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適與魯迅悲劇觀念之比較

2018-03-22 12:03韓文易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胡適魯迅

韓文易

摘 要:胡適與魯迅先后在各自的著作中發表過對于文學中悲劇精神的看法。針對中國古代文學中貧瘠的悲劇思想和“大團圓”的悲劇結局,二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反對。在樹立新的悲劇觀念上,針對西方古典悲劇觀中的英雄悲劇,二人皆提倡現實主義悲劇觀,并都認同進化的文學觀,并且都不認同把西方的悲劇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國。盡管二人的悲劇觀念有諸多相同之處,但是在西方悲劇觀視野的觀照之下,依舊有著不同于對方的獨立主張,以西方悲劇觀念發展的歷史作為參照,我們可以發現胡適的悲劇觀同亞里士多德有相似之處;而魯迅的悲劇觀更加接近于馬克思、恩格斯與果戈理。論及悲劇問題的具體實施時,二人的悲劇理論中都缺乏具體舉措,我們只能從他們的文學觀上來整體把握,發現魯迅在悲劇理論的建構上明顯比胡適豐富。

關鍵詞:胡適 魯迅 悲劇觀念

一、對中國傳統悲劇的批判

胡適和魯迅作為“五四”一代知識界的旗幟性人物,不約而同地對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悲劇觀念作出了批判,特別是對其中“大團圓”的悲劇結局的特點,都進行了無情的批評。在他們的眼中,大團圓的結尾和中國國民性中的落后面是分不開的,這必然會影響到悲劇的藝術效果。

中國傳統的悲劇藝術確實有二人所指出的問題。在歷史的發展中,中國人形成了一種樂于接受超現實的慰藉的審美心理,在關漢卿的作品《竇娥冤》之中,竇娥雖然冤死,但是六月忽降飛雪,遮蓋住死者的尸首,這件事情已經使得竇娥的冤情昭告天下。人民群眾借用這種天人感應的思想,逐漸形成一種歷史的意識;人間到處都是冤屈不平,但是上天一定會主持公道的。{1}在第四折中,竇娥的冤情被竇天章翻出,但是竇天章是一個糊涂的官員,還是在竇娥鬼魂的提示下才發現女兒的冤案。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大團圓”結局,作者借用人們心中普遍的迷信觀念,通過藝術加工,強化被壓迫者的反抗意志,將主人公的復仇精神和反抗意志加以升華。通過對《竇娥冤》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關漢卿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樂觀主義者,同樣也是一個包含著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筆下也會描寫諸多黑暗,但那些只是作為“希望”或“光明”的襯托而存在。

《竇娥冤》式的理想主義大團圓悲劇在中國文學史上比比皆是。雖然包括作者在內無人不知“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但是在《長生殿》中,洪還是把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寄托在唐明皇和楊玉環的身上,對后宮本有的荒淫污穢和床幃之爭避而不談?!囤w氏孤兒》中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一因果報應的價值心理宣揚到極致,大報仇的結局未嘗不是一種團圓?!爸袊髠鹘y悲劇”中的其他篇目也多有這種特點,在此處不一一列舉。

胡適在《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一文中明確反對“大團圓”的結局。他認為:“團圓快樂的文字,讀完了,至多不過能使人覺得一種滿意的觀念,決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動,決不能引人到徹底的覺悟,決不能使人起根本上的思量反省?!眥2}他將中國傳統文學中的悲劇定義為“說謊的文學”,認為這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證據?!八]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工的顛倒殘酷,他只圖說一個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眥3}在對“大團圓”的中國傳統文學進行批判的同時,也表達了他現實主義的悲劇觀點,在后文還會提及。

無獨有偶,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思想,只不過,他所批判的范圍更廣泛,是從地理風景的角度來切入的。在魯迅看來,中國人患有“十景病”?!胺部匆徊靠h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鐘‘古池好水之類……點心有十樣錦,菜有十碗,音樂有十番,閻羅有十殿,藥有十全大補,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連人的劣跡或罪狀,宣布起來也大抵是十條,仿佛犯了九條的時候總不肯歇手?!眥4}這種畸形心理的表現,自然也包括“大團圓”結局的中國古典悲劇文學。因為后文便是魯迅關于悲劇著名的定義:“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眥5}在定義了悲劇之后,魯迅又寫道:“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眥6}顯然,魯迅持和胡適相同的觀點,認為“大團圓”的作品背后是虛假盲目的樂觀主義,缺乏現實的依據,是真正的悲劇文學的大敵。

