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建筑光影語言與表現方式解析

2018-03-19 05:22陳學文李沛豐
照明工程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觀者質感光影

陳學文,李沛豐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天津 300072)

引言

隨著時代的更迭,建筑的形式不停地在更新和前進,但是不論建筑如何改變,風格如何變革,把光影運用在建筑上、融于建筑中都是設計師不變的追求[1-6]。光反映出一切事物的形態、顏色和質感,關系到人們對空間的感受。充分地理解光影的作用和構成的方式,有助于設計師設計出更舒適的環境,更符合人們意識形態的需要。在現代建筑當中,空間的圍合大多不是以傳統的方式界定,此時通過對光影構成、造型、層次等多種語言的運用帶給空間新的界定方式,使得空間通過光影來表現它潛在的情感。因此我們將圍繞光影在空間中形成的構成語言、造型語言、層次語言和意境語言進一步闡述光影與現代建筑的關系及其表現方式。

1 光影構成語言及其表現形式

1.1 光影構成語言

光影構成是以光與影為基本元素進行分解、重構而形成的。隨著光照的移動,照射在建筑上形成亮光部分、背光部分和陰影部分,從而形成建筑表面的明暗變化,呈現出立體感。建筑空間是一個在自然環境中內外通透、功能復雜的綜合性空間構成體,依據這種和自然的先天性依賴關系,我們在針對其進行設計時,對于光影能否完美的運用和傳達給觀者感受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說設計一個舒服的建筑空間就是在設計一個讓人放松和遐想的光環境,通過光影來表現建筑的優美構圖,建立視覺平衡。在設計中應合理利用光影構成在空間中的表達,營造光影構圖的同時,構建藝術性的空間關系。

在現代建筑中光影是一種看得見、抓不住的虛體,它不能將空間實際的分離,但光與影的交織可以讓觀者感受到空間界定的存在。例如,展廳或是教堂,通過建筑采光口進入屋內的陽光,照射在建筑室內,與室內陰影中的界面形成了對比,觀者游走在光所劃分的空間中,給人們帶來的不同凡響的感受,構成交織的美感。陽光照射在建筑的結構上,并將陰影投射到內外空間界面上,光影隨著建筑表面肌理、造型形態的變化,構成不同造型和紋理圖案,從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形態,在原本一成不變的建筑構圖上,具有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因此建筑師在設計時,有意控制界面與光影的結合,通過構件的影子能將墻面重新構圖,并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建筑師通過調控這些光的亮度可以帶動空間的明暗變化,從而改變空間的氛圍及性質構成建筑空間序列。觀者在明暗變化的空間中,會形成視覺上的差異和起伏的心理感受,使空間成為“流動的音樂”。

1.2 光影構成語言表現形式——以“光之教堂”為例

安藤忠雄是現今日本乃至世界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建筑師,他的作品極富文化內涵,被稱為體驗的建筑,觀者親身體驗光與影的藝術空間,能夠切實感悟到設計師的創作思想和創作藝術。他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清水混凝土,建筑與光影緊密配合,用光影構成作為媒介在建筑中營造超脫的空間氛圍,讓建筑的每個空間都各有特色。他所設計創造的建筑猶如一個個混凝土箱,在排除一切裝飾的建筑當中,產生出“光”空間,建筑中善于也敢于留白,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也給光影留出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建筑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光之教堂”(見圖1),將自然光帶進建筑內部與空間結合,直接塑造建筑空間,通過光影的運用引導觀者的視覺心理感受,創作出光影與混凝土空間的流動樂曲。該建筑是在寬高同為6 m、進深18 m的混凝土箱子上,斜著插入一片墻壁的配置。建筑空間是根據太陽的方位和角度來決定的,內部地板從后方朝著正面的祭壇以階梯狀由高到低逐漸下降。出入口等主要的開口都集中于箱體和斜墻交錯之處,建筑內部減少開口刻意壓低室內的亮度,在素面混凝土空間結構中表現自然光線。在這低沉暗影中,觀者從明亮的室外穿過楔形空間進入教堂內,光線從正面墻上穿透的十字形窗外投射進來,浮現出光線構成的十字架。信徒的信念被十字光打動,光影構成語言在清水混凝土空間中帶給觀者心靈碰撞。

圖1 “光之教堂”[7]Fig.1 The Church of Light

2 光影造型語言及其表現形式

2.1 光影造型語言

在觀者的視覺中光影的明暗變化能夠突顯出建筑的造型特點,也能改變視覺感受,通過光影造型結合建筑形態,賦予建筑實體以生機。光照到建筑表面勾勒出它們的輪廓,當其通過建筑實體的遮擋時,能成特定的形態,或是與陰影配合形成圖案,體現出明確的質感。通過向建筑內引進自然光線投射在空間的陰面上,自然光將這部分陰影空間活躍起來,豐富了空間表現的造型元素也使環境更加富有生機?,F代建筑的外表,通過不同大小和位置的采光孔的應用,所產生的光影藝術效果,要比建筑實體本身肌理的裝飾更加生動。

