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

2018-04-03 10:00賈歷程劉幽燕張晶晶葉少峰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8年11期
關鍵詞:雙一流設施實驗室

賈歷程, 劉幽燕, 張晶晶, 葉少峰

(廣西大學 實驗設備處, 廣西 南寧 530000)

隨著高校教育及科研事業的不斷建設與發展,高校實驗室數量、儀器設備資產總值及各類實驗耗材不斷增加,使得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日趨復雜。2015—2017年期間,教育部科技司推出了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并完成了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現場督查,共發現實驗室安全隱患1 873項,由此可見,高校實驗室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加上近年來,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引起了國家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高度關注。2017年2月及12月,教育部高教司分別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通知》及《關于提交2017年度高校教學實驗室安全工作年度報告的通知》,國家對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許多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上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為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1-3]。2017年,廣西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名單,“雙一流”建設成為學校的重點推進工作,研究如何在“雙一流”建設的新形勢下,有序開展西部地方院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對提升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教學科研活動正常開展、構建一流本科教學支撐保障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1 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

我校通過多年的建設發展,目前建有教學實驗室、實習實訓場所、重點實驗室及培育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等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實驗室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僅本科教學實驗室就有820間,實驗室面積102 895 m2,涵蓋哲、經、法、教、文、理、工、農、醫、管、藝等11大門類,98個本科專業。此外,實驗室中還涉及危險化學品、國家管控化學品(劇毒、易制毒、易制爆等)、特種設備、病原微生物、實驗動物、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線裝置、實驗廢棄物等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儀器設備及危險源較多,加上進入實驗室內實驗的人員結構 較復雜,既有本科生、研究生,又有各類管理人員、教學人員、科研人員及外來短期學習人員,因此實驗室安全管理難度大。

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類型的實驗室,采用不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教學實驗室建設與安全由設備處統籌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管理相對成熟規范;科研實驗室由科技處負責管理實驗室建設,由設備處負責管理實驗室安全,具體管理工作依賴于學院及科研實驗室,管理相對復雜。同時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實驗技術隊伍規模及儀器設備固定資產值逐年增長,目前,我校實驗技術隊伍共254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及以上占56%,副高級職稱及以上占37%。截至2017年12月,儀器設備總資產18.2億元,總數量10.07萬臺套,實驗室建設水平顯著提高。

但隨著實驗室的不斷建設,我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依然面臨著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1 實驗室安全制度難以落實

制度建設與責任管理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2大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安全制度又決定著安全責任,安全責任依賴于制度的明確[4]。各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部門通過制定各類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規范要求等,從軟件方面,約束和規范實驗室行為和操作,明確崗位職責和行為準則。因此制度是否有效落實,直接影響到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雖然幾乎所有高校均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制度的落實依賴于逐級下達,在落實的過程中,又由于部分學院領導及實驗室教師重視程度不足或管理制度在制定時不夠細致、缺乏必要的約束條件和獎懲措施、不具備可操作性,使得制度難以有效落實,實施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1.2 師生安全意識薄弱

絕大多數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是由于實驗者缺乏良好的安全實驗習慣導致操作失誤,或者缺乏對實驗的準確把握操控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形成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但目前很多高校對教師的晉升培訓考核多側重其教學科研工作,較少針對實驗室安全指標進行考核,因此很多教師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對實驗室安全工作不夠重視,存在僥幸心理。而大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沒有對實驗室安全知識進行過系統性的學習和了解,從國內研究獲得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相對薄弱[5-7],大多數學生對實驗室的各類危害認知較低,不了解實驗室基礎安全設施的使用方法,缺乏報警、安全逃生、應急自救、消防等方面的知識,加上學生多注重課程學習,對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學習不認真、安全意識淡薄, 使人的不安全行為增多,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

1.3 “雙一流”建設加大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復雜性

隨著 “雙一流”建設的開展,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高校學科平臺及教學實驗平臺的建設項目中,高校實驗室數量不斷增多,儀器設備總值不斷增大,特別是大型儀器設備的增加,對實驗室固定資產及設備運行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此之外,科研項目、科研課題的增多,也使得實驗室中存放的實驗材料及實驗后產生的實驗廢棄物大量增加,給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及廢棄化學品的處置增加了難度。而隨著高??蒲袌F隊及科研人才的不斷引入,增大了實驗室人員組成的復雜性及流動性,使安全管理協調難度不斷增加[8]。因此,“雙一流”建設從人員、物資、設備等方面使得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變得愈加復雜,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挑戰性。

2 地方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構建

為解決以上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校從實驗室建設、責任制度、安全教育、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正在實施多項政策措施,力圖構建起適應學?!半p一流”建設的地方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為學校教學科研活動的正常運行提供安全保障。