然而,兩位文化巨人并沒有在悲劇問題上對中國文學全盤否定,作為悲劇精神樹立的典范,二人指向了同一部作品:《紅樓夢》。胡適在《〈紅樓夢〉考證》中盛贊高鶚續寫的四十回“令人佩服”,其“令人佩服”之處便是“這些人都寫作悲劇的下場……打破中國小說的團圓迷信?!眥7}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也認為《紅樓夢》是不可多得的?!捌湟c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8}《論睜了眼看》中,魯迅也提到:“《紅樓夢》中的小悲劇,是社會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較的敢于實寫的,而那結果也并不壞?!眥9}可以見得,胡適和魯迅不僅對中國傳統悲劇的反對意見一致,在樹立新的悲劇觀念上也有統一的觀點,那就是對“真”的追求,現實主義的悲劇觀念。

二、植根于現實的悲劇觀

在傳統的西方悲劇經典文學中,悲劇的主角大多是英雄人物。如埃斯庫羅斯筆下的普羅米修斯,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等。而西方的悲劇理論也趨向于一種英雄敘事,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也寫道:“悲劇則傾向于表現比今天的人好的人?!眥10}這個觀點對后世的悲劇理論發展影響很大,黑格爾在其悲劇理論中也闡述過:“真正的悲劇人物性格就要有這種優良品質。他們完全是按照原則所應該做到而且能做到的那樣人物?!眥11}在中國現代文學的悲劇創作中,很多作品也有這樣的趨勢,如郭沫若的《屈原》、田漢的《關漢卿》,其主角都是有崇高英雄品格的人物。

在英雄悲劇觀的大背景下,胡適和魯迅提出的悲劇理論卻都植根于現實生活之中。早在1911年,胡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時,就表示過“悲劇可以沒有英雄,卻要貼近現實”的觀點。在他的一篇課程作業,名為《“HAMLET”,A TRAGEDY WITHOUT A HERO》的文章中,他認為《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做事猶豫不決,也不夠勇敢,沒有英雄氣質?!癟he greatest weakness of Hamlet is that he is too conscientious.”使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奧菲利亞等和現實生活更接近的人物,而且這種“沒有英雄的悲劇”在西方經典著作中還有很多?!癗ot Hamlet alone is unheroic. There is not a single character in the play that deserves the praise of a hero.”

以上內容可以從一個小的方面來證明胡適的現實主義悲劇觀,而從胡適總體的文學思想來把握,這種“沒有英雄的悲劇”首先來自于其“進化的”文學觀。胡適用“進化的觀念”擦亮“歷史的眼光”,使這種眼光既是“歷史”的,又是“進化”的,并構建文學的進化論。胡適自稱為“文學的歷史進化論”{12}。這是胡適的基本文學思想之一,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一文中提到:“一言以蔽之,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故以為古人已造古人之文學,今人當造今人之文學?!眥13}在魯迅的悲劇觀念中,一方面不主張塑造悲劇英雄,甚至不求矛盾的沖突,主張情節淡化,寫普通人的,“幾乎無事”的悲??;另一方面也明顯體現出進化論的觀點,雖然他站在了批評的角度,但并沒有否認文學進化的必然性:“許多歷史家說,人類的歷史是進化的,那么,中國當然不會在例外。但看中國進化的情形,卻有兩種很特別的現象:一種是新的來了好久之后而舊的又回復過來,即是反復;一種是新的來了好久之后而舊的并不廢去,即是羼雜?!眥14}而承認文學的“進化性”,本質即是表示文學是植根于現實的。

胡適在《易卜生主義》中向國人大力推薦易卜生作文學的根本方法,其實就是宣揚現實主義?!氨M可以說,易卜生的文學,易卜生的人生觀,只是一個寫實主義?!眥15}一句便是證明。他在文中反對被傳統道德束縛的舊文學,提倡貼近社會現實,真實反映生活的新文學,主張文學要揭示社會現實的真相,批判社會的罪惡。正如《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寫道:“而惟實寫今日社會之情狀,故能成真正文學?!眥16}說到反映社會現實,悲劇無疑是胡適眼中一種很好的文學手段,他在《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中寫道:“有這種悲劇的觀念,故能發生各種思力深沉,意味深長,感人最烈,發人猛省的文學?!眥17}此外,胡適的現實主義悲劇觀不像中國傳統文學一樣只表現社會風貌,也同樣體現在創作方法上。有學者認為,胡適提倡的西方現實主義帶有意識形態化的特征,這與“五四”新文學的時代要求一致。{18}這也是他從側面反對大團圓式悲劇的言論,因為相比于建立在“反思”心態上的西方現實主義文學,中國的寫實主義傾向僅僅流于表現和反映現實生活,確實顯得貧瘠許多。

