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閱讀《詩經》實踐探索

2018-03-26 09:07巫溪縣教育研究進修學校陳代秋肖立俊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展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詩經小學生

□文/巫溪縣教育研究進修學校 陳代秋 肖立俊

華夏兒女是一家,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民族基因,流淌著共同的民族血液,這個基因和血脈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這一基因不發生突變,豐盈孩子們的內心,強健孩子們的精神骨骼,讓這個大家庭充滿正能量和凝聚力,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經史子集、文學藝術,無所不包,其中古代文學作品就包括蒙學讀物、詩歌、寓言神話故事等等,小學統編語文教材在各個學段編排了古代文學作品等傳統文化相關內容。但筆者以為,這些內容仍是分散的、碎片化的,比如《詩經》這一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是眾所周知的,但小學階段就只有《詩經.采薇》節選的四句詩,而且還是綜合性學習中的一個閱讀材料,多數老師在教學中便只是一帶而過,學生根本無法體會這一流傳千古的經典文學作品的美妙。

為了引導學生誦讀學習更多更原汁原味的古代文學讀物,深入領悟傳承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我們申報了“古代文學作品與傳統文化傳承研究”課題實驗,并將以《詩經》的誦讀學習為切入點進行探究。本文就我們的一些設想和行動做簡要介紹,以求教于同行。

《詩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儒家“六經”之一,原名《詩》,又稱“詩三百”。在《論語》中,孔子多處講到學《詩》,如“不學詩,無以立”;“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親,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鬃诱J為詩歌對一個人的成人成才有著重大的教育作用。毛澤東也很喜歡讀《詩經》,認為《詩經》就是老百姓的民歌。但由于距今時代久遠,加上語言的古今差異,《詩經》的學習熏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式微,讀“三百千”“弟子規”等蒙學讀物的不少,但引導學生讀《詩》的卻比較少。如何在小學生中推廣《詩經》,讓他們對《詩經》的意義和精髓有所感悟,是一個艱難的課題,需要我們從多方面進行改進創新。

一、優選內容,讓學生讀好《詩》

《詩經》共收錄詩歌三百零五篇,《風》《雅》《頌》三類,內容涉及農事、戰爭與徭役、婚姻與愛情,包括怨刺詩、燕饗之詩、祭祖頌詩、民族史詩等等,內容豐富多彩,但并不完全適合于小學生誦讀。因此,我們選取了《詩經》中適合小學生的內容,編制相關教材和讀本,盡量做得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讓孩子們喜歡閱讀。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詩經》學習的時間大多只能在課外和每周一節的課輔活動中完成。根據課題實驗周期,我們選擇了適合學生誦讀的80首詩歌,每學期誦讀20首,擬在五六年級的四個學期內完成。

二、優化方式,讓學生會讀《詩》

(一)用微課引路,做好學前導讀

《詩經》屬古代文學作品,必須進行學前導讀。對導讀課我們進行了多次嘗試,如上文提到的《詩經.采薇》節選導讀課,我們通過“介紹詩經,引入主題;解讀詩句,品味詩意;練習誦讀,拓展閱讀”等幾個環節對這一短章進行導讀,但通過課后檢測,這種類似精讀課文的教學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學生除了能背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以外,基本沒有其他收獲,耗時又費力。

后來,我們借鑒翻轉課堂和整本書閱讀經驗,根據選定的具體篇目,我們將詩歌中的朗讀示范、重點難點進行梳理講解,把相關故事制作成有趣又易懂的微課,讓學生和家長通過網絡都可以隨時觀看,這樣既解決誦讀中的理解和朗讀的困難,又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學習《詩經》這一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二)組建讀書共同體,多渠道共讀

要想讀《詩》活動能夠持續有趣地開展,必須發動學校、家長、教師全員參與,與學生一起讀。為此,我們建立了班級學生誦讀微信群,每周二、四、六晚7點半共讀30分鐘。在這個30分鐘里,有學生輪流誦讀的音頻朗讀展示,有老師根據詩歌提出的問題清單及回答提示,有學生現場限時(微信語音對話60秒)回答,更有老師對學生問題回答的點評。通過這種讀、說、評,極大地調動了家長、孩子讀《詩》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大家都很期待每周共讀時間的到來。

