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kinder手術治療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的臨床價值分析

2018-04-03 07:12祝增奇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18年14期
關鍵詞:舟骨活動度肌腱

祝增奇

海東市人民醫院,青海海東 810600

足副舟骨作為常見的足舟骨結節先天變異,其發生率可高達21%,而其損傷多由于踝關節扭傷或跑步、跳躍訓練過度而導致,常見于運動員之中[1]?;加刑弁葱宰愀敝酃菗p傷的患者,在日?;顒又谐4嬖诰植刻弁吹那闆r,如果未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疾病的發展,還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如:行走困難等。近年來,我國醫療行業不斷發展,因而人們對于相關治療手段的要求也在隨之提升,因此,該文對改良kinder手術治療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的臨床價值進行了研究,以尋求更為有效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治療手段,提高我國醫療水平,為此類疾病的患者提供更為科學的康復保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并進行手術治療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患者2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雙足患者8例,單足患者16例,平均年齡(19.1±5.7)歲,平均病程(10.2±4.3)個月。 所有患者均通過X射線檢查并符合手術標準,對比所有患者的基礎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改良kinder手術對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進行治療,具體內容如下:①手術期間,患者均將麻醉注入椎管的蛛網膜下腔或其硬膜外腔[2],即進行椎管內麻醉;②醫務人員對患者足副舟骨損傷位置的下肢進行驅血處理,驅血位置至膝關節處,并使用止血帶進行維持;③將足副舟骨凸起處作為中心店,順著脛后肌腱走向進行切口,明確患者足副舟骨位置與舟骨的關系;④將足副舟骨上的肌腱進行剝離并探查患處肌腱及止點,在保留止點的基礎上,將病變部分切除;⑤清理止點,清除殘留的骨組織,并對舟骨創面進行修整[3],完成后對被剝離下來的肌腱與周圍肌腱組織進行加固縫合,修復因手術造成的損傷;⑥手術結束后,醫務人員應使用石膏進行固定,3 d內均使用抗生素進行術后感染的預防;⑦術后6周內均不可負重,術后6周后開始進行功能訓練;⑧術后3個月進行可開始進行日?;顒?。

1.3 評價指標

患者的足功能情況通過Maryland足功能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其內容包括足、踝關節損傷后的疼痛情況、功能情況、外觀情況及活動度情況,總分為100分制。其中,疼痛分值為45分,功能分值為40分,外觀分值為10分,活動度分值為5分,上述均為分值越高情況越好?;颊咦愎δ軆灹悸矢鶕﨧aryland足功能評分標準進行判斷,90分以上為優秀,75~89分之間為良好,50~74分之間為中等,低于50分為差。優良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00%。術后,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由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的足功能評分對比

進行改良kinder手術治療前,患者疼痛評分為(17.7±3.5)分,功能評分為(12.6±2.9)分,外觀評分為(3.3±0.6)分,活動度評分為(1.3±0.1)分;進行手術治療后,患者的疼痛評分為(39.1±3.6)分,功能評分為(32.8±2.9)分,外觀評分為(7.2±1.0)分,活動度評分為(4.1±0.5)分。對比兩組間數據,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的疼痛(t=20.880,P=0.000)、功能(t=24.129,P=0.000)、外觀(t=16.383,P=0.000)、活動度(t=26.902,P=0.000)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治療前后的足功能優良率對比

進行改良kinder手術治療前,患者足功能評分為優秀的人數0例,為良好的人數2例,為中等的人數9例,為差的人數13例,優良率為8.33%(2/24);進行手術治療后,患者足功能評分為優秀的人數4例,良好的為17例,中等的為3例,差的為0例,優良率為87.50%(21/24)。對比兩組間數據,進行治療后的優良率明顯高于治療前(χ2=125.576,P=0.000),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進行改良kinder手術治療后,所有患者均無術后并發癥情況發生,均可進行正常的活動。

3 討論

足部作為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程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著極為重大的影響。而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作為足部疾患的一種,在臨床分型方面,足舟骨可分為三類:Ⅰ型主要是以小的籽骨被包裹在周圍肌腱中為主要特征,發生率占30%左右;Ⅱ型主要以三角形或心形的較大型籽骨為主要特征,非常容易因周圍肌腱的局部拉力而出現慢性損傷的情況,并在后期發展為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而Ⅲ型主要以鳥嘴樣或角樣的籽骨為特征,但由于此類分型中,患者的副骨與足舟骨易相互融合[5],或二者間往往缺少纖維結締組織連接,因而很少發生疼痛的情況。在臨床診斷方面,主要通過X射線檢查以確認患者的患病情況。

在治療手段方面,通常情況下,患者前期往往可以通過理療、石膏固定等方式進行治療,但如果發展到后期則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此外,有相關資料顯示,如果該疾病發展呈現慢性的趨勢,則同樣必須進行手術治療。而足副舟骨主要是由于患者生長發育時間,其足舟骨未能與副骨化中心結合而形成。統計顯示,出現足副舟骨損傷的概率約為1%左右,對于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一方面,是由于急性踝關節扭傷所導致,即由于足部忽然的扭傷,使得副舟骨與足舟骨間的纖維組織受到損傷,進而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未能對足副舟骨的輕微損傷進行發現或處理,而長期以往的進行運動,使得肌腱因此損傷,造成副舟骨與足舟骨間的纖維組織產生慢性的炎癥,甚至于腱鞘炎或皮下滑囊炎等[4]。

傳統的治療方式,即理療、石膏固定等,僅僅能夠對早期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有所作用,而對于患者足內部的炎癥的改善效果極小,甚至于無作用,因此,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kinder手術治療手段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并應用于骨科手術之中[6]。傳統的kinder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切斷肌腱在患者足舟骨部位的附著點,以改變肌腱拉力方向,起到改善患者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的作用,但此種方法對于保留患者肌腱的完整性和維持生物力學性能有所欠缺,而改良kinder手術治療方式,通過剝離受損的患處組織、保留止點,使得彈簧韌帶對于足縱弓的維持作用因此加強,對維持患者脛后肌腱的連續性有著積極的作用[7]。并且該次研究證實,進行改良kinder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足功能評分及足部功能優良率明顯優于治療前,且手術并發癥情況較少。

綜上所述,使用改良kinder手術對疼痛性足副舟骨損傷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且其效果明顯,安全性較高,值得相關臨床醫務人員進行學習并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舟骨活動度肌腱
基于TCA循環關鍵酶測定研究督灸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活動度的療效及機制
Wide-awake技術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修復拇長伸肌腱術中的應用
掌長肌腱移植與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治療拇長伸肌腱自發性斷裂的療效對比
帶血管蒂橈骨瓣逆行轉位治療舟骨骨不連12例
掌長肌腱移植修復陳舊性拇長伸肌腱斷裂30例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三角韌帶損傷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足部疼痛患者足副舟骨的發生率及其解剖變異類型的 X 線片表現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拇長伸肌腱嵌頓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