魯迅在悲劇觀念中延續了他關注現實,揭露現實的一貫作風,他在文章中對那些沒有表現現實生活,反而沉迷于中國的舊文化中不能自拔的文人予以犀利的抨擊,在《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中,魯迅把“老調子”定義為一把割頭的“軟刀子”,并說道:“舊文章,舊思想,都已經和現社會毫無關系了……生在現今的時代,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了?!眥19}和胡適一樣,魯迅主張將悲劇文學深入到平民的生活中去,寫作“平常的”“近于沒有事情”的悲劇,其原因他也表達得很清楚:“然而人們滅亡于英雄的特別的悲劇者少,消磨于極平常的,或者簡直近于沒有事情的悲劇者卻多?!眥20}在魯迅的視野中,悲劇務必出于現實,西方古典主義中對崇高美的追求并不是他所需要的,但是他的悲劇觀念與西方諸多學者的理論有著契合之處。不僅魯迅這樣,胡適也是如此,在引入西方悲劇觀發展的體系后,兩位文化偉人的區別便開始明顯地表現出來。

三、西方悲劇觀視野下的觀念差異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得出胡適和魯迅對中國傳統悲劇都持有批判的態度,而且他們都提倡現實主義的悲劇觀。但是兩位的悲劇觀念在很多地方還是有本質的不同,為了更好地比較二者的觀念差異,本文引入西方的一些主流悲劇觀作為參照。

胡適在《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中明確提出悲劇的概念:第一,即是承認人類最濃摯最深沉的感情不在眉開眼笑之時,乃在悲哀不得意無可奈何的時節;第二,即是承認人類親見別人遭遇悲慘可憐的境地時,都能發生一種至誠的同情,都能暫時把個人小我的悲歡哀樂一齊消納在這種至誠高尚的同情之中;第三,即是承認世上的人事無時無地沒有極悲極慘的傷心境地,不是天地不仁,“造化弄人”(此希臘悲劇中最普通的觀念),便是社會不良使個人消磨志氣,墮落人格,陷入罪惡不能自脫(近世悲劇最普通的觀念){21}。

從胡適對悲劇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他強調悲劇的前提是“悲哀”,而表現是“同情”,這樣我們想起了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胡適和他都將悲劇的發生歸因于人的性格或命運。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定義中有“悲劇……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疏泄”{22}。其中“悲哀”與“恐懼”類似,而“同情”與“憐憫”類似。我們不能說胡適和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觀完全一致,但是的確可以從中找到諸多相似之處,再加上他自己也提到他的觀點中有“此希臘悲劇中最普通的觀念”的注釋,我們便可以得出結論:在西方悲劇觀的參照系下,胡適的悲劇觀念是接近亞里士多德的。

而魯迅的悲劇觀無疑受到了果戈理的影響,《幾乎無事的悲劇》一文便是對果戈理《死魂靈》一書的推介,此外,他在1907年所寫的《摩羅詩力說》中便對果戈理的悲劇大加推崇:“十九世紀前葉,果有鄂戈理(N.Gogol)者起,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振其邦人?!眥23}與胡適不同,魯迅對“人類最濃摯最深沉的感情”或者“極悲極慘的傷心境地”這樣富有激烈沖突的矛盾不感興趣。有學者認為,魯迅對悲劇的定義“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是側重于戲臺上的悲劇演出的。與悲劇主體相關的有價值的東西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只能在戲臺上,現實之中很難出現。{24}魯迅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認為,真正在生活中出現的悲劇是修補“老例”,他寫道:“瓦礫場上還不足悲,在瓦礫場上修補老例是可悲的?!眥25}這恰恰和《幾乎無事的悲劇》一文中的觀點一致,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如古希臘悲劇那樣崇高、壯美的題材是很少的,反而像修補“老例”,不斷地唱“老調子”等這種拒斥時代進步的事情卻常見于社會生活之中。

