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圖書出版與新聞傳播間的互動關系

2018-03-29 16:25
傳播力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博物傳播方式圖書

一、圖書在新聞傳播領域的不足與優勢

圖書作為傳統的信息傳播媒介,具備以下幾點不可替代的優勢:

首先,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媒介,圖書使信息具有了可傳承性。

相較于當今盛行的電子化傳播方式而言,圖書作為一種信息承載和傳播工具,能夠在歷史更迭后依然保留最初的信息,長久地保存信息,并且不會發生信息丟失或錯漏的現象,可供讀者反復閱讀。

例如,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就集合了宋代至清代較為重要的叢書一百種,去掉重復的子目,也有四千多種。原編分十大類五百四十—小類,舉凡需常備作參考的古籍,大致已經包羅在內。收錄的科目可以分為十類:總類、哲學類、宗教類、社會科學類、語文學類、自然科學類、應用科學類、藝術類、文學類、史地類。

《叢書集成初編》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實用價值,這也正是基于圖書對信息的傳承性,才能在時代更迭后保存下最初的信息。

其次,作為一種信息傳播媒介,圖書使信息更具深度性。

電子化、全媒體的傳播方式使信息的呈現方式更多元化,但其具有不容忽視的時效性,以及淺表化的信息內容、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模式也不利于對信息的深刻理解。相對之下,圖書的出版過程有足夠的時間保證,首先經過作者和編者的潛心工作,再經過編輯的審讀和修改、加工,使信息的質量更具深度。

同樣,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圖書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信息傳播接受群體較為局限。

相較于全媒體的傳播方式(包括圖片、影像、聲音等形式),圖書要求信息接受者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水準和識字能力,基于此,圖書的受眾較為狹窄,不能夠大面積、廣范圍地對信息進行傳播。

其次,信息傳播具有滯后性。

雖然圖書的出版過程嚴謹,但出版周期較長,相較于即時性極強的全媒體傳播方式具有滯后性。對于熱點信息的抓取和呈現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成。

二、新聞傳播對圖書出版的影響

當今時代的特殊語境之下,新聞媒體的傳統傳播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全新的要求,在全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方式的轉變是多方面、多元化、深刻性的,而這也對圖書出版業產生了影響。

首先,利用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途徑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圖書進行宣傳。將圖書出版相關信息通過各種新聞傳播平臺進行宣傳,增強曝光度從而提高銷量。同時,新聞傳播平臺還有助于接受讀者反饋信息,與讀者互動,對圖書出版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以《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出版的《博物》雜志為例,《博物》雜志在新浪微博建設有自己的公眾號(新浪微博ID:博物雜志),目前已擁有321萬粉絲。在這里,博物雜志充分利用了社交媒體平臺的特性,與百萬網友建立了即時互動的模式,以傳播博物知識、解答網友博物問題、以及營銷出版社雜志為內容架構,建立了一個兼具活躍度、認可度、知名度的出版物新媒體品牌形象。據此,《博物》雜志可掌握最新最全面的讀者興趣點、話題點,借以作為雜志內容策劃的參考,除此之外,還可推廣自身口碑,建立穩定并不斷擴大的讀者群和潛在讀者群,讓《博物》雜志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但同時,新聞傳播即時性、淺表性、多元化的傳播方式也使當今大眾的閱讀習慣產生了變化,而圖書需要受眾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深刻閱讀的習慣,當今新聞傳播平臺帶來了信息獲得的便利性、娛樂性,分流了大部分潛在的圖書受眾。

三、圖書出版與新聞傳播的有機結合

為了圖書出版業的長足發展,就需要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鑒于當今新聞傳播所具備的優勢,圖書出版與新聞傳播的有機結合具有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

首先,要利用新聞傳播平臺的多元化、即時性,加強圖書的營銷和宣傳。

到今天,新聞傳播平臺已擁有了規模巨大的受眾群體,再加之其有信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內容豐富、滲透力強的特點,而隨著移動設備端的風行,隨時、隨身、隨地的傳播方式更加適宜于產品的宣傳和營銷。

傳統圖書出版業應建立起全方位的宣傳平臺,例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網站、論壇等,以符合此類新聞傳播平臺的風格宣傳營銷出版物,推送出版社最新動態,在長期的內容建設中建立起自身風格和品牌形象,以此獲得受眾認可度。

其次,應利用新聞傳播平臺的公信力,引導大眾對閱讀的興趣和品味。

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一些知名的新聞傳播平臺(微博、微信)都出現了不少營造讀書氛圍、提高全民讀書熱情的新聞熱點。例如《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在圖書日推出“人生必讀100本書”等話題,受到了大眾關注,營造了熱烈的讀書氛圍。

最后,應利用新聞傳播制造熱點,引導大眾購買圖書的欲望。在大量媒體對于丹的論語講座報道之前,于丹的知名度并不足以支撐起龐大的圖書銷售量,在經過大量曝光后,《于丹〈論語〉心得》引起了強烈話題性,從而大幅提高了圖書銷量。

在當今時代,圖書出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存在著機遇,將新聞傳播與圖書出版有機結合,各取所長,對雙方的長足發展都是強大的助推器。

參考文獻:

[1]遲昕,丁磊.淺談圖書出版與新聞傳播間的互動關系[J].新聞研究導刊,2016(5).

[2]張濤甫,章永宏.喧囂背后的貧乏——從圖書出版看新聞傳播學科領域的知識生產[J].新聞記者,2008(2).

[3]趙泓.我國新聞傳播學圖書出版研究述評[J].中國出版,2013(12).

猜你喜歡
博物傳播方式圖書
左維澤:肝炎的分類、傳播方式及預防
圖書推薦
節日宣傳,讓傳統傳播方式換“新顏”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博物館奇妙頁
“自媒體”與“把關人”——微博作為一種傳播方式的法律問題
班里有個圖書角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過長知識
論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