2.1 理順實驗室類型,確定安全管理模式

實驗室類型即決定了其安全管理模式,因此確定實驗室的類型是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但由于歷史發展原因,多數高校均存在教學、科研實驗室混雜,難以區分的問題。為明確劃分教學、科研實驗,解決實驗室類型難以確定的問題,我校借助“雙一流”建設契機,通過新一輪本科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打破原有實驗室格局,重新對我校實驗室進行統計、梳理和整合,對本科教學實驗室開展4個標準化建設。所謂標準化,就是將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中的各類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準、要領等,形成文字化的標準,而后依照標準付諸行動,使實驗室各項工作有章可循[9]。

(1) 本科實驗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即根據新版教學培養計劃,重新制定一套完整的一流本科實驗課程體系,通過對實驗各環節和要素的確定,將實驗課程、實驗學時、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學生人數、 涉及的儀器設備、指導教師等要素有機地進行整合,形成相互關聯的完整體系,既規范了實驗教學的各項環節,又有利于后期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本科實驗課程體系既能反映實驗教學的內涵式建設,也確定了實驗教學平臺的未來建設規劃,從而保證學校建設資源真正投入到本科教學中去。

(2) 本科實驗場地標準化建設。按照“充足、集中、規范”的原則,對校內實驗室場地及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將最好的實驗場地用于本科教學實驗平臺建設,將本科教學實驗室列入紅線保護范圍,保障本科教學實驗室場地及資源不被科研實驗室占用。通過整合重組,對全校實驗室進行了梳理,將教學實驗室與科研實驗室劃分開來,明確了實驗室類型,確定了安全管理模式。

(3) 實驗室管理標準化建設。即建立和完善院級、實驗室級管理制度,制定統一標準及流程,對實驗室的人、物、賬實行規范化管理。實驗室管理的標準化涉及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危險化學品采購、存放和領用管理,進出實驗室的人員管理,儀器設備使用、維護及開放共享管理等,這些具體的管理內容與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息息相關,只有將實驗室內各項操作和流程進行梳理與優化、確定實驗室工作中的關鍵控制點及安全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管控措施和管理要求,才能建立起實驗室風險控制體系,消除實驗室安全管理漏洞,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

(4) 實驗設備設施標準化建設。指的是以高標準現代化實驗室為模板,根據實驗室的具體功能,配齊配全實驗室儀器設備及防護設施。從實驗室安全管理角度出發,在實驗室建設規劃初期,就應該將實驗室的安全功能需求納入規劃內容,與日后的使用、教學、科研相結合,才能確保建成高水準的實驗室。與安全功能相關的模塊包括通風凈化系統、消防滅火設施、監測監控設施、警示報警設施、應急自救設施、個人防護設施等,通過設施標準化建設,提升實驗室安全設施條件。

通過以上4項標準化建設,將逐步理順實驗室基本情況,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又將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從實驗室建設完成后的后期管理,提前到實驗室建設初期進行預先管控,為后續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2 健全實驗室安全制度,保障責任落實

實驗室安全制度建設是保障實驗室安全責任層層落實,指導安全工作具體實施的基礎,只有安全制度制定得全面、細致,才能發揮制度的指導和約束作用,最終確保高校實驗室安全[4]。因此制度建設應是一項長期、持續、不斷更新完善的工作。

目前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多采用學?!獙W院—實驗室的三級管理模式,因此首先應完善校級實驗室安全制度。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校級實驗室安全制度,但現有的制度多來源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工作經驗,有時并不全面、難以涵蓋實驗室安全的所有方面,高校應對照自身實驗室安全的管理模式、流程及危險源,查找現有管理制度的漏洞,重新進行補充和完善。如補充和制定實驗室安全責任追究辦法,并層層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狀,保證安全責任的有效落實;成立校級實驗室安全督導專家組,監督和開展實驗室安全檢查,保障安全隱患的有效整改;制定和發布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填補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盲區。

除此之外,還應督促學院和科研單位建立配套的院級實驗室安全制度體系,保障校級制度的有效實施。為做好校級實驗室安全制度在學院的宣傳工作,設備處統一為學院實驗室制作實驗室門牌和制度牌,明確實驗室安全責任人,保證校級實驗室安全制度上墻。同時督促學院成立院級實驗室指導委員會、制定院級實驗耗材管理辦法、編制院級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等,逐步建立起院級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制度體系。

2.3 多種途徑,確保安全教育無死角

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應實施全覆蓋的教育模式,即對參與實驗室工作的所有人員,都應根據其特點開展相應的安全教育,確保安全教育不留死角。

