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王陽明心學

2018-03-26 09:07重慶市實驗中學楊明卓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展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龍場心學王陽明

□文/重慶市實驗中學 楊明卓

自孔子開創儒家學以來,歷朝歷代的儒生都以“三不朽”為畢生追求,即:“立德”、“立言”、“立功”。但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三不朽”,大多都化作一聲哀嘆,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而誰又能想到,在思想專制極為嚴苛的明朝,竟有人能突破前人的桎梏,集“三不朽”于一身。更出人意料的是,完成這“三不朽”的那人,僅僅憑借一個“法寶”,就達到了無數人窮其一生也未能達到的目標。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王陽明,而我要論述的則是使王陽明“不朽”的“法寶”——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余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被封為新建伯,更在隆慶年間被追贈為新建候,是明朝唯一的封候文人。王陽明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但大致可由“龍場悟道”進行劃段。對王陽明心學的解讀,主要從王陽明一生的后半段即“龍場悟道”后進行分析。

王陽明心學初現于王陽明擔任貴州龍場驛站驛丞時期,那段時期也可以說是王陽明一生中的低谷期。在那之前,他先是因上奏疏得罪權閹劉瑾被當眾杖刑,留下了終身殘疾,后又被下錦衣衛獄,再被發配貴州龍場,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身與心的雙重磨難。當王陽明在貴州龍場面臨極其惡劣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時,內心的想法可能是:生不如死。但王陽明與常人不同的一點,是他在任何環境下都不會停止思考。王陽明在龍場思考得最多的,大概是如何活下去吧。他在苦悶的生活中不斷思索著:如果是圣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怎么做?他在苦苦思索之后頓悟了:圣人從未有過如同我這樣的經歷,所以我不能知道圣人在我這樣的環境下會怎么做,圣人的道也是由環境決定,內心反映的。這就是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悟出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這是王陽明心學最根本的思想,講究每個人的心中都能明是非,知善惡,每個人都能成為圣賢,即“心即理”。王陽明心學不同于之前所有學說而能在歷史上綻放異彩,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廣泛的平等思想。心學出現之前,儒家的各類學說著作或多或少地都區分了常人與圣人,這就無形中拉開了儒家學說與廣大生活在底層的百姓之間的距離,也使得儒家學說在此之前都缺少一種“超越前人”的使命感。而王陽明心學將普通人提高到圣賢的高度,使人開始重視起自己,開始相信個人的力量,相信現在的人是有可能超越先賢的,這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正如王陽 所說:“唐虞以上治,后世不可復也?!北闶钦f堯舜以前的社會治理,后世不可能恢復。在當時這是非常大膽的創新,因為就明朝當時的社會現狀而言,農民承受了極大的剝削與稅收壓力,而王陽明心學卻主張人的平等,這極有可能會動搖明帝國的統治基礎。王陽明心學的魅力在于重視人與人的尊嚴。它讓王陽明與龍場和廬陵的老百姓和睦相處,它也是王陽明心學得民心最重要的原因,使王陽明心學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與“心即理”同時期誕生的,還有王陽明及其弟子一生都在踐行的方法論——“知行合一”。王陽明一生中建功無數,包括南贛剿匪、平定寧王、廣西戡亂等。每一個被王陽明打敗的敵人都感嘆王陽明用兵如神,如未卜先知一般,只有學習了王陽明心學的人才知道,王陽明只是堅持了“知行合一”。王陽明在闡釋“知行合一”時曾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闭J知是行為的開始,行為是認知的途徑。這一觀點放在現代也毫不過時,而且這也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不謀而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的目的是實踐。王陽明心學認為,認知與行為是不可分割的,人要去認識一個事件,只有去實踐,即“事上練”。正如王陽明在剿匪平亂時所做所想的一樣,他從不空洞地運用所謂的兵書,而是重用熟悉戰爭、地形的軍事將領,甚至是投誠過來的山賊,只要有需要,也會得到任用。而任何以過往經驗來對付王陽明的對手,都只會成為王陽明的手下敗將。但“知行合一”對王陽明心學而言,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用兵,而是治學、處世。明帝國官方的意識形態一直都是程朱理學,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區別了“認知”與“實踐”,認為實踐是在認知之前的過程,而要有認知,就需要從外界,特別是圣人的教誨典籍中獲得。而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則是不分認知與實踐,主張根據實際情況用心去反映現實,獲得認知,也就是說:人的認知沒有唯一性,即圣人說的話也有可能是錯的。這鼓勵了人們自由地思考。就時代而言,是順應了歷史潮流的,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