光影在地面或是墻面上,可以形成極具裝飾性的圖案,能夠很好的美化豐富建筑的內外空間。光影通過建筑采光口的形式分割,同時結合建筑物表面的肌理和造型而形成無限的變化。透過建筑玻璃上的壓花圖案的光線,隨著太陽高度和角度的變化,會在室內空間中形成造型各異的光束,賦予了室內墻體的虛幻光影造型。在室外空間中,大自然樹木的影子投射在建筑外表上,能夠給建筑空間帶來趣味與生機,增添了建筑物表面光影虛實的造型美感。

2.2 光影造型語言表現形式——以朗香教堂為例

法國建筑大師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見圖2)可以稱得上世界最優美的現代建筑,它的平面呈現出自由曲線的造型,充分體現出在現代技術條件下藝術家個性的張揚,同時也與起伏的自然地貌形成極好的配合。觀者從室外進入內部教堂空間,巨大的薄殼屋頂自東向西傾斜緩緩向下壓住光線,使得室內變得幽暗。但隨著穿過厚重墻體的彩色光線灑向中廳,在地面和墻體上留下豐富的光影造型,卻又使觀者的心靈為之震撼。朗香教堂是捕捉光的杰作,柯布西耶通過精心設計,使自然光線以各種形態和方式進入室內空間。建筑由隱藏在墻中的細圓鋼柱進行支撐,厚實的墻體并不起承重作用,因而柯布西耶特別將墻頂與屋頂之間留出一道40 cm高的縫隙,形成的光帶,將外曲的建筑屋檐和內曲的建筑墻面進行視覺上的脫離,營造出屋頂漂浮而輕盈的狀態。在教堂厚重的墻體上,一系列大小橫豎不一、位置錯落自由,內大外小或內小外大的孔洞嵌入墻體,使整個墻面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縱深感??锥磧染b有彩色玻璃,光線透過玻璃,在內墻的孔洞中形成豐富的光影變化,使空間充滿撲朔迷離的神秘氣氛。光線透過墻體上預留的洞口進入陰暗的空間中,在地面上形成跳躍的節奏,點、線、面交替變化著的光線造型隨著太陽光照角度的變化,深淺濃淡、夢幻般地展現在觀者的面前。

圖2 朗香教堂[8]Fig.2 Chapelle de Ronchamp

3 光影層次語言及其表現形式

3.1 光影層次語言

光影在建筑空間中可以限定空間區域,而且這種限定遠比使用實體劃分空間靈活。通過光影在空間中的明暗對比關系,能夠使觀者在公共空間中感受到區域性,在起到理性基本空間劃分的同時也是對空間層次的豐富,使觀者產生視覺上和心理上的暗示。當這種豐富的光影層次與建筑內部空間發生疊加交錯時,會激起觀者的共鳴。光有強弱的特點,光影的強弱帶來空間明暗關系的變化,強的地方就會感受更強,弱的地方相反會弱一些,利用這些特點來增強建筑空間的層次感和縱深感。

在現代建筑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能夠體現不同的質感特色,材料的質感隱喻著建筑的表情,材料質感的細膩或粗糙、柔軟或堅硬、干燥或濕潤等與建筑所蘊含的尖銳或是柔和、冷峻或是熱烈的氣質密切相關。但是這些質感的表達離不開光的作用,光線是表達材料質感的有效手段。光影附著在建筑上,材料質感的特性及層次便顯露出來,磚石的凹凸變化、鋼材的精密細膩以及玻璃的折射等。即使是陰天,天空的慢射光均勻地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也能表現材料質感的細膩變化。建筑材料在光影的作用下,不僅能更突顯材料細節處的層次變化,而且也使得整體空間的美感嶄露無遺,因此光影層次語言對建筑空間以及材料視感層次的豐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光影層次語言表現形式——以埃弗里大教堂為例

現代建筑不同的材料質感借助光線的位置、方向、強弱對比及照明方式的配合,能夠呈現層次豐富、變化生動的質感效果。在以營造整體建筑環境概念的主旨下,材料質感的虛實、前后層次會得到統一的處理,表達光與質感在空間中的魅力。法國埃弗里大教堂(見圖3)是由瑞士建筑師馬里奧·博塔設計,博塔在建筑設計中注重自然采光與內部空間的結合,例如他設計的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巨大天窗的圓塔把建筑物中央的圓柱體斜著切開,讓自然光線灑進建筑。正如他所說,“對于建筑,離開光線就不存在空間,是光線創造了空間”,博塔能夠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影塑造空間,在光線下表現不同材料的質感和層次,使得建筑物的每一部分材料都能得到體現。該教堂的設計在挑戰常規教堂設計的同時也尊重天主教的傳統象征,三角形的屋頂和三大出入口各代表神圣的三位一體,12種顏色的彩色玻璃窗代表傳教士。教堂的主要材質是使用紅磚,格子窗戶的布局使自然光線能夠進入室內空間。白天自然光線穿透建筑頂部的天花格柵,形成的條形光附著在橫條紋墻面上,光影與墻面材質的重疊形成多層次紋樣,隨著時間的變化、太陽光照的移動,重疊紋樣隨之產生多變的材質肌理效果。夜晚通過貼墻燈具照明的設計,在圓弧形的墻面上材料的質感得到進一步表達,層次也極為豐富。光影層次語言對材料質感的表達所產生的效果,為教堂增添了脫俗的空間氛圍。