(三)讀以致用,做好文化融合

1.把《詩經》和巫溪當地的人文文化相結合

巫溪被稱為巫咸古國,巫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要加深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首先要引導學生收集了解本土文化,如巫姑巫咸的故事、鹽文化等內容。其次,在本土文化中滲透《詩經》的學習?!对娊洝分杏胁簧傥孜幕囊蛩?,如有關于占卜、祭祀、樂舞等巫術方面的;有重章疊句、四言四句等語言特色方面的。把巫文化和《詩經》進行比較學習,這樣一來,原本來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晦澀的空洞抽象的內容,理解起來就更容易,同時也能激發縮短在孩子們腦中對《詩經》漫長的時空感,將身邊的傳說與古詩文的學習集合起來,更能激發孩子們對家鄉和傳統文化的熱愛。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到山間田野,去采風,去感受民風民俗,這也是《詩經》的真正內涵。把簡短的文字轉化成生活,讓學生們去感受體味,這才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2.把《詩經》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詩經》中的不少經典詩句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可以在校園文化的點點滴滴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用《詩經.衛風.木瓜》中“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教會孩子們感恩;用《詩經》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為班級標語,引導班級的女生成為淑女、男生做謙謙君子會更生動又有教育意義;在教室的裝飾中,可以設置《詩經》學習分享角,來展示學習《詩經》的成果,它可以是繪畫、音樂作品、手工作品等等各種表達方式。例如,學習了《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一句,學生可能對于這個場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楊柳這個意象,那么我們也可以引導其在分享角里附上他的作品:一株手工做的泥塑柳樹,甚至也可以是他在上學路上隨手折下的一枝楊柳。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在班級里分享他的看法和這個聯想的過程,引發同學的興趣和模仿。

三、豐富活動,讓學生好讀《詩》

(一)成立《詩經》學習社

學校成立了《詩經》學習社,把《詩經》的學習推廣開來,讓更多同學加入學習社里交流學習。學習社出有《詩經》的定期手抄報,印刷分享給同學們閱讀。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廣《詩經》的學習。

(二)舉辦《詩經》誦讀比賽

通過多種形式舉辦誦讀比賽,如將誦讀和舞臺劇結合,和音樂舞蹈結合,用吟唱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詩經》的美,陶冶情操,體會學習的樂趣,深入理解《詩經》的內容,將傳統文化看似深奧的內容,與生活巧妙結合起來,學生就容易理解了。舉辦這樣的大型活動,不僅能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更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能推動傳統文化在小學生中的傳播。

(三)到社區中開展《詩經》推廣宣傳活動

學校和老師還可組織志愿者到小區分發《詩經》學習的宣傳資料,到小區舉行《詩經》誦讀會,到敬老院舉辦《詩經》故事會,給老人們講《詩經》里面的傳統故事。這樣學生既參加了社會實踐又向社會推廣了傳統文化,使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者,推廣者和傳播者。

(四)開展《詩經》親子讀書會

每學期學校定期開展《詩經》親子讀書會,讓家長和孩子同臺共讀《詩經》中的經典篇章,家庭與家庭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和感悟,學生和家長不僅一同學習了傳統文化,促進了感情交流,同時通過這種展示,也更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和家長學習興趣的持續性。

詩經是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顆,如何讓把這顆寶石鑲嵌到小學生的心中,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對于老師,我們要加強自身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要多學習、多借鑒、多創新,提煉精華,精心制作微課和PPT,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自己所學更好地傳授給孩子們。家庭、學校和社會要給孩子們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在大環境中讓孩子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通過《詩經》等古典詩文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美,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詩經小學生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問題意識”探究一一以《詩經》為例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析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我是小學生
在文化語境中闡釋中國古代文學
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