王陽明一生的磨難很多,在平定了寧王叛亂后,他又經歷了一次死里逃生。劉瑾落網之后的新權張忠見王陽明擒獲了寧王,便多次派人試圖從王陽明手里搶功,甚至在皇帝面前誣陷王陽明。王陽明在遭受了如此多的不公后,在與張忠等人的斗智斗勇中,提出了“致良知”。王陽明心學在后世又稱“良知學”,這足以見到“致良知”在王陽明心學中的重要性?!爸铝贾奔爸泻弦弧迸c“心即理”為一體,是王陽明心學階段性的總結,是王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被稱為王陽明的南昌證道。此前,王陽明心學中程朱理學的痕跡非常明顯,而在“致良知”提出之后,王陽明心學才根本區別于程朱理學?!爸铝贾钡暮x是:人心里都有一個良知,如果人用良知去為人處世,真真切切地循著良知去做,就能存善除惡,明白天理,要明白“致良知”的實際運用,可以從王陽明身上去尋找:王陽明在軍事上有一個特點,便是制訂了好的計劃便不再更改,當然,計劃是做好了多方準備的。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做法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可能根本派不上用場,只會白白地送死,但事實證明,王陽明每次這樣做都勝了。這就是王陽明“致良知”的力量。王陽明在面對張忠等人的打壓迫害時,也是堅持用良知來指導行為:他心里知道,若是把寧王交給他們,對民眾與國家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與損失,他知道面對惡人,不能激發他們的惡性,所以王陽明遵循良知的教導,讓另一位有良知的宦官張永把寧王交給了皇帝,同時與張忠等人周旋。既保護了百姓,也保全了自己?!爸铝贾笨此坪唵?,實踐起來卻很困難?!爸铝贾弊钪匾囊稽c便是“知行合一”。王明陽心學中對于 “良知”的說法是“知善知惡”,但“善”與“惡”并不是絕對的。王陽明曾與弟子薛侃討論善惡,薛侃問:“天地間何善難培,惡難去?”王陽明回答:“未培未去耳,此間看善惡,皆從軀殼起念,便會錯?!币馑际牵簭淖约旱纳眢w出發來思考善惡就會出錯。王陽明拿種花除草舉例子:假如一個人要種花,那么花便是善的,草便是惡的,而如果要種草,那么花便是惡的,草便是善的。所以我們在“致良知”的時候也要時刻注意善與惡的轉化。正如有一次王陽明的弟子陸澄家里來急信,說他的兒子病重,陸澄心急如焚,愁得都快生病了,王明陽卻說:“你應該開心一點?!标懗尾唤?,王陽明繼續說:“父親為兒子病重而傷心是應該的,但如果哀傷過度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就是違背天理,違背良知的了?!庇纱?,“致良知”的困難可見一斑,否則,王陽明心學在后世也不會被認為是禪宗而沒落了。無論如何,“致良知”既包含了實踐心學的方法論,使心學真正脫胎于程朱理學,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同時“致良知”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思想,對于“善惡”有了新的詮釋,就個人行為準則而言,“致良知”對個人也大有裨益。

王陽明一生的經歷十分奇特,但他生命中最絢爛的一幕當屬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證道—即天泉證道。王陽明在即將離開余姚老家前往廣西剿匪前,留下了對自己心學的解析,即“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為惡是格物?!边@“四句教”將致知與正心、誠意貫通起來,形成了王陽明心學自己的心學體系:人的本心是沒有善惡的,但當人見到某種事物產生了好感或惡感,這就是意動了,因此才應該誠意;而要知道哪些意是善的,哪些意是惡的,那便要致自己的良知,讓良知來告訴我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良知告訴我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后,應該擴充善的念頭,去行善事,隔絕惡的念頭。只有這樣,才能發明自己的本心,使本心中正、平和,也就是達到了“正心”。這“四句教”是王明陽心學的集大成者,我們可以從這“四句教”中找到所有王陽明心學的重點。

