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流行過程和人群預防控制的探討

2018-04-03 07:12黃延得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18年14期
關鍵詞:托幼口病醫護人員

黃延得

磐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的常見傳染病,具有發病較急、傳染性較強等特點。通常情況下兒童手足口病癥狀較為輕微,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其中潰瘍、疼痛是該病的典型表現[1],嚴重影響兒童正常的飲食、睡眠和生長發育,少數可致心肌炎、肺水腫和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甚或危及患兒生命安全。由于傳染性較強,如何預防手足口病,成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點。為此,筆者闡述手足口病的流行過程和人群預防控制措施如下。

1 流行過程

1.1 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健康帶毒者為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染源,其中患者(含輕癥散發病例)和健康病毒攜帶者分別為流行期和流行間歇期的主要傳染源。急性期患兒咽部和糞便排毒時間分別為1~2周和3~5周,以發病后1周內傳染性最強。

1.2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病原體可經腸道、呼吸道和接觸途徑傳播給易感人群,尚未明確是否可經水或食物途徑傳播。

1.3 易感人群

人對手足口病病原體普遍易感,以學齡前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為主,感染后機體可獲得一定免疫力。

2 預防控制措施

2.1 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知曉率、防病意識和診治水平

應加強易感兒童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力度,通過組織兒童監護人集體培訓、發放宣傳小畫冊等方式對兒童和兒童監護人進行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詳細介紹手足口病的發生原因[2]、治療方法、臨床表現、防制和對兒童成長發育的危害,提高兒童監護人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利于建立兒童監護人指導兒童養成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風險。同時在疫情流行季節,應減少兒童去公眾場所的時間,避免接觸感染源。疾病流行季節,醫療單位要在顯著位置設立防治手足口病宣傳欄,新聞媒體要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疾控中心應定期對醫療衛生單位相關的醫護人員進行手足口病診斷和與防治的培訓,加強醫護人員對手足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制作手足口病診斷、治療、預防相關的多媒體資料,通過視頻學習,讓醫護人員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進行培訓,從而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對手足口病的診治水平。

2.2 實驗室病原學檢測

疾控中心應按照部署,在該病高發季節檢測手足口病確診和疑似患兒的生物標本,同時收集患兒的相關基本信息。在流行季節時,每周至少采集并檢測5~10例生物標本,要檢測所有重癥患兒的生物標本,要采集并檢測局部爆發部分患兒的生物標本。

2.3 建立及時救治機制,維護患兒生命健康安全

依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各醫療衛生單位應設立專門的小兒手足口病診療室和病區,并組建專門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小組,制定規范化的預防措施,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對小組內其他成員進行培訓[3],提高小組成員對手足口病防治的綜合素質,并與單位其他科室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相互合作,保證預防措施可以順利開展。

改造醫院基礎設施,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開展手足口病患兒救治工作。為提供優質完善的救治服務,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不斷建立健全完善手足口病救治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并逐步規范救治流程,贏得家長和患兒的信任和支持。

2.4 加強管理

醫療衛生單位醫護人員應加強對兒童手足口病診斷和治療的管理。①在疾病流行季節,對于來就診的手足口病兒童應采取預檢分診的方式,對于出疹、發熱的兒童,應移送至手足病專門診室進行診治,對于單純發熱的兒童,可指引至普通診室進行診治。且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對兒童的疾病情況和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并對兒童的生命體征和出疹情況進行檢查[4];②保持就診室和候診區域的通風,保證病區內空氣的流通,同時每天定時對區域進行消毒和清潔,減少病毒的傳染;③禁止兒童在診療室中玩玩具,醫護人員對兒童進行檢查時,須嚴格洗手,檢查器械專人專用,并做到每天用消毒液對就診室內容器、物品進行擦拭消毒。

2.5 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開展預檢分診,防止混合就診。醫療機構必須設立發熱門診,貫徹預檢分診和首診負責制度,做好手足口病的二級預防及其鑒別診斷工作,避免與其他患兒混合就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為避免和降低疾病流行季節和流行期間醫院感染的發生,要設專人專臺接診手足口病疑似患兒,增加清潔消毒候診、就診等區域頻率,室內采用濕式方式清潔。

