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姆人道主義良心觀闡微

2018-03-28 17:56唐鴻
學理論·下 2017年10期
關鍵詞:弗洛姆

唐鴻

摘 要:良心觀在弗洛姆人道主義倫理思想構架中獨具特色,是其人性觀及道德心理分析路徑在倫理學研究中的理論延伸和拓展。其人道主義良心觀蘊含了西方道德文化的高度主體性和現實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論特色和現實啟示。

關鍵詞:弗洛姆;權威主義良心;人道主義良心;理論特色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0-0103-02

良心是弗洛姆倫理思想中的重要理論范疇,在他看來,良心是人對自我的呼喚;任何現實的人,都存在兩種不同的良心即權威主義良心和人道主義良心,不同之處在于其對個體發生作用的形式及力量的差異。本文從哲學基礎、個人本位、批判傳統等層面初步闡析了弗洛姆人道主義良心觀的理論特色及思想局限。

一、弗洛姆良心觀的基本內涵

(一)良心:“人對自我的呼喚”

在弗洛姆眼里,良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倫理規范?!叭绻麤]有良心的存在,人類早就陷入危險的旅程了,”[1]138“先知們是依良心而行事的,當他們的國家腐敗和不講正義時,他們就會譴責自己的國家,并預言它的沒落?!盵1]138弗洛姆認為,理性和良心是人最珍貴的能力,人們有義務去發展和運用這種能力。鑒于此,他對西方倫理思想史上關于良心的論述進行了考察與評析,并詮釋了自身對良心的理解。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上,哲學家們對良心的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古希臘的西塞爾和塞涅卡認為,良心是一種內心的聲音,這種聲音會對我們的行為加以褒貶;中世紀宗教神學家把良心稱為“上帝的聲音”,經院哲學家則把它稱為“上帝在人心中所樹立的理性法則”[1]139;近代英國情感主義倫理學家沙甫慈伯利把良心看作是“一種對正確與錯誤的分辨感,一種情感的反應”[1]139;康德則稱良心為責任感,是人們先天的“善良意志”。弗洛姆認為,先哲們對本質的理解,似乎都不夠全面,而唯有現代哲人尼采才真正悟察到了良心的真正蘊含:“真正的良心植根于自我肯定,植根于對自己的自我說‘是的能力?!盵1]139在此基礎上,弗洛姆把良心定義為“一種人對自我的呼喚”:“人是唯一賦有良心的生物。他的良心是召喚他返回自己之聲,它允許人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以便使人成為他自己;它幫助人經常意識到生活的目的以及達到這些目的所必需的規范?!盵1]211同時,按照良心的形成機理及其作用的差異,弗洛姆又將其劃分為兩種類型即權威主義良心與人道主義良心,并重點對這兩類良心進行了深入探析。

(二)權威主義與人道主義:兩種良心的“交織”與“較量”

權威主義良心是外在權威——如父母、國家或任何文化中偶然出現的權威內在化了的聲音。弗洛姆認為,這種良心具備如下特點:其一,它表明“自我”與權威的關系已成為一種內在化的外在關系,“外在權威的法律和制裁成了自我的一部分,這個人似乎感到,他不是對身外之物負有責任,而是對身內之事、對他的良心負有責任”[1]140,而且,這種良心“比對外在權威的懼怕更有效地調節著行動,因為,人能夠躲避外在的權威,但他不能逃避自我,因而也無法逃避已經成為自我之一部分的內在權威”[1]140;其二,它的內容源于權威的要求和戒律,它的力量根植于對權威的恐懼、羨慕、取悅和順從,從而產生“權威主義的善良之心”,這種“善良之心”意味著對權威的贊許,換言之,它“導源于人的順從感,依賴感,軟弱無力感及罪惡感,”[1]145對權威的恐懼,則產生“權威主義的罪惡之心”,這種“罪惡之心”意味著對權威的違背及被權威懲罰乃至唾棄的危險,因為它出自人的獨立感、創造感、能力感和自豪感。在弗洛姆看來,無論是“善良之心”還是“罪惡之心”,其實質都是對權威力量的服從或內在化;其三,產生權威主義良心的人必然具備一種非生產性性格取向,“一個人對權力的依賴如超過了他努力的程度,他那真正的生產性、他對自己意志的維護就會使他產生有罪感……這種有罪感會使人變得軟弱,會減少人的力量,并更順從于統治,以贖他力圖‘成為自己的創造者和建設者之罪?!盵1]144-145

