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再認識*①

2018-03-27 03:56孫國華
朝陽法律評論 2018年1期
關鍵詞:法學學術馬克思主義

◎孫國華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科學,是研究如何認識矛盾、緩和化解社會矛盾、伸張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科學。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闡釋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來研究法律現實的一切法學學科的總稱。這是一個龐大的、不斷發展的知識體系,包括諸如馬克思主義法理學、馬克思主義憲法學、馬克思主義刑法學等各具體學科。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可以從指導思想、研究對象、學科體系、創立、發展、職能等多角度綜合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學以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關于法的產生、本質、發展規律的基本理論為核心和指導。應當把“馬克思主義法律觀”與“馬克思主義法學”加以區分。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是觀察法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核心部分,而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容則很廣泛,包括人類積累的法律文化,處理社會矛盾的經驗、智慧及其他法學的有益、合理的研究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法學、法律觀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由其追隨者、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杰出領導人在實踐中發展著的法的基本原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的研究法律現實的一切法學學科的總稱。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就——“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研究法律現實的一切法學學科的總稱。從職能、作用的角度來說,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研究如何如實地認識社會矛盾,運用國家政權,利用各種法律手段實現一定的社會正義,以緩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學問。

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不是教條,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法學必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知識體系。馬克思主義法學體現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取得和運用政權治國理政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對于舊的法律、法學中涉及的做法、手段的經驗和智慧問題與人們對做法和手段的理論解釋要加以區分。對于做法、手段,可以有所借鑒,但是對于其理論解釋,則要謹慎對待、認真分析,切不可簡單照搬。另外,還應區分作為學科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某一個學科與作為課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某一個學科。作為學科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某一個學科,如法理學,其范圍很廣,而作為課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某一個學科,內容是有限的。

二、在法學研究中怎樣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觀

馬克思主義不是工人運動自發產生的,而是需要從外部輸入、需要研究與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類積累的分析問題的經驗和智慧的凝結。因此,在法學研究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觀,首先就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認真研究、認真學習。如果不研究、不學習,就不能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也就談不上堅持。

改革開放以后,剛開始從事法學研究的年輕同志,很容易忽視這方面的學習,從而對有些馬克思主義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也產生了懷疑。比如,國家與法既執行階級統治職能也執行社會公共職能,這兩個職能有著內在的聯系,這是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在過去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社會公共職能是不對的,但從馬克思主義法學已經指出這兩個職能是內在聯系、不能割裂來看,有些同志把它簡單化了。把社會公共職能與階級統治職能完全割裂開來,無法認識法的本質。又比如,對于法的本質,不能僅從現象上看問題,必須聯系它建立所依賴的經濟基礎和其反映的階級意志,系統地看問題。再比如,在法與國家的聯系上,本來馬克思恩格斯講的是法與國家是同步產生的,結果被有些同志解釋為“一前一后”,不去查原文的意思而草率地做出錯誤的解釋。

因此,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指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就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像列寧所言“學習、學習、再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簡單拋棄,這是不合適的,也是很可惜的,尤其是教師,不學習還會誤人子弟。學習既要在書本中學,認真讀原著;也要在實踐中學,從實際出發、聯系實際,學深、學透。這就要求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嚴肅的態度。要認真貫徹“雙百”方針,不能把學術問題簡單地歸結為政治問題。學術不能脫離政治,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治國理政的學術,但是學術問題又不等于政治問題,學術研究只是為政治決策提供參考,不直接作決定,否則也就沒有學術了。如果把學術問題都作為政治問題,那么學術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比如如何對待舊法、舊法學的法的繼承性問題,還未展開深入的討論就被當作政治問題處理了。無罪推定、疑義有利被告問題也是如此。學術問題搞不清楚就必然導致政治決策的失誤。

三、在法學研究中怎樣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律觀

堅持才能發展,從實際出發,唯物地、辯證地、發展地看問題,在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的過程中也就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所以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從實際社會生活的需要出發,作出決定、貫徹執行,必須正確總結經驗教訓。馬克思主義法學應當是科學,科學不能離開民主,民主又離不開一定的制度、機制保障。作為學者,應當負責任地對政府提出建議以供參考。人是社會的動物,人們之間必然會有相互影響,政府官員與學者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如何形成一種良性影響,值得總結經驗。政府有決策權,而學者只是提供一種看法,同意與否在于政府,決策錯誤是政府官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學者;而學者要有學術的良知,不能一味奉迎領導干部,而不管事實。發展民主很重要,民主不是無政府主義,民主要通過法律的程序來制度化,把問題在民主的框架下解決。而權力集中雖然有好的一面,但過分集中也有值得擔憂的一面。馬克思主義法學只有在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厲行法治的過程中才能發展。

另外,也不能過于超前。比如,為了推翻“以階級斗爭為綱”而提出廣義的法的概念就太過超前,未能從時代要求出發。在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固然還會有像法律那樣的手段,但其性質與現在不同,如果用那樣的觀念來分析現在的社會現實,就會犯“倒臟水連小孩一起扔掉”的錯誤,就會丟掉階級分析、矛盾分析方法,就會丟掉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

四、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評估

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取得了很大成績??梢哉f基本上克服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錯誤公式對法學研究的影響,也克服了只學習蘇聯法學的片面局面。大量引進了西方的法學思想、著作,克服了不重視法律文化的做法,對歷史上的大量法律文化的資料、文獻進行了研究,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了大量法學專業人才,適應了社會生活的需要。從新世紀開始,法學研究、法治建設又走向深入,一批法學家、法律家逐漸成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理念、途徑也明確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筆者以為,還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 一些深層次的理論問題還沒能很好解決。法學教育發展太快,良莠不齊。照搬了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手段,但為什么借鑒或如何借鑒,在理論上還不是很清楚。對于法的本質、概念、價值等問題,沒有認真地研究。如果深層次的理論問題不好好解決,很可能會埋下“定時炸彈”。對歷史上的法學遺產,分析、研究、梳理是很重要的,不能簡單照抄照搬。重視實際問題的研究是正確的,但輕視理論也是危險的。

2. 新出現的法律問題還沒能很好研究。比如對生態環保、網絡、國際金融等問題,大都是借鑒西方的多,缺乏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研究。對于這些新問題,必須面對現實,找準研究方向。又如從法理上說,利益分析就是矛盾分析(但不全是階級分析),值得很好地研究,公平正義問題實際上就是利益的問題。在我國,公平正義問題實際上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緩和和化解利益矛盾,是法學研究的重要職責。

3.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世界的影響還不大,基本上還未走出國門。只有探索出好的發展模式,才會為世界各國所佩服,才會有很大影響。所以,我們在國際交流方面,一方面要吸取人家好的東西,另一方面也要敢于把我們認為是好的東西向外推薦。

總之,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法學要發展,必須從五方面努力:一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二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立足于時代要求和中國實際,不能停滯不前,也不能過于超前;三是正確解決馬克思主義法學與非馬克思主義法學、舊法學的關系,借鑒人類積累的政治文明、法律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但是不能照抄照搬,對過去的法學文獻要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梳理和分析;四是正確處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的關系;五是重視馬克思主義法學教育,把學生引向正途、正規,引進馬克思主義法學之門,傳道(傳馬克思主義之道)、授業(授人類積累的、包括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累的政治文明和法律文化之業)、解惑(回答學生的思想困惑),而不是讓學生陷入迷惘,無所適從。

猜你喜歡
法學學術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學術是公器,不是公地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南大法學》征稿啟事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法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