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初探

2018-03-19 06:40張瑞
甘肅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示范朗讀語文教學

張瑞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朗讀;示范;情感;

訓練;方式;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3—0104—01

一、加強朗讀示范,激發朗讀興趣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親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導;學生是求知者,他們的求知欲望很需要教師去引導、激發。通過教師范讀,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讀、有序地讀、含情地讀,從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拔恼虏皇菬o情物”,教師通過鏗鏘有力、清楚圓潤、抑揚頓挫、飽含感情的語言讀出來,能把學生帶入一種充滿情趣的藝術境地,從而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感染。成功的范讀要求教師有過硬的基本功。技巧成功的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以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很重視發揮范讀的作用。如,在范讀杜甫《望岳》一文時,主要抓住了“積極樂觀”這一宗旨,朗讀充滿了自信,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雄心壯志,使學生感同身受。

二、重視朗讀教學,增加情感投入

要想解決朗讀教學中的問題,首先師生雙方都應重視朗讀教學,教師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課堂朗讀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動鼓勵學生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并讓學生意識到朗讀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使其通過朗讀有效把握課文內容和感悟思想情感,以及幫助他們養成朗讀的習慣。同時,教師在朗讀教學中需要著重增加情感投入,讓學生在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情感交融。只有學生在朗讀中投入強烈的情感,才可以充分體會到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并通過調動自身情感掌握部分有效的朗讀技巧。例如,在《故鄉》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整篇課文進行朗讀,并著重分析最后一段,讓他們進行反復揣摩,體會作者從故鄉歸來的感受。

三、課堂加強訓練,學生領略情感

朗讀按照熟練程度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讀音要正確,停頓適當,不讀錯不漏讀;二是要準確把握好語調,語氣一定要連貫;三是朗讀要傳神,熟練運用聲音和表情讀出文章特有的風格和神韻?!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這種古往今來的朗讀技巧,需要教師的熱心指導和學生的勤加練習雙管齊下才會有成果。教師要從語音、語速、語調等技巧方面加以引導,并在情感、意境、表情等方面給予啟發,多給學生做示范,讓學生不通過模仿就能很好地掌握朗讀的技巧。如,教艾青的抒情詩《我愛這土地》時,筆者確定了以下朗讀步驟:一讀整體感知,了解大意;二讀把握形象,醞釀感情;三讀體會思想感情,領會主旨。這樣,不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激發了學生的熱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鑒賞水平。

四、多種朗讀方式,提升朗讀質量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通常學生朗讀時間不足、內容與形式單一,且缺乏教師的指導,導致朗讀教學的效率不高。針對這一情況,為提升學生的朗讀效率,教師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朗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朗讀,以促進初中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教師應提升早讀時間學生的朗讀效率。教師可以將課文按體裁進行分類,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分類朗讀,不限題材、不限分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朗讀需求進行自由朗讀。其次,教師應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教師從朗讀速度的快慢、朗讀的停連、讀音的輕重和語調的抑揚等方面進行指導,讓學生掌握朗讀的一般規律;教會學生把握思想感情進行朗讀,思想感情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文章蘊涵的情感決定著朗讀的基調、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

五、朗讀寫作結合,提升綜合能力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而寫作無疑是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讀”與“寫”相結合,借助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然后使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作文流露出來。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使學生的朗讀與寫作能力共同提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最后一課》這篇課文,課文講解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活動,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分組、復習排練,然后讓學生將課文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學生表演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吸取經驗以提升本組的表演效果。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對作者情感的感悟。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一下“放學之后發生了什么”、“韓麥爾先生去哪兒了”并以“放學之后”為題,將其以寫作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這樣的形式培養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編輯:馬德佳

猜你喜歡
示范朗讀語文教學
構建校園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步伐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