為防止交叉感染和環境污染,應指導醫院做好現場控制、隔離消毒、個體防護、醫療垃圾,及時消毒處理患兒各種分泌物;要嚴格環境清潔和消毒制度,保持門診和病房清潔衛生,重點加強兒科和感染科等科室所在場所消毒工作。疾控相關部門要協同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門診和病房進行認真檢查和督導,指出不足之處,同時要求各科室做到限制住院患者陪護和接觸者人數,認真落實陪護和醫護人員洗手消毒的時機并使之掌握基本技能,擦拭消毒診療護理患者過程中使用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為避免新生兒和嬰幼兒院內手足口病病原體感染的發生,應重點消毒產房和兒科病房。

2.6 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的預防控制措施

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應指定校醫或專人負責手足口病疫情監測與報告工作,落實晨檢制度,每天檢查學生出勤、缺勤、缺課原因及其每名學生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可疑病例和病例聚集現象,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計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對于出現疫情的幼兒園或托兒機構應減少集體活動。

在流行季節,每天上午對兒童的健康狀況進行晨檢,對于可疑兒童應采取居家休息觀察或及時診治,一旦確診,應對兒童接觸過的物品進行隔離消毒。

在流行季節,每天應嚴格消毒兒童餐具、公共玩具等,用消毒液擦拭室內桌面、門把手、樓梯扶手等物體的表面[5]。消毒過程中應佩戴手套,消毒完成后立即進行洗手。

對于發熱或皰疹的疑似病例,應立即通知家長攜帶患兒到二級及以上醫院就診,確診患兒應隔離治療,立即消毒患兒使用的所有物品,直至痊愈后方可復學。流行季節,要保持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教室、宿舍和其他場所通風良好,保證室內空氣清新;同時應做好飲用水、飲食和環境衛生工作,避免機體感染手足口病病原體。教育并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避免接觸傳播的發生。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較強的兒童傳染病,由于傳播途徑復雜、多為隱性感染且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一旦出現疫情往往難以控制,在短時間內可造成小范圍的手足口病爆發或較大范圍的流行趨勢。為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和流行,促進患兒痊愈,應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避免和控制疫情擴散。

由于嬰幼兒具有較低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缺乏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和技能,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較差,加之學校人員密集接觸頻繁,因此該病主要見于托幼機構和中小學校的學生,這是疾控機構防治手足口病的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為達到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目的,應加大疾病防治知識宣傳力度,使師生掌握防制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應規范診治流程,做好疑似病例監測和上報工作。

蘇璇[6]在探討兒童手足口發病中托幼機構消毒衛生工作的影響中發現,手足口病發病率與消毒合格率有著顯著的相關性,并指出,在手足口病多發季節,托幼結構只有加強了消毒工作,保證較高的消毒效果合格率,才能對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起到良好控制作用,否則發病率將增加。因此托兒機構應充分地認識手足口病的嚴重,一旦發現有患兒疑似出現手足口病應及時做好隔離工作,杜絕疾病的傳染。同時,應在日常注意提高患兒的抵抗力,自身免疫力,多讓嬰幼兒參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每次活動應超過30 min,并使幼兒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在手足口病高發期,應確保幼兒睡眠質量,使其多飲水,按時按量,并多食用蔬菜與水果等。

對于手足口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真正實施。由于許多家長并不了解該病相關知識,容易造成再次感染或疾病復發。因此,疾控工作人員需對家長普及相關的疾病知識,避免再次發生感染。注意培養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與患病的患兒接觸。同時,注意密切關注患兒的反應。如出現手足口病癥狀,則需立即就診。

消毒和隔離是有效切斷手足口病感染源的重要途徑。在病房與隔離區應以500 mg/L氯消毒劑采取擦地或噴灑的方式進行消毒,以500 mg/L氯消毒劑擦拭或浸泡患兒玩具樓梯扶手等物品;患兒衣服、床褥要高溫消毒或暴曬。醫護人員使用醫療用品做到“一人一帶一體溫計”,用后消毒。一旦確診,需立即在既定場所隔離患兒,使用紫外線循環機定時徹底消毒隔離場所居室。要隔離與患兒密切接觸者7~10 d,解除隔離的條件是體溫正常、皮疹癥狀消退。為切斷傳染源,保護易感者,治愈出院患兒的床單被褥,要先應用臭氧循環機消毒1 h,再用1000 mg/L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猜你喜歡
托幼口病醫護人員
新時期“托幼一體化”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0-3歲托幼機構開展的現狀與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癥手足口病的診治分析
幫助醫護人員處理好四種關系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呼和浩特:幼兒不可私自帶食品入園
中醫三聯法治療手足口病12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