弗洛姆指出,權威主義良心的形成主要通過兩個路徑:一是家庭中“隱性”權威影響的結果,他認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精神培養處”,一般的父母都期待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去“成長”,而一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以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某些要求或愿望時,他們則往往會產生有罪感?!斑@些有罪感來自沒有取悅于父母的體驗,有時,孩子的有罪感與他沒有充分愛父母相聯系,尤其當父母期望成為孩子的情感中心時更是如此,有時,這種有罪感是因害怕使父母的期望落空而引起的,”[1]147這些有罪感便是父母的“隱性”權威在孩子心中的內在化,而且將對其一生產生深遠影響。二是社會權威影響的結果,社會權威主要包括一個國家的政治特權、法律制度、文化力量、社會習俗等,它們對人們的內心造成強大的沖擊,并內化為人們(尤其是非生產性性格者)行為生活的準則,從而使其逐漸喪失自我,陷入被動和順從之中。

與權威主義良心相對立的,是人道主義良心。弗洛姆認為:“人道主義良心并不是我們期望其高興,懼怕其不高興的權威之聲的內在化;它是我們自己的聲音,它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它不受外界制裁和獎賞的影響?!盵1]151弗洛姆進而指出,只有人道主義良心才真正體現了良心的本真意義,它不僅代表著我們所表達的真正的自我,而且也包含著我們的道德體驗的本質,“它是真正的我們自己的聲音,這聲音召喚我們返回自身,返回生產性的生活,返回充分和諧的發展——即成為徹底發展潛能的人?!盵1]152在弗洛姆看來,人道主義良心有兩個顯著特點:其一,它是我們對整個人格是否完全發揮其功能的反應,它不是對這種或那種權威和能力之作用的反應。那些有助于我們總體人格正常展現功能的行為、思想及情感,會使人內心產生贊許心和正直感即“人道主義善良之心”;那些有損于我們總體人格的行為、思想及情感,令人產生一種憂慮感和不安感即“人道主義罪惡之心”;其二,人道主義良心和人的生產性相互作用,人的生活越具有生產性,良心的作用就越大;反之,良心的作用也就越微弱??傊?,在弗洛姆那里,人道主義良心源于人性的內在力量,它要求人們自主地聽從于人性的呼喚,并依據自我道德經驗行事,從而維護個人自我利益和道德完整性,而不像權威主義良心那樣要求人們屈從于權威所允許他做的事,以自我犧牲來調適社會。

作為“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反應”,人道主義良心能召喚真正的自我和人的創造性或生產性,但在現實之中它卻顯得微弱而難以讓人“聽見”并按之行動。在弗洛姆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所致:其一,許多人難以做到“聽從”自己,無法在嘈雜的現代生活之中清醒地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和本性。他們往往無法擺脫周圍世界的各種意見和觀念(電影、報紙、廣播、無稽之談等)的干擾與沖擊。換言之,現代人失去了自身獨處的能力——“事實上,我們已經產生了一種對孤獨的憎惡;我們寧可要最淺薄甚至最令人討厭的伙伴,最無意義的活動,也不愿自身獨處……這樣,我們失去了聽從自己的機會,我們繼續忽略自己的良心?!盵1]154其二,良心對自身發出的呼聲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一個人如果缺乏對自我生命的真誠和信念,其良心之聲就會被其他音響所淹沒。但是,這并非說明,現代人的良心已不復存在,至少在睡眠中人們還會“聽到”良心的呼喚。弗洛姆闡釋:“人似乎可以順利地自我排除,并對良心的呼喚置之不理,但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置良心于不顧的意圖很難實現,這就是睡眠……睡眠中,良心往往不能平靜;但令人悲哀的是,我們在睡眠中聽到良心的呼喚,卻不能有所行動;而當我們能行動時,卻又忘了睡眠中我們所聽到的良心的呼喚?!盵1]157

弗洛姆認為,上述兩種良心既相互矛盾,又相互滲透,共存于個體的道德意識之中,只不過對個體發生作用的方式、環境和力量有所不同。一個具有權威主義良心的人,并不表明人道主義良心在其身上已經完全泯滅,反之亦然。他主張弘揚人性,以人道主義良心取代權威主義良心,從而使人變得健全而富有創造性。