在這里,魯迅的觀點就顯得和馬克思、恩格斯的相當接近了。恩格斯在致拉薩爾的信中,對他的戲劇作品《濟金跟》提出批評,信中闡述了馬克思和他的悲劇觀念:歷史的必然要求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26}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而本身處于下降和滅亡時期的舊事物,竟然相信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硬要同新生世界進行斗爭,它就一定會犯下歷史性的錯誤,釀成歷史性的悲劇。魯迅從來沒有反對過崇高、優美的悲劇藝術,但是他認為如果想讓這種悲劇藝術在中國發展,就必須先清除掉“十景病”“老調子”等完全失去生命力的舊事物,而這些舊事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在當時中國主要的悲劇。

為了清除舊事物的余存,魯迅在文章中明確提出了針對現實悲劇的解決方法,即戰斗。魯迅對于悲劇的定義“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就是肯定了破壞是具有價值的?!对僬摾追逅牡沟簟分?,魯迅針對修補“老例”的現象,提出“我們要革新的破壞者,因為他內心有理想的光?!眥27}在《娜拉走后怎樣》中,魯迅表示“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戰斗?!眥28}當然,這里的解決方法已經超出了悲劇觀念的范疇,甚至超出了文學領域,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思想精神是非常有力量的,在打倒舊傳統開拓新領域方面表現得勇氣十足,給后人以很多啟示。

相比起來,胡適雖然也缺乏悲劇理論如何實施的具體舉措,但是他建立了系統的文學思想。胡適通過《文學改良芻議》《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序》《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以及《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白話文學史》等文章和著作,建立了集進化論、自由主義、實用主義為一體的文學改良思想,悲劇文學也被納入這個龐大的體系中??上У氖呛m本人并無悲劇創作來踐行他的悲劇理念,而魯迅有大量帶有悲劇精神的文學作品問世。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魯迅在思想的系統性上,確實是要遜色于胡適的。這也是兩位在悲劇觀念上的不同之處。

綜上所述,胡適與魯迅的悲劇觀念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對中國傳統悲劇的批判和現實主義的悲劇觀念。但是也有相異的地方,以西方歷史上主流悲劇觀為參照,胡適更接近于亞里士多德的古希臘悲劇觀,而魯迅于近世的馬克思主義悲劇觀更加相似。當涉及解決方法,二人又都沒有提出比較具體的觀念,以至于只能從其宏觀思想上來把握。當然,這已經是苛求了,所幸在胡適和魯迅之后不久,中國現代文壇上就涌現出朱光潛、錢鍾書這樣系統論述其悲劇觀念的文學家,填補了二人留下的空白。

{1} 周先慎:《中國四大古典悲劇》,漓江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頁。

{2}{3}{17}{21} 胡適:《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載《胡適文存》(一集),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16頁,第116頁,第117頁,第117頁。

{4}{5}{6}{25}{27}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載《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頁,第203頁,203頁,第204頁,第204頁。

{7} 胡適:《〈紅樓夢〉考證》,載《胡適文存》(一集),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466頁。

{8}{14}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載《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48頁,第211頁。

{9} 魯迅:《論睜了眼看》,載《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頁。

{10}{22}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陳中梅譯注:《詩學》,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38頁,第63頁。

{11} 〔德〕黑格爾著,朱光潛譯注:《美學》(第三卷·下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284頁。

{12} 莊森:《胡適的文學思想》,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197頁。

{13} 胡適:《歷史的文學觀念論》,載《胡適文存》(一集),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頁。

{15} 胡適:《易卜生主義》,載《胡適文存》(一集),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477頁。

{16}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載《胡適文存》(一集),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

{18}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響下的胡適文學思想》,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17頁。

{19} 魯迅:《老調子已經唱完》,載《魯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頁。

{20} 魯迅:《幾乎無事的悲劇》,載《魯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83頁。

{23} 魯迅:《摩羅詩力說》,載《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頁。

{24} 林新華:《論魯迅的悲劇觀》,《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第2期。

{26} 陸貴山、周忠厚編:《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頁。

{28} 魯迅:《娜拉走后怎樣》,載《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頁。

參考文獻:

[1] 周先慎.中國四大古典悲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2] 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 胡適.胡適文存[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

[4] 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5] 黑格爾著.美學(第三卷·下冊)[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6] 莊森.胡適的文學思想[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7]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響下的胡適文學思想[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8] 林新華.論魯迅的悲劇觀[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2).

[9] 陸貴山,周忠厚編.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胡適魯迅
魯迅防竊
黃侃妙試胡適
孔乙己
元培送茶葉
胡適清紅先負王琳娜
阿迅一族
胡適的星期日
從魯迅給取名談起
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