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辯證法思想比較研究

2018-03-28 17:56楊程捷
學理論·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盧卡奇辯證法

楊程捷

摘 要:辯證法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基本問題,從古希臘時期就有著重要的地位與意義。到現代西方哲學與當代馬克思主義時期,如何理解辯證法、怎么運用辯證法等基礎理論的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對盧卡奇和馬爾科維奇的辯證法理論進行對比分析,汲取二者理論中的合理內核,研究二者關于辯證法理論的分歧之處加以比較分析,從而對現當代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盧卡奇;馬爾科維奇;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B0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101-02

對于日益被歪曲與誤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現狀,盧卡奇想通過對辯證法的解釋來恢復到馬克思自身的正統性。他通過分析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來說明辯證法作為一種“環節”和“規定性”的重要性,他引用馬克思的話“光是思想竭力體現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該力求趨向思想”[1]來證明理論和實踐相互作用和統一,為此,盧卡奇將人置于辯證法的中心地位,認為辯證法探究的是主客體之間的辯證關系。

接著盧卡奇提出了三種內在構成。首先,他區分兩種事實概念:一種是自然科學和實證主義為主的概念,作為純粹的客觀存在獨立于特定的環境中。這種事實在時空中表現出滯后性,落后于實際發展,并且只能在限定的范圍中將決定因素固定不動。另一種則是盧卡奇推崇的總體性事實概念。這種事實概念具有歷史和辯證的性質,可以把孤立的事實概念作為歷史的統一環節并加以歸結概括,從而形成整體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優越性。其次,我們對主客體統一的研究應該在歷史范圍中進行,同樣,無論我們如何研究歷史,對整體范疇的理解都是最重要的。因此,通過總體范疇,使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作用超出本來不變化的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彼此處于動態辯證的關系,“歷史的認識才有可能”[1]。最后,作為一種認識現實的方法存在的理論,總體性離不開現實。主體的實踐活動創造了現實,在現實中又不斷認識主體自身,這樣就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整體性。

作為實踐派代表人物,馬爾科維奇致力于將人的自由自覺實踐活動與辯證法緊密結合,展現出以人為本的本質規定,從而實現人道主義與辯證法互為特征。他將辯證法明確劃分為三種概念范疇:人、歷史以及自我實現。與其他批判思維相比,辯證法從人入手研究現實,而不是針對某些超人的價值,只有這種傾向可以達到人道主義訴求。人的本質作為一種客觀性存在具有歷史性,在歷史進程中的人類行為是開放、動態和矛盾的,在歷史中人的本質通過現實存在而表現出真正的形式。所以,人的實踐歷史并不是先驗的和烏托邦的,而是人自身對環境與自我的改造和不斷創造。經過改造與創造,人類會達到一種價值概念:自我實現。辯證法必須具有可以明確表達的人類學基礎,才能擺脫自身的矛盾特點。

一、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關于辯證法的共識

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都將辯證法作為一種方法看待,作為方法要對實踐起到指導作用,辯證法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方法。盧卡奇指出,作為正統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唯物主義辯證法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并且辯證法要作為中介來掌控整體和環節,辯證方法的“中心問題乃是改變現實”[1]。作為一種方法,改變現實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否則方法就會成為純粹科學的問題,按照具體現狀被采用或者舍棄。同樣,馬爾科維奇對辯證法方法概念的理解是將其概念具體分為理論和方法、方法論這兩種要素。而作為理論和方法的辯證法同其他科學方法的區別在于,辯證法原則適用于整個人類歷史實踐活動,科學原則囿于研究領域的假定;辯證原則是最基礎的本質,規律原則卻是可以推導出來的。

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在總體性概念上也有相通之處。在盧卡奇那里,對總體性的含義的解釋并沒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更加深入到與人的主體性相關中。也就是說,總體性概念必須首先以人作為基礎,以人的自我實踐鞏固自身主體地位。主體想要對自身有明確的認知,那么它必須將客體作為整體對待。馬爾科維奇的辯證法理論中繼承了盧卡奇總體性理論,將總體性深入到人的層面,認為“辯證法在本質上是以整體性和總體性原則為特征的”[2]。在總體化過程中的全部歷史領域包含著人化自然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是個體、孤立的問題,而是一切個人與世代人實踐活動的產物。和盧卡奇一樣,馬爾科維奇也贊同總體性不可能通過單一因素被直接的、表面的理解??傮w的概念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在實踐中獲取人的自我實現目標。

實踐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也是孕育辯證法理論的溫床。盧卡奇認為實踐構成辯證法的內在基礎。馬爾科維奇也認為實踐是辯證人類學最重要的范疇。盧卡奇將實踐概念與無產階級結合起來,區分思維-存在與主體-客體兩個方面。無產階級的意識具有實踐性質,并且處于中心地位。這種實踐性質的形成和現實化是辯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產階級作為社會發展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同一才能真正達到具體化,這樣,無產階級才可以克服物化。實踐作為人的活動,是一個規范性概念,這種活動是作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實踐作為自由普遍的活動包括了個體能力的客觀性。

二、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辯證法理論的比較

提到二人理論的不同之處,最先探討的當屬自然辯證法理論。盧卡奇不承認自然辯證法的存在,他認為在自然界中構成辯證法的要素根本不存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主體對客體的作用。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不受人的意志而存在的。他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進行批判,認為辯證法只是一種理解社會和認識歷史的方法。接著,盧卡奇對自然科學方法進行具體批判,認為這樣一種方法會導致孤立的、片面的事實。自然科學應用在自然界時只能促進科學的進步,卻并不能得到辯證法所具有的整體的具體統一特性。

