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好玩、玩好數學
——追求會想、會用、會學的教學

2018-03-13 09:10張思明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個角建模思維

◇張思明

“數學就是一些居心叵測的成年人為青年學生挖的陷阱”“數學就是那些僅僅出現在課本和試卷上的,讓某些老師看著學生崴腳而感到竊喜的東西”……在學生心目中,老師不過就是一些挖坑布雷的高手。當我們在為學生被我們的一肚子題折騰得暈頭轉向而沾沾自喜時,我們離數學的真諦、離數學教育的真諦就越來越遠了。

正如劉堅教授所言,我們要帶給學生的,應是學生成長所需要的那種文化素養,是知道源和流的數學。

一、真實課堂中的數學應用

我在六年級課堂上做了一節數學思維的實驗課,借由“怎么會想”“怎么會用”兩個層面的題目,讓學生向“怎么會學”升華。

(一)怎么會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張撲克牌剪掉1個角(剪痕是直線),還剩幾個角?最基本的答案是還剩5個角,這也是大部分學生能想到的。只有的學生能很有把握地進行反駁,他們用畫圖的方式解釋可能會剩3個、4個、5個角,但如何把它們串起來,對于學生而言是個難題。

這中間存在著一個思維的邏輯鏈條:先把5個角這種最基本的情況作出來(如圖1);兩個點在兩條邊上運動,按住一個點P,讓另一點Q上下運動,當運動到點B時,自然得出還剩4個角的情況;再把點Q(B)按住,讓另一點P左右移動,當運動到點D時,得到還剩3個角的情況。學生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就可以進入下一個問題環節。

圖1

一個正方體用平面砍掉“1個角”——實際上是砍掉1個三棱錐,還剩幾個面、幾個角?先呈現一個任意的結果,再固定兩個點,讓另一個點運動……利用剛才的思維方法去想,學生很快就推出了其他結果。

將一個西瓜橫豎各平行地切兩刀,吃完后剩下幾塊皮?學生不再對書上所給的“10塊”這一標準答案深信不疑,紛紛表示隨便給出一個結果,就可能會有更多的東西需要思考。那么,如何思考?10塊的確是一個結果,但刀口是可以挪動的。得到啟示后,班上的學生開始躁動了。一些學生急著得到結果,卻很少嘗試思考為什么剩下的西瓜皮會變少。學生容易針對極端情況,得出剩下6塊西瓜皮這種情況,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探索剩下7塊、8塊、9塊甚至5塊西瓜皮的情況。

對于這樣的題目,我們強調更多的是思維,是找到這些結果的過程。學生要“會想”,而“會想”又存在著很多“技巧”,這個“技巧”或者是先猜測一個最基礎的結果,再固定一些可以變化的條件,讓另一些條件變化,在變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結果;或者是想極端情況,先想出最多的結果,再想出最少的結果,然后找出中間值的情況。

(二)怎么會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數學學習的重點不是僅僅針對問題得到一個具體的答案,而是希望培養學生提出更多問題的問題意識。教學不是上課、下課的過程,而是不斷發現和提出新問題的過程。有了數學思維,我們又可以提出很多問題。例如,圖2中包含多少個正方形?

圖2

數的過程很重要,需要不重、不漏,先數16個小“口”,再數2×2的田字格,然后數3×3的,最后數最大的這個,這樣一種一種數下去的過程,正好培養了學生圖形分類的思考能力。

據此,學生會自己提出問題嗎?比如,推廣到三維的情況(如圖3),圖中有多少個正方體?再如,推廣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情況(如圖4、5),圖中分別有多少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對于圖4、5,更一般的結論是什么?改變維數又有什么問題和猜想?

圖3

圖4

圖5

……

到最后,已經不是學生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學生能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問題永遠比結果重要,要激發學生去思考。我們總習慣于要把書本上的知識點完完整整地灌輸給學生,其實更重要的是“問題場”的概念,學生走進你的教室,就是生活在一個“問題場”里,永遠不是進行到“老師問‘同學們還有問題嗎’,學生答‘沒有啦’”就結束了,而是學生走出教室后還會有更多的問題。

如此我們便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用紙折出正多邊形這一實踐中,正三角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學生都能順利折出,折到正八邊形的時候,他們是這樣做的:先折出3×3的方塊,再把4個角折起來(如圖6),這樣折感覺既很“正”,又為八邊形,學生認為這樣折出來的就是正八邊形。這時,不急于評判的教師會發現,一部分學生觀察到這個“正八邊形”的邊長并非完全一樣,并且嘗試做出了修改,修改的策略是五花八門的……這恰好就是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圖6

(三)怎么會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讓學生知道數學的價值。

學習講究的是思維,就拿背公式來說,部分學生雖然能夠把公式背得滾瓜爛熟,但一問起稍微“超綱”(教師沒有教過)的,學生就不會了,這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公式是怎么得到的。很多教師感覺自己教得很賣力,但發現學生并非知識學得越多,問題就解決得越好。比如,要求螺旋形蚊香的真正長度,高中生想到了等速螺線,初中生把蚊香近似看成了一個圓,而小學生則解下鞋帶鋪在了蚊香上。會背公式不算本事,把知識學活了,這才是學習應追求的東西。學生要知道數學的價值,知道數學有用、可用、能用,并且想用、會用、善用數學。

