來了困難。

1.2 民間體育游戲時間和空間不足,限制游戲開展

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權利,給予兒童充足的游戲時間和空間是順利開展游戲活動的首要條件。幼兒園提倡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從幼兒入園到離園一天要開展的活動很多,除了要利用有一部分時間滿足幼兒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進餐、盥洗等,還要組織幼兒進行五大領域的技能訓練。然而幼兒在園時間是有限的,有調查顯示,在統計教師“如何結束民間體育游戲”的問題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游戲時間到了而結束”的,還有一部分是因“其他活動開展而不得不結束”,這說明了民間體育游戲開展的時間是不足的。除此之外,游戲空間的大小、密度及游戲場地的結構特征等,對兒童游戲都會產生影響。在幼兒園中,幼兒園戶外場地有限,且多有設置秋千、滑梯、爬梯等大型體育器械,為減少幼兒在游戲時磕碰概率的發生,幼兒教師能選擇的戶外民間體育游戲少之又少。再加上,幼兒活動室中都會規劃其他領域的活動區,教師很少會考慮到有鍛煉幼兒手部或手眼協調能力的體育游戲,因此在一定空間上限制了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開展。

1.3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形式單一,缺乏整體性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作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之一,其開展也應融入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中。 國內學者張克峰根據民間體育游戲的游戲特征將民間體育游戲分為了六大類:模仿秀類、兒歌游戲類、捉迷藏類、持物競技類、身體對抗類、自娛自樂類。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廣泛而豐富。其中有許多游戲能促進大肌肉發展,如發展跑、跳、鉆爬、平衡等動作,還有發展幼兒小肌肉或手眼協調能力的游戲,如“抓拐”“彈蠶豆”“煙盒三角塊”等。然而,多數幼兒園在引進民間體育游戲時采用的是“拿來就用”及“重復利用”的原則,在園中大都只開展像“老鷹捉小雞”、“丟手絹”這種常見的戶外集體性或競賽性民間體育游戲,游戲形式單一、游戲種類匱乏,而且民間體育游戲在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開展較少,比如在入園和離園環節的開展、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由此可見,民間體育游戲雖然涵蓋了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但是環節之間開展的比例并不均衡,并未形成系統的、具體的方案實現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有機融合,也并未展現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的豐富性與形式的多樣性。

2 解決對策

2.1 拓展渠道挖掘民間體育游戲材料

提供完備的游戲材料是有效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的必要條件,幼兒園可以通過收集、改良兩種基本手段解決由于游戲材料器具特殊、幼兒園提供有限以及游戲材料帶來的安全隱患給游戲投入帶來的問題。在收集方面,可以發動教師集體到鄉村收集或購置一些游戲所必須的材料如“跳竹竿”的竹竿、“滾鐵環”的鐵圈、“走梅花樁”的竹筒。還可以讓教師合理利用身邊資源進行材料采集,例如邀請家長收集奶粉罐代替“踩高蹺”的腳踏板和木棍,收集廢舊瓶蓋代替“跳房子”的踢子、在網絡上通過信息轉發的形式購置不同地區的民間體育游戲器具。在改良方面,對于具有危險性的游戲材料,可以傳承其方法與結構,改良生活中各種廢舊材料,嘗試選擇性投放一些適宜的低結構材料,即結構簡單、容易收集且幼兒熟悉度高、可隨意拆分組合、重新建構的材料,如報紙、易拉罐、雪糕棍等。如用酒瓶蓋代替“攻城”中的釘子,用紙棍和畫片代替“打尺寸”中木棍和竹條。其次,根據選材標準,選擇那些“安全、衛生、耐用、不易碎”的材料,分層、分階段地開發與利用,如統計帶有毒性的植物材料,選擇用無毒易獲得的植物作為替代,或將未經清潔的廢舊材料集中消毒并定期更換。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開展的可能性。

2.2 科學合理地安排游戲時間與空間

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場地來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有利于幼兒深入參與游戲,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充分的探索與操作,使他們更充分地體驗游戲的快樂。首先,在游戲的時間方面,應該進行更加合理的安排,用民間體育游戲填充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達到擴充活動時間的的目的。幼兒入園后,教師可提供多種小肌肉群游戲,如大拇哥、頂鍋蓋、抓拐、翻繩、挑香棍,保證幼兒入園心情愉悅,并鍛煉幼兒手腦協調;在戶外活動時間,用丟沙包、跳繩、編花籃、跳皮筋、跳花盆等鍛煉幼兒大肌肉群的發展,同時避免盲目奔跑可能帶來的隱患; 離園前,用彈杏核、拍洋畫、彈豆穩定幼兒情緒,讓孩子安全有秩序的離園。其次,在游戲的場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園區和社區環境拓寬游戲空間。利用社會資源為幼兒提供體驗民間體育游戲的機會。還可以在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墻面、廊道,利用民間體育游戲材料優化活動環境,創設民間體育游戲氛圍,從而保障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開展。 如:利用各種具有生動形象的民間體育游戲圖片裝飾墻面;小樹上掛著木板繪制的打靶小熊,投擲的彩虹輪胎; 地面上則布置各種具有民間特色的、有情趣的跳格子圖形等。將民間體育游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可以隨時地、自主地玩一玩“跳房子”“射柳”“編花籃”等民間體育游戲,擴充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

2.3 充實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優化組織形式

民間體育游戲種類繁多,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實施民間體育游戲的形式和內容,既要游戲的多樣性和游戲之間的互補性,還要考慮內容的整體性和合理性,創新民間體育游戲文化,使之與幼兒的一日活動融為一體。我們可以根據幼兒年齡及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一日生活各環節涉及的活動內容優化游戲組織形式,例如,利用“彈酸角核”、“翻繩”、“挑香棍”游戲讓幼兒在進餐前后保持愉悅的心情并且鍛煉小肌肉群的發展;針對各年齡班的特點,舉辦“幼兒運動會”,采用班與班、組與組之間的競賽性游戲,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還可以提供大帶小的機會,讓幼兒教幼兒,如 《踢毽子》 這個游戲的技巧性較強,動作協調性的要求很高,教師一遍一遍地示范、講解,孩子都難以掌握,教師這時嘗試,讓會踢毽子的幼兒去教不會玩的幼兒,幼兒在不斷地模仿中,互相幫助,興趣高,掌握得快。另外,整合民間體育游戲與幼兒園活動的共通點,不只注重幼兒動作與技能的發展,更要注重幼兒的智能及身心健康。例如將傳統兒歌融合于幼兒民間體育游戲“跳竹竿”之中,敲擊竹竿唱童謠開展音樂教學,發展幼兒語言和音樂能力,同時幼兒也在跳竹竿、敲竹竿中,也發展了的跑、跳、平衡等基本動作,培養身體協調性,也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猜你喜歡
民間幼兒園游戲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