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古典詩詞到底有什么用

2018-03-12 20:56行之
公務員文萃 2018年2期
關鍵詞:魚戲蓮葉古典

行之

寫詩的境界

古典詩詞大概分三類。其一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駱賓王七歲時候寫的一首詩,沒有雜念,甚至沒有任何寄托,只是把世間的美好事物,通過語言描述出來,盡是一派天真。這樣純粹的詩,讀來實在可愛。

其二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李白寫它的時候,正是酒興正濃的時候。這一類詩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情緒,或激越,或哀婉,飽滿而赤誠,像是音符一般,或宕逸,或蕭疏,扣人心弦。

其三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寫它的時候,正是安史之亂之時,國家動蕩牽動著個人的悲苦,從而顧念到天下蒼生。這樣的詩近乎于史,雖不系統,卻見微知著。經過人間疾苦,時代興衰的澆灌后,具有縱橫古今的感發力。而國家不幸詩家幸,說的也就是這般。

如果再從藝術性的角度來說,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圍繞“境界”一詞概括得極妙??偨Y來說,其一是“大境界”與“小境界”。

大境界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小境界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大境界廣闊雄渾,小境界精致細膩。無所謂高下,卻能分出大小。

其二是“造境”與“寫境”。造境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寫境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造境會利用聯想,擬人等多種手法,來營造出一些情境。寫境是原原本本,將一種情境還原到文字中,不露雕琢。

其三是“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無我之境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有我之境,一切是由作者的主觀情緒為起始,世間一切景象都映襯、呼應著作者的心境。無我之境,作者仿佛只負責把一個氣象呈現到讀者面前,而把自己的情緒隱藏在氣象之外。

真正的漢語力量

經常有人問我,讀什么書能提高寫作?我幾乎每次都說,從根基上來說,唐詩,宋詞,沒別的。唐詩宋詞天天看,天天背。沒有比這更直接有效的方法。短期內,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時間越拉長,它的力量就越強大。

古典詩詞是漢語言文學的基因所在,薪火相傳后的分流和拓寬,更加豐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魯迅在散文《秋夜》里有一句閑筆,歷來被很多人當“笑料”: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漢樂府有一首《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你要翻譯過來,沒什么實際意思,一句話“江南適合采蓮,魚兒都在蓮葉下游來游去”就說完了。詩人非要把“魚戲”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都交代出來,看似啰唆,實際卻是最妙的地方。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边@樣一寫,整個畫面,頓時活了起來,而不再是死板的講述。江南荷塘的秀雅之氣,便充滿了情趣。

“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濒斞冈凇肚镆埂防镆簧鲜值倪@一句閑筆,和這首漢樂府就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看似拖沓了一點,卻讓氛圍有了感官性。這種寫法,或許只是一種創作與解讀的巧合,但這種寫作能力,卻不是巧合。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這首《江雪》素來以視覺的白描為人稱道。但實際上,詩在聽覺上也造詣非凡。末尾的韻律,絕、滅、翁、雪,符合了典型的“124”式押韻。jue,mie,weng,xue,124句的拼音甚至都是一般長短的。而且四句的讀音,拿現在來說,就是2413,四個聲調沒有重復,全部用到。(古代韻律和現代普通話的韻律存在一些差異,所謂的2413并不是柳宗元能預料到的,算是歷史發展帶來的巧合吧。)

馮唐后來的現代詩:后海有樹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時此刻的云,二十來歲的你。隱約就是《江雪》的樣子。四個畫面組合在一起,步步入勢,3和4存在勾連關系。子、玉、云、你,讀音分別是zi,yu,yun,ni。124的韻母都是短韻,拼音一般長短。14是押韻,23也算是同類韻。聲調是3423。一切像是安排,又看不出明顯的安排。但正是這些微妙的字與韻的關系,才讓這首小詩讀來那么舒服。所以我經常說,馮唐的文字基因,其實是唐詩和古文。他所有的文字里,都有這種古典詩詞的節奏。

古典詩詞是超級美學

學文,其實很了不起,和碼字沒有關系,和年齡沒有關系。一千零五十年前,李煜說:“林花謝了春紅?!币磺Я阄迨曛?,在北京一家叫“福廬”的小川菜館子里,靠窗的座位,我聽見一對小男女,眼圈泛紅,說: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蔽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文學,其實很了不起”,這句“文學”后面的逗號,其實是不需要存在的?!傲锨嗌?,見我應如是”這句的逗號問題也同理。但正是多了這個逗號,就產生了一種類似于詩詞頓挫的語氣感。

阿城的文字也是如此,內功同樣是詩詞古文?!拔倚睦锖鋈挥幸环N很古的東西涌上來,喉嚨緊緊地往上走。讀過的書,有的近了,有的遠了,模糊了。平時十分佩服的項羽、劉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橫遍野的那些黑臉士兵,從地下爬起來,啞了喉嚨,慢慢移動。一個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仿佛見了呆子的母親,用一雙弱手一張一張地折書頁?!?/p>

整個行文節奏和布局,其實和宋詞十分相似。跳脫示現,形散神合,單看一段就知道是高手。

古龍寫《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篇: “冷風如刀,以大地為砧板,視眾生為魚肉。萬里飛雪,將穹蒼作烘爐,熔萬物為白銀。雪將住,風未定,一輛馬車自北而來,滾動的車輪輾碎了地上的冰雪,卻輾不碎天地間的寂寞?!边@顯然是受古典詩詞的影響,典型的寫意與“造境”。

任何真正的文學經典,傳下來都不是偶然的。什么是好的文字,什么是壞的?簡單來說,凡是讀來蹩腳,讓人感到氣悶,乏味的,都不會是真正好的文字。所有好的文學,都帶有一種令人閱讀順暢的舒朗,即便是令人傷感,揪心的,美學上依舊高屋建瓴。

為什么要讀古典詩詞?給一個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古典詩詞是超級美學。讀古典詩詞有什么用?最起碼,它有提高一個人審美的作用。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救不了。詩詞的美學,是一種自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學。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一種自然美學。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是一種生活美學。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是一種歷史美學。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一種情感美學。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一種世態美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一種哲思美學。

莊子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在鼓吹詩詞無用的年代,誰還在小樓一夜聽春雨,卻道相逢何必曾相識?誰能來時脫劍膝前橫,歸去卻也無風雨也無晴?

還好,總有一些人,即便身處嘈雜的都市當中,也不忘吟誦鐵馬大漠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即便再奔波忙碌,也不忘偷得浮生半日閑,花間一壺酒,笑談古今事。詩詞的美學不能拯救生活,卻能凈化生活。它是精神荒漠里永遠的綠色植物。

(摘自《中國青年》)endprint

猜你喜歡
魚戲蓮葉古典
采蓮曲
世界上最大的蓮葉
古典名畫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水果與詩
江南
和舊時的自己握手言和
植物占領世界?
輕古典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