王陽明的一生輝煌地落幕了,但王陽明心學依舊持續發揮著作用,明朝中后期出生于王陽明之后的以“離經叛道”聞名的李贄,是將王陽明心學推到極致的第一人。李贄反對道學家,李贄認為,人在正常的欲望得到滿足之后才會產生成為圣賢的想法,哪怕是孔子也不例外。這種將個人利益置于最高點的做法,是對王陽明心學中“心即理”的直觀闡釋:人要先有衣穿,有飯吃,有水喝,才有可能去行善,這些人正常的欲望也就是人的本心。在清朝,王陽明心學的踐行者中,林則徐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當鴉片走私在中國猖獗時,只有林則徐一個人想到并且做到要禁止鴉片,才有了虎門銷煙。林則徐學到了王陽明心學中的精髓:致良知。良知告訴林則徐應禁止鴉片,哪怕所有人都反對他這樣做,林則徐本人也知道這必定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麻煩,但他卻說:“茍利國家生死復,豈因禍福避趨之?!彼麩o疑是那個時代最好的心學踐行者??v觀世界,在中國發展得極其緩慢的王陽明心學,卻在一衣帶水的日本生根發芽,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日本的歷史進程。明治維新三杰全是王陽明心學的理論家與實踐者。西鄉隆盛曾說:“一生讀圣賢之書,如同觀人劍術,無絲毫自得于心。若不自得于心,一旦較量格斗,唯敗逃而已?!倍诹鞣派闹?,唯一隨身攜帶的書籍就是王陽明的心學著作。他回憶說:“即使在貧瘠的荒島上遭受牢獄之災時,我也沒有荒廢,而是不斷完善自我?!痹谌毡颈环Q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曾以弱勝強大敗俄國海軍,也是運用了王陽明心學中的“致良知”。而他在別人問他打仗的秘訣是什么時,竟掏出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一生伏首拜陽明。在近代的中國,真心誠意將王陽明當作精神導師的偉人更是不勝枚舉,康有為、孫中山、宋教仁等都是王陽明心學的忠實擁護者??涤袨榕懦庵祆淅韺W,贊揚王陽明心學,他認為,只要真切地致良知,就能在大難臨頭時“不動心”。孫中山將王陽明心學運用于革命中,借鑒“知行合一”,孫中山提出了“知難行易”,強調人的信仰,使人們接受他的思想;再者,孫中山針對“心即理”提出了“心為萬事之本”。他通過強調心的力量,試圖喚醒人民大眾參與革命。宋教仁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就更深了。他深刻地閱讀了王陽明的心學著作,他曾寫下:“吾人可以圣人之道一貫之旨為前提,而先從心的方面下手焉,則陽明先生之說,正吾人當服膺之不暇者矣?!弊憧梢娖鋵ν蹶柮餍膶W的推崇。并且,他將對王陽明心學的理解運用到了革命中,他曾說:“有良知而不致與無良知同也?!北闶钦f僅有革命理想,但不投入革命實踐是不可能實現革命的。

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曾這樣描述儒家治學的目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過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蓖蹶柮餍膶W以心為理,以人為圣賢,承先賢絕學,無疑已做到了前三條。盡管王陽明心學曾被排擠過,打壓過,甚至還被打上了“唯心主義”的標簽,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王陽明心學會在世界上開出最美的花,真正地為萬世開太平。

猜你喜歡
龍場心學王陽明
王陽明心學的價值擔當
貴州水城龍場銳鈦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
論新時代構建共產黨人心學的三重維度
《王陰明 教條元龍場諸生》之改過
王陽明心學思想的當代價值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威寧小黃姜帶富一方
關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王陽明研究的知識進路
楊簡心學的形成及其浙學精神的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