圖3 法國埃弗里大教堂[9]Fig.3 The Cathedral of Evry (France)

4 光影意境語言及其表現形式

4.1 光影意境語言

光是建筑空間的靈魂,在賦予建筑空間生命力的同時表達出一種特殊的藝術狀態與形式給予建筑空間以意境美,每當觀者處于建筑當中,變化莫測的光影能夠打動觀者的情感。光并非實體形態且處于變化的狀態,在建筑空間塑造上設計者可以運用多種設計手法,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現光,把握光影與空間的關系,便能營造出建筑的空間意境。光與色彩、光與肌理、光與空間、光與造型、相互融為一體,營造出光影強弱、虛實、動靜的獨特效果,給觀者視覺帶來虛實變化的夢幻般感受,令人陶醉,更能產生思想情感的共鳴。

光影在建筑中所產生的效果能夠帶動啟發人們的想象力,把觀者的思維帶入一種境界,喚起內心的視知覺感受,不由自主地融入建筑空間中,從而與設計思想產生共鳴。光影的變化性,帶給了建筑設計師無限的創造可能性,光影相互作用,影響著觀者的情感引發人們去思索,獲得一種新的精神境界。因此現代建筑和光影意境語言相互融合出的空間體驗,是一種高層次的被觀者所接受和傳遞的美學感受。

4.2 光影意境語言表現形式——以克瑞斯基小教堂為例

美國建筑師埃羅·沙里寧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見圖4)設計中,其簡單的建筑形體外觀包裹著內部空間震撼的光影效果。建筑選址位于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心,圓柱形的建筑給嚴謹的校園增添了一絲活力,從外部的淺黃色混凝土道路可以進入教堂。該建筑不僅是完成禮拜等功能,更需要在校園中營造安靜優雅的環境氛圍,引導人們去思索。從遠處看教堂是磚建筑,與校園內的教學建筑和學生宿舍保持一致,但教堂內部才是設計的真正體現。教堂四周沒有開窗,內部空間完全隱藏在外墻包圍中,與圓柱形平滑的外墻面不同,建筑的內墻面采用起伏波浪的磚墻表現,營造出一個動態的內部空間。

圖4 克瑞斯基小教堂[10]Fig.4 Kresge Chapel

沙里寧在室內部分通過對光影的塑造,在看似單調的墻壁上創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氣氛,使內部空間充滿了細節。在教堂圣壇的上方設計了圓形天窗,通過天窗的光線垂直傾瀉在圣壇上。沙里寧調動光元素,準確地表達了信徒向往天國理想的設計概念。在由纖細金屬線組成的圓柱形雕塑中掛著許多雪花般的反光片,從天窗懸吊下來,在自然光下散發著深邃而優雅的光芒,像是光影的瀑布,隨著光照的不斷改變,教堂內部的光影效果也變化莫測。沙里寧通過對光影的塑造以及對白色大理石圣壇的聚焦,揭示了深層次的宗教精神空間意境,他創造了一個透徹的信仰場所,在這里信徒的精神被不由自主融化,投入到天國的理想境界。

5 結語

光影語言是對光和影二者的同時表達,在現代建筑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光影語言是對現代建筑的二次塑造,對空間的生動表現,使現代建筑得以升華。光影不同于其他設計要素,具有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和表現方式,塑造的建筑體現出更強的視覺感染力,賦予建筑以靈魂,喚起人們對建筑的情感共鳴。光影語言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有著非凡的藝術價值,現代建筑必須結合光影的規律,來達到光影與建筑空間更完美的結合,從而創造出更出色的建筑藝術和空間氛圍。

[1] 張偉,劉一瑋.形態、光線以及色彩的配合設計在建筑中的體現——以教堂建筑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2(4):78.

[2] 張燦輝,胡曄旻.光影之于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自然雜志,2012,34(4):229.

[3] 戴志忠,蔣珂,盧昕.光與建筑[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4] 陳學文.現代建筑的光語言[J].照明工程學報,2004,15(3):10.

[5] 陳學文,楊超.基于現代光影觀念的宗教建筑設計中的光的應用[J].照明工程學報,2014,25(5):47.

[6] 劉晨.色彩與光影在建筑空間塑造中的完美結合[J].現代裝飾(理論),2013(4):123.

[7] http://www.sohu.com/a/134103985_377190.

[8] http://yonglinglong.blog.163.com/blog/stabic/11198400 92012014242298461.

[9] http://bernard.locomte.pagesperso-orange.fr/cathedrale-evry/textes/interieur.htm.

[10]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6/29-21868_9.html.

猜你喜歡
觀者質感光影
光影
光影
端午節觀龍舟賽
空間的質感
能打造光澤透亮質感的妝容
光影之下
濃郁質感色來襲 這個秋冬有色可循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光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