馬爾科維奇在肯定盧卡奇思想的部分積極作用后,認為盧卡奇對自然辯證法的批判存在不確定和錯誤的部分。他批判盧卡奇混淆了三種東西。

1.自然界本身的過程。在自然界本身中的確不存在盧卡奇聲稱的實踐要素。但是馬爾科維奇指出,在自在自然辯證法中,盧卡奇沒有意識到應該對它進行批判,并且談到“辯證方法在自然界的應用”[2]是完全錯誤的。我們知道,當構建自然理論時,作為主體的人總是參與的,這也是人化自然的過程。而盧卡奇卻恰恰忽視了人化自然的因素,從單一的自在自然方面否定自然辯證法。

2.關于這一過程的理論。在關于自然界本身過程的理論中,馬爾科維奇批判盧卡奇否認自然過程中存在矛盾,忽略了談論自然現象或者社會現象的本質時所出現的主觀性因素——實踐經驗。因此,馬爾科維奇說“他之所以沒能看到辯證方法應用于自然界的可能性是因為,他對自然界的非辯證的和非歷史的——實際上是前馬克思的——把握”。

3.改造和認識自然界的過程。馬科爾維奇認為盧卡奇在關于這點上的矛盾之處在于,他本人在其著作中指出了主體認識自然時產生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表面上盧卡奇卻又明確否認這個觀點。他指出恩格斯沒有提到歷史進程中的主-客體辯證關系。這個批判的錯誤之處在于盧卡奇在對現實改造方面顯得過于狹隘。囿于歷史原因盧卡奇批判資本主義,想要通過廢除資本主義制度,讓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來達到現實改造。

所以,在馬爾科維奇看來,否定的只是自在自然本身的辯證法,而一旦通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認識、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而進入人化自然的領域,辯證法的應用范圍會更加廣泛的在自然、社會領域中顯現。

辯證法是否存在超越原則?馬爾科維奇認為辯證法的超越原則就是否定之否定,是作為一種解決矛盾的創造性方法。盧卡奇對超越原則的解讀更多的限定在歷史與階級領域。他引用黑格爾的話“辯證法就是這種內在的超越,在這種超越后,即顯示出他們的自我否定”,認為無產階級對辯證法的理解是超越黑格爾的,無產階級將反思理論看作是資產階級社會的一種物化形式,通過否定之否定,來解決資產階級社會的固有矛盾。馬爾科維奇的超越原則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理論,他認為辯證法研究的是一種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單向、刻板和決定論性質的,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著眾多的超越形式。當然,馬爾科維奇肯定了社會主義形式對資本主義局限的超越作用,比如生產資料私有制、資產階級的官僚壓迫等等不平等的社會關系。但是馬爾科維奇看待超越原則的范圍更加廣泛,超越原則在不同的組織和生活方式上的表現都是不盡相同的,因為每個社會的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同。

對于辯證法的革命性,盧卡奇認為,只有當辯證法為無產階級服務時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性,這與他當時所處的現實環境不無相關,革命的現實要求盧卡奇辯證法革命性的狹隘表示。馬爾科維奇批判了它的這一觀點,認為革命應該被賦予更寬泛的意義:“任何有助于人類解放的質變”。在這個意義上,辯證法應用到人化自然和人的類本質上都具有革命性。盧卡奇更多的囿于時代限制。馬爾科維奇將革命推向更廣泛的維度,強調這才是辯證法的功能,是馬克思真正的廣度。因此,在這種維度分析盧卡奇的辯證法革命理論具有歷史特性和局限性。

三、結語

通過對盧卡奇和馬爾科維奇關于辯證法思想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關于辯證法的基本理論上,主體性、實踐、關于人的理論方面,馬爾科維還是繼承了盧卡奇的。而這幾點理論的研究探討對當代人類的發展,社會主義的建設有重大參考意義。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人的問題向來是重中之重。盧卡奇與馬爾科維奇辯證法中關于人的理論,尤其是人的存在自由與生存意義等,對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人的存在和人的實踐活動構成整個社會和歷史不斷進步的基礎,因此,使人更好的存在、更好的自由自覺地進行實踐活動,是長久以來的重要課題,不但要使人的境遇改善,同時更注重人的文化精神豐富。

我們該怎么面對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呢?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貢獻建設性意見。怎么看待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的關系,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還是人類自身的社會性質作為熱點問題亟須解決。人的實踐力量日趨強大,科學技術的進步對自然的傷害有些已達到不可逆的程度?!叭祟愔行闹髁x”下,自然顯得脆弱不堪。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法在于人類自身,積極樹立保護自然的觀念,可持續發展,對自然的改造程度、范圍應當有一定約束。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階段,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馬爾科維奇,彼得洛維奇.實踐——南斯拉夫哲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論文集[M].鄭一明,曲躍厚,譯.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

[3]衣俊卿.人道主義批判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述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盧卡奇辯證法
論瓦爾特·本雅明
“辯證法”到中國: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在布達佩斯“尋訪”盧卡奇
盧森堡思想對盧卡奇的影響研究綜述
淺談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哲學思想
從階級倫理到日常生活倫理
平等的悖謬
唯物辯證法本質和核心的兩種解讀
現代形而上學的特征
黑格爾哲學的內在矛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