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陵:中國歷史上最受同情的叛徒

2018-03-15 22:12
婦女生活 2018年3期
關鍵詞:李陵叛徒關羽

叛徒,是令人不齒的。雖說許多叛徒是出于無奈而投降,但終究會落個不忠的口實。儒家講“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十二個字,而“忠”居其一焉。所以武圣關羽,不得已降曹時,有“屯土山約三事”之說。其中第一事便是“降漢不降曹”,第三事是知道劉備消息,還去投奔。曹操量大,全部應允,于是關羽降曹。但因有三事之約,故后又背曹投備,不失為忠。

今天說的這位“英雄”,也是一位降將。實際上,他之所以降,也是懷著“關圣”之心的。但令人扼腕的是,因為一連串信息失誤及故主決策失誤,他詐降成真,成為史上最受爭議也最受世人同情的“叛徒”英雄。他就是李陵。

李陵戰敗,事出有因。其一,漢武帝本無意令他為將,而令他做貳師將軍李廣利的押糧運草官,但李陵自負其名,恥于做李廣利的副手,故堅請獨立指揮部隊對匈奴作戰。漢武帝說無馬匹給他,他說不須給馬匹,愿以少擊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搗單于王庭。按現在的話來說,牛吹得過大,不能量力而行。其二,正像李陵恥于做李廣利的押糧運草官一樣,漢武帝派給李陵的副手路博德也羞于做李陵的后備,獨自上奏武帝,愿“各率酒泉、張掖五千騎兵分別攻打東西?;健?,惹得漢武帝大怒。將佐不和,君臣相疑,敗兵之根也。其三,李陵雖然作戰勇敢,將士舍命,但畢竟以五千步兵對敵八萬騎兵,實力相差懸殊。其四,李陵部隊先出了叛徒,這個叛徒叫管敢,是他出賣了李陵部隊的軍事機密,導致李陵孤軍作戰無法突出重圍。

勝敗乃兵家常事,世界上有幾位常勝將軍呢?作為將軍,作戰失敗后有兩種歸宿,一是戰死不降,這樣的英雄太多了,比如項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二是詐降留得有用之身,容圖大事,李陵聽從了部下的建議,無奈之下詐降了匈奴。李陵是李廣之孫,名門之后,投降消息傳回漢朝,漢武帝震怒,先是責問替李陵說好話的郎官陳步樂而使陳自殺身亡,后又對為李陵求情的太史令司馬遷動了宮刑。漢朝都城離匈奴之地萬里之遙,信息哪里那么準確?傳聞投降后的李陵為匈奴練兵,漢武帝更是大怒,夷李陵三族。李氏宗族,以李陵不死為辱,徹底絕了李陵的歸漢之路。實際上這是一樁大大的冤案,替匈奴練兵者,降將李緒也。

一系列陰差陽錯,使李陵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最受同情的“叛徒”英雄。因為司馬遷的《史記》為李陵立傳,而使這個最有名望的“叛徒”名留青史。實際上,是不是詐降,怎么能說得清呢?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船山先生曾拿關羽跟李陵做比較,關羽投降曹操后,對陣袁紹時,假如關羽不是斬顏良,誅文丑,而是被顏良殺死,他于九泉之下,該如何面對劉備呢?所以王夫之說:“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喪,則余無可浣也?!蓖督?,是戰士洗不掉的恥辱,誰會分辨你因為什么樣的原因投降呢?所以對于投降,史書少有贊許者,即便事出有因,也只不過是同情或原諒。當代作家張承志為李陵說話:“當他無家可歸,祖國執行不義的時候,叛變也許是悲壯的正道?!惫P者是不敢茍同的,李陵雖然悲壯,但叛變終非“正道”,遇到他這樣的情況,其實“正道”便是死,光榮犧牲,不失為烈士。茍活一人,那么多人因你而死、而受辱,終究會愧疚一生的。

因為李陵的教訓,后世有一位英雄,寧死不降。這個人叫楊業,也就是楊家將第一人楊繼業。楊業戰敗陳家谷,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正巧被圍困的地方有一碑,睜眼一看,原來是李陵碑。我想,當時楊業一定思前想后,若光榮犧牲,家里是烈屬待遇;若無奈投降,李陵前車之鑒,被夷三族。于是楊業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撞死李陵碑。當然,這是小說演義之言,但正是演義,反映了人們對人生處于十字路口如何選擇的態度。楊家將之所以千古留名,其實是從楊業光榮犧牲開始的。

李陵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最悲壯、最值得同情的“叛徒”,但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叛徒”。他投降匈奴后,娶了匈奴單于的女兒,成了匈奴的駙馬爺,受封右校王,成為匈奴貴族。他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得以善終。他在漢朝的親屬雖被漢武帝夷了三族,但在匈奴又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目前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百分之七十的人種有“中國血統”,據說他們都是李陵之后?!芭淹健敝蟮孟硪粐?,也算大千世界奇聞一件吧!

(摘自2017年11月23日新浪網)endprint

猜你喜歡
李陵叛徒關羽
朔風又起
昆曲《望鄉》觀后說成全
李陵,沒有任何偉業能和做個忠臣相比
奮不顧身
華容道
叛徒
叛徒
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收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