二、弗洛姆良心觀的理論特色及思想局限

(一)強調與突出倫理學的哲學基礎是弗洛姆人道主義良心觀的重要特征

倫理學是哲學在社會道德領域的理論延伸和拓展,其建構與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哲學前提。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上,某種形式的人性論(性善論、性惡論等)通常成為倫理先哲們構建其倫理學的理論基礎。然而,尼采、薩特等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思想家在創立自己的倫理學體系時,卻摒棄了這個基礎,從而使西方倫理學由道德絕對主義走向道德相對主義。其基本路向是否認倫理規范的客觀依據及其作用,否定道德評價的客觀標準,片面夸大道德相對性,把道德看作是主體意志、情感、需要的表現或者是主體生活環境的產物,在實踐中促使非道德主義的形成和流行,給整個社會的倫理文化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弗洛姆傳承了西方理性主義倫理學的思想傳統,提出了自己的多重人性觀,以此構建其人道主義倫理大廈。其良心觀從人的“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性格出發,把良心劃分為權威主義良心和人道主義良心兩種類型,并給予具體的界說與剖析,這在西方倫理思想史上可以說是獨具的視角,從而也使其倫理思想以較濃厚的理性主義色彩區別于其他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倫理學。

(二)個人本位主義和自我實現是弗洛姆良心觀的理論基調

“個人本位”是西方傳統人道主義倫理學的基本特點,根源于西方思想文化中對人的“主體性”的高度重視。從弗洛姆對人道主義良心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所烙下的個人本位主義思想印跡。其良心觀主張以人道主義良心取代權威主義良心,反對盲目服從權威,呼吁人們以自己的意志或判斷力來取代接受外界的意志或判斷力,做一個健全的富有創造性的人,從而自由地在理性與愛的基礎上營造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從弗洛姆所處的時代背景觀之,他對權威主義良心的否定一方面反映了他對法西斯主義道德的批判和駁斥,體現了他作為一名西方學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也凸顯了他對人們在西方“功利主義”引導下的物質財富的聚積與揮霍所造成的精神空虛及其對道德價值的蔑視的社會現實的擔憂與救贖。就當今現實而言,亦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啟示:對于當代教育發展中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理念、主體性教學模式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有助于培養我們對社會現實的理性批判能力,因為,理性的批判反省,是人類促進其自身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內在精神動力,弗洛姆人道主義良心觀所表現出來的對社會道德狀況的理性審思,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西方道德文化的高度主體性,對激發我們的道德主體意識、促進我們對現有社會道德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建構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發。

(三)弗洛姆的良心觀存在一定的理論局限

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從良心的來源上,弗洛姆對良心的理解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傾向,其良心觀否定了良心的社會制約性及其客體性。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盵2]152良心作為一種道德意識,雖然表現為一種內心活動和自我評價,但它是在人們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及文化精神等外在因素對良心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換言之,良心雖然主要體現為一種內在道德,但它是一定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人們內心信念的產物,與外在道德密不可分。弗洛姆把良心僅僅理解為“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反應”,認為它來自“人性的內在力量”,將其描述為超社會、超歷史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避免使良心變成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和獨立存在物;另外,在否定權威主義良心時,他缺乏對維系社會正常運行的道德規范作具體區分,全盤排斥包括社會道德規范在內的外在權威對社會發展和人的行為的指導與約束,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內在道德與外在道德的有機聯系。其二,弗洛姆的良心觀忽略了對良心的階級性的考量。由于人們生活于不同的社會關系和階級狀況之中,其形成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良心也會有所差異。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共和黨人的良心不同于?;庶h人的良心,有產者的良心不同于無產者的良心,有思想的人的良心不同于沒有思想的人的良心?!盵2]152弗洛姆對良心的分類和闡析忽略了對階級社會中的良心予以具體分析,忽略了良心的本質區別體現于反映不同階級的利益和道德標準的階級性上,是一種超階級的抽象的良心觀。

參考文獻:

[1][美]?!じヂ迥?為自己的人[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弗洛姆
給,永遠比拿愉快
走過獨木橋
論愛之人:弗洛姆
愛是一種能力
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理論對比研究
不樂多冤
馬克思與弗洛姆自由觀比較
自由與孤獨:當代大學生網絡迷戀心理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