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中鏡意象研究

2018-03-11 08:40李嫻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李白意象

摘要:“鏡”是唐詩中頻繁出現的一個意象,“鏡”意象為許多詩人所引用。唐朝是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鏡子的社會功用越來越多,詩人引鏡入詩也頗為流行。詩人所寫的鏡子,多將詩人的情感內涵賦予鏡中。太白詩中關于詠鏡的詩篇有80余篇,多表達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自身際遇的不滿。

關鍵詞:唐詩;李白;鏡;意象

“鏡”作為詩中常見的意象,它與“鑒”、“景”為同義詞?!稄V雅·釋器》卷七曰:“鑒謂之鏡?!痹凇夺屆め屖罪棥肪硭闹休d:“鏡,景也,有光景也?!痹谠S慎的《說文解字》第十四篇上金部:“鏡,景也?!鼻宕斡癫米ⅲ骸熬罢?,光也。金有光,可照物,謂之鏡?!?/p>

一、唐詩中鏡子的社會功用

隋唐時期,是中國銅鏡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造型和紋飾方面更加精美。如駱賓王的《詠鏡》:“寫月無芳桂,照日有花菱?!盵1]卷七十九銅鏡發展到唐代,已不僅僅是為了幫助梳妝打扮,其本身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成為美的象征。

文人樂于將鏡子作為交際、贈別的禮物。如白居易在《以鏡贈別》中寫到:“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蝗缳浬倌?,回照青絲發?!盵1]卷四百四十三詩人借鏡子象征朋友間的友情萬古長青、純潔無暇。

鏡子也可以作為男女愛情的信物。如喬知之《定情篇》詩:“妾有秦家鏡,寶匣裝珠磯?!袢粘譃橘?,相識莫相違?!盵1]卷八十一還有李白《代美人愁鏡二首·其二》中描述了女子贈與男子明鏡,以示愛情:“美人贈此盤龍之寶鏡,燭我金縷之羅衣?!盵2]卷二十五

由于鏡子制作材料的貴重,鏡子也代表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在唐玄宗的《千秋節賜群臣鏡》中:“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后……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盵1]卷三《舊唐書》中也有所載:“開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上御花粵樓,以千秋節百官獻賀,賜四品己上金鏡、珠囊、縑彩……”[3]195當時已有鏡子鍍金,并且“銜長綬帶”,“綬”與“壽”諧音,人們當時以鏡祈求長壽。

二、鏡意象的流行及太白詩中的“鏡”

唐代時期,鏡意象很受詩人們的歡迎,據統計,在《全唐詩》中,“白居易竟有詠鏡詩89篇之多,李白有詠鏡詩80余篇,杜甫29篇,元稹42篇,孟郊44篇,劉禹錫35篇,杜牧26篇,李商隱21篇,賈島12篇,等等?!盵4]34鏡意象的流行,不僅由于銅鏡有較多的社會功用,同時也是唐代文學“對前代文學作品中‘鏡意象的繼承與發展”[5]69。至今發現最早的關于鏡意象的詩是梁簡文帝蕭綱的五言詩《詠鏡》,第一首將銅鏡比作月亮的詩是庾信的《詠鏡》詩。

太白詩中有許多將月亮和銅鏡聯系在一起的詩句,如《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6]卷八,石鏡指的是如鏡的山石,《讀史方輿紀要》中載:“廣僅數畝,高七丈許,上有立石瑩潔,號曰石鏡”[7]卷六十七,雖是石鏡,但通過和月亮的對比,更突出石鏡的明徹。還有將月亮比作鏡的,比如《長門怨二首》中“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盵2]卷二十五《古朗月行》中“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盵6]卷四《渡荊門送別》中“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盵8]卷十五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鏡子?!栋丫茊栐隆分小梆ㄈ顼w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8]卷二十,還有《安州應城玉女湯作》中“沸珠躍明月,皎鏡函空天”[8]卷二十二,都描繪了皎潔的月亮如鏡子一般掛在天上。

鏡子可以映照的特征,文人們也常將鏡子與平靜清澈的河水聯系起來。在太白詩中,也有諸多例子。如《擬古》中“寶鏡似空水,落花如風吹?!盵6]卷六將寶鏡比作空蕩蕩的水面,描繪出美人對鏡自賞,感嘆落花促歲,表達出女子不遇佳偶的急切心情,借此表達詩人欲出仕而希望遇知己的愿望?!肚逑小分小叭诵忻麋R中,鳥度屏風里?!盵6]卷八將池州清溪清澈的特征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人仿佛行走在明鏡里一般,極言清溪水之清澈。還有《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云山海上出,人物鏡中來?!盵8]卷十一詩人贊美廬山的風景秀麗,白云成海,“?!鄙仙鲈粕?;河水清澈平靜,人行走于河畔,看去仿佛行走于鏡中。通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廬山美景寫得逼真、傳神,嘆為觀止。在《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中“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8]卷二十,詩人將洞庭湖比作女子用來梳妝的明鏡,將君山比作女子用丹青畫出的娥眉。