教師作為高校直接從事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的主體,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指導者和實施者,其對實驗室安全的重視程度及管理的專業水平決定了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針對教師,除開展常規性的安全教育宣傳外,更應注重其專業化的培訓。通過組織教師參加實驗室安全培訓班、發放實驗室安全管理類專業書籍,宣傳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普及專業化的安全管理知識,提升教師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同時通過開展實驗室6S項目建設、設立實驗室建設與實驗室教學管理項目等,規范實驗室管理,為教師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成功管理案例,使安全教育不再是空泛的理論學習。

學生作為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主要參與者,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最重要對象之一,在眾多的實驗室安全事故中,很多是由于學生對安全知識的缺乏而導致,因此學生的安全教育至關重要。與教師不同,學生的安全教育因將重點放在安全意識的培養及基礎性安全知識的普及上。如利用信息化系統組織學生開展安全考試、編制和發放安全手冊、開設新生安全教育課程、制作安全宣傳展板、定期開展綜合及專項應急處置演練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手段,將安全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安全素養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實驗安全操作習慣。學生安全教育的開展不僅是高校素質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有利于預防和減少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10]。

2.4 開展硬件設施標準化建設

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制度建設、宣傳教育等軟件建設外,還應通過強化實驗室安全硬件設施建設,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11]。實驗室硬件設施標準化建設應分兩類不同實驗室開展。新建設的實驗室,應參照國內一流的同類實驗室建設水平,提前規劃好實驗室建成后的安全功能和需求,減少后期改造成本;已建成的實驗室,應兼顧現有條件和改造成本,選取最合理的方案,完善和添補安全硬件設施。對實驗安全硬件設施的建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 監測監控設施。建設校內視頻監控系統,特別是對于化學試劑庫、重點實驗室等危險源較多的重點場地實行重點監控;開展化學試劑存儲室試點改造項目,購置專業存儲設備及監控設備,使危險化學品時刻處于被監控的狀態;規范氣體鋼瓶管理,為全校配備鋼瓶柜及氣瓶固定架,消除氣體鋼瓶安全隱患。

(2) 個人防護設施。為實驗室配備護目鏡及防護服等個人防護用品,保障實驗者人身安全;統一制作實驗室安全標志,并下發至各實驗室,增強實驗室安全氛圍,起到有效的警示提醒作用。

(3) 應急處置和自救設施。添置洗眼器、緊急沖淋裝置、急救藥箱等應急自救設施,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能及時、有序、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和自救,減少事故帶來的損失,保障人身安全。

通過實驗室各類安全硬件設施的建設,有效增強實驗室安全監控水平,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提升人員應急自救能力。

3 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

3.1 建立前期建設規范及標準

目前,由于國家沒有明確高校實驗室安全的直屬管理部門,因此從國家層面未發布和制定相應的法規或標準來規范各類實驗室建設時必須滿足的安全標準。這使得很多實驗室建設初期,并未將安全功能考慮在內,往往造成實驗室在建設完成后,仍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進行后期的改造和完善,甚至有些安全功能即使改造后也很難獲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應建立實驗室建設標準,在建設前期就應將實驗室安全管理納入考慮范圍,明確和規范標準化實驗室的建設要求,針對不同專業的實驗室特點,統一標準,制定相應建設規范,以標準促進實驗室及實驗室安全的標準化建設,減少后期改造費用,這樣有利于后期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3.2 轉變觀念意識和管理主體

實驗室安全管理應轉變觀念和主體,管理觀念應從“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管理主體應從管理部門變為教師和學生自身,只有安全意識的提高、“人人參與”的管理觀念的建立,才能將被動要求轉變為主動要求,讓每位師生都能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發揮公眾的監督檢查作用,使安全隱患得到及時消除,將每項實驗室安全制度落實到每個細節、每件小事中,才能形成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真正形成良性循環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和諧校園的建設目標。

3.3 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管理效率

近幾年“互聯網+”對教育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帶來了很多革新和變化[12]。在“雙一流”建設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主動思考、不斷創新、轉變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搭建智能化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系統或平臺,實現對實驗室人員準入、物資材料、儀器設備、環境衛生的有效監管,強化實驗室安全軟件建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行業的深入融合。

4 結語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完善。在國務院積極推動建設“雙一流”工程的背景下,本文以我校為例,提出了西部地方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面臨的現狀及問題,并從我校實驗室實際安全管理工作出發,介紹了學校在梳理模式、完善制度、強化安全教育、開展硬件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的改革和探索,對推進高校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構建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模式、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有效防止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借鑒意義;同時,為西部地方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及方式。

猜你喜歡
雙一流設施實驗室
民生設施非“擺設”
警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正當時
擅自啟用已查封的設施設備該如何處罰?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