2.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圖7

北京大學校園內東南角的燕園大廈下有一個“雙莫比烏斯帶”形狀的雕塑(如圖7),初一學生看到了什么呢?炸糖耳朵、炸焦圈……學生把它和吃的聯系了起來,我沒有進行批判,而是讓他們每天都去看,直到看明白為止。到了高三,一個學生跑來說他看明白了,他說這個雕塑說明了“真理和謬誤只差一步”,他把一條一面是紅、另一面是藍的紙帶照著捏了一下并粘了起來,想象在藍面上走,走到黏合處,一腳跨過去就走到了紅面上,從而形成了他對這個雕塑的理解。教師要站得更高,我們的教育不在于是否算得更快,不在于多一個、少一個的知識,而在于這樣的滲透,在學生心里埋下一顆種子,讓他們知道其實最有價值的東西,就在自己每天的成長和發展中。

教師不要一味地只當“強者”,把自己包裝成什么都知道的形象,總是呈現高明的一面,而是要學會“裝傻”,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在任何學科中,都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站起來批判我們。正如王尚志老師所說:最偉大的老師是讓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上,孩子還以為自己就是長得那么高。

二、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應用與創新

近些年來,數學從臺后走到臺前,成為了創造價值的工具。美國國家數學教育顧問委員會在報告“成功的基礎”中有言:經研究證明,在美國,平均地看,數學好的人收入就高。

現代社會中,隨處可見數學模式。就以大數據為例。根據震動中心所提供的數據,日本電視臺可以及時、準確地發布地震相關信息;根據各大藥店所售藥品的相關數據,美國疾控中心可以迅速監測到傳染病的發生;分析手機里的運動軌跡、覆蓋面積等數據,保險公司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人的身體狀況……

(一)從應用到建模的教學層次及建議。

從《數學建模教學與評估指南》一書可以看到,美國的學校很早就讓學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應用與建模。就拿午餐的問題來說,學前班到二年級,可以收集數據,討論一個組要吃掉多少胡蘿卜,哪些食物與胡蘿卜搭配最好,多大的餐盒可以裝下這些胡蘿卜……三至五年級,可以進一步討論胡蘿卜和其他蔬菜營養成分的比較,如何在各種食物中挑選組成最佳的午餐,怎樣安排各餐的品種和價位……六至八年級,基于選擇的數量范圍(成分、價格、是否送餐、口味等)決定購買哪種披薩餅,給披薩餅的售價找一個函數(自變量可以是直徑或配送時間等)……這些項目學習,都是非常有應用價值的。

在我們的建模實踐中,提出了從數學應用意識滲透到完整的數學建?;顒拥?個逐步推進的層次:

(1)創設為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函數、定理、公式等而有意設計的實際情境。

(2)直接套用數學概念、函數、定理、公式等,給出有實際意義的結果(如函數值),或者解釋、說明得到結果的實際意義。

(3)通過簡單的變換,間接套用數學概念、函數、定理、公式等,給出有實際意義的結果。

(4)教師或教材給出實際問題,并帶領(教材是引領)學生完成數學化及簡單、具體的數學應用。

(5)教師或教材給出實際問題,學生自主完成數學化及簡單、具體的數學應用。

(6)教師或教材給出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提出實際問題,師生一起完成“建立模型”和“模型求解”的主要過程。

(7)全過程(選題、開題、做題、結題)、學生部分自主(在發現和提出問題、模型的選擇和建立、求解模型、給出模型結果的解釋等環節中,教師部分參與,給予指導和支持)的數學建?;顒?。

(8)全過程、全自主(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自主完成數學化的建模過程、自主求解模型、自主給出模型結果的解釋,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自主尋求教師的幫助)的數學建?;顒?。

要使小學和初中銜接,就得做到前兩個層次,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并運用到生活中去的。

(二)關于數學應用的一些教學案例。

有一天,路邊的一則廣告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本部承接超大型工程圖紙復印業務,規格可達A1、B1大小……”我們常用的復印紙型號有A4、A5、B4、B5等,那么,A1、B1復印紙有多大?能否根據手邊常用的復印紙大小,推算出A1、B1復印紙的大???它們的尺寸之間有什么數量關系?通過分析遞推關系我們發現:只要知道A系列紙的一條邊,就能推出其所有的邊長,B系列紙也同樣如此,甚至只要知道任意一條邊,就能推出A、B系列所有復印紙的邊長。

基于這種思維,我們還能提出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對開的《北京晚報》,一開的《人民日報》,八開的試卷,三十二開的筆記本,開數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解答出來,這才是學習。如果學生掌握了這種思維方法,他們的學習就不再只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了。

如何用自行車測量出自己家與學校的距離?這個測量需要知道車輪的周長,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在我們的教育下,學生對這個公式的記憶根深蒂固。但也正因如此,他們一味地只想著去量車輪的直徑,量不出來,怎么辦?一個平時很淘氣的小男孩兒用粉筆在自行車外胎上畫了一圈,再把自行車往前一推,有了印跡,周長就出來了,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如測距離,學生每次測量的結果都不會一樣,但每次的測量值都是對真實結果的一個逼近,而這種學習不在課本里。

如何為所在小區設計一個最佳的送奶路線、一個合理的保安巡邏路線?閱讀和理解并非只存在于語文和英語這類科目中,送奶路線和巡邏路線的區別是什么?送奶要求用腳跑遍每一個樓洞,巡邏要求用眼睛看?!白罴选本褪峭瓿扇蝿涨易叩米钌?。這種閱讀和理解,學生只有真正去想、去做了,才能明白。

……

這樣的過程、這樣的應用聯系了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好入手、有趣味、可深入。數學課堂中蘊含的不僅是數學,更是教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有很多學生在奧數中碰得頭破血流,也因此越來越討厭數學,而在我們這樣的過程、這樣的應用中,發揮的是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能夠給每個學生成功的體驗,給每個學生發展的機會,學生會堅定不移地跟著老師執著地學習,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猜你喜歡
個角建模思維
多種方法數角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聯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一次“錯誤”引發的思考
數一數一共多少個角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認識平面圖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