三、太白詩中“鏡”意象蘊含的情感內涵

男子照鏡一般不同于女子照鏡。女子攬鏡梳妝,多是對美的追求,所以她們“對鏡傅粉、畫眉、點唇、貼花鈿、梳髻”[9],而男子照鏡,通常是借鏡抒懷,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太白詩中關于寫鏡的有80余篇,借鏡抒發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慨嘆和對自身際遇的不滿。

(一)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時光的流逝讓人的外貌發生變化,李白照鏡時,看著自己頭上長出的白發,臉上多出的皺紋,難免會對青春的消逝、時光一去不復返發出感嘆。

李白在《將進酒》中高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6]卷三,詩人看到奔騰的黃河之水,聯想到時光猶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回,看著明鏡中自己滿頭的白發,感嘆青春的易逝,朝暮之間,青絲便成白發,使人更能明白時光的短暫和人生的匆匆。在《覽鏡書懷》中,李白“自笑鏡中人,白發如霜草”[8]卷二十四。詹锳先生在其《李白詩文系年》等書中分析此詩寫于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應該是李白暮年之作?!白孕︾R中人”一句,不僅有詩人對自身的嘲笑和自責,更是對黑暗腐朽的政治環境的批判,揭露了黑白顛倒、報國無路的現實;李白通過描寫鏡中的自己“白發如霜草”,表現出如今自身“衰老”的不得志之貌,人生的志向尚未實現,人卻已白發如霜,這是詩人對人生短促的無奈和嘆息。

李白的《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中寫到:“獻納少成事,歸休辭建章。十年罷西笑,覽鏡如秋霜”[8]卷十五,李白給唐玄宗進獻文章和忠言,但是卻難以受統治者的接受和采納,所以詩人辭別建章臺,遠離朝政。十年時光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詩人如今照鏡,只能看到滿頭白發,由此感嘆時間的流逝和青春不再。其實,詩人感嘆時光的易逝,多是由于自己的滿腔壯志仍未得以實現,由此更加感嘆時間的短暫,渴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時間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

(二)表達對自身際遇的不滿

李白的《清溪行》中: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6]卷八

這首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天寶十二年秋后,李白被“賜金返還”,所以遠離京城,在經游池州一地時,創作了許多關于清溪的詩篇。這首《清溪行》通過描寫清澈的溪水,營造出一種悲切凄涼的清寂境界,表達了詩人喜清厭濁的情懷,同時也流露出詩人遠離家鄉、思念家鄉的孤寂與落寞,還有詩人雖胸懷濟世之才卻不得施展的抑郁悲傷之情。

再看李白的《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6]卷八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時期的天寶末年(755年),此時唐王朝政治黑暗腐朽,詩人對社會局勢非常憂慮。這時候,李白已有五十余歲,其人生理想仍未能實現,同時還受到他人的排擠?!鞍装l三千丈”用夸張的手法表現詩人內心的愁緒。詩人自問“何處得秋霜”,進一步加深了對愁思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深的苦悶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緒。

在李白的《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中“覺罷攬明鏡,鬢毛颯已霜。良圖委蔓草,古貌成枯桑?!盵8]卷十二這首詩寫于乾元二年(759年)秋,詩中表達了自己對表弟的不舍,同時向表弟傾訴了自身處境的艱難,抒發了自己心中的苦悶。還有《擬古》中“寶鏡似空水,落花如風吹?!盵6]卷六美人對鏡自賞,感嘆花落無人欣賞,透露出女子難遇良人、渴望良緣的心情,而文人多以女子不遇良人來比喻自身難遇知己的苦悶,李白滿心壯志,渴望出世、建功立業,可惜卻無人賞識自己的政治才華,內心惆悵不已。

四、結語

“鏡”意象是唐詩中常用的一個意象。銅鏡作為唐代社會生活中的常見工具,不僅可以贈別、送禮,還被賦予了男女愛情、權勢等特征,文人引鏡入詩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李白作為唐代詩歌中一顆璀璨的明星,其詩作中也有大量關于鏡的描寫,通過寫鏡這一事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嘆惜和壯志未酬的惆悵,詩人渴望能在短暫的人生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因此詩人常會感嘆時間的短暫易逝,擔憂自己的人生抱負不能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李太白全集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孫克讓.唐代詩鏡文化的延伸[J].尋根,2007(6):34-38.

[5]劉洪忠.論唐詩中的“鏡”意象[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2(1):68-70.

[6]李太白全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7]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5.

[8]李太白全集中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7.

[9]李海燕.唐詩中的鏡子意象研究[D].

作者簡介:李嫻(1995-)女,漢族,河南省焦作市人,鄭州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魏晉南北朝方向。

猜你喜歡
李白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來自林間的風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學習策略研究
英語讀思言的隱喻意象與教學互見
唐?李白 《客中行》(草書)
詩仙李白的歸宿
倒下的那一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