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中三位一體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2018-04-03 10:00王新武王北方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8年11期
關鍵詞:校企實訓建設

王新武, 王北方

(1. 洛陽理工學院 科技處, 河南 洛陽 471023; 2. 洛陽理工學院 教務處, 河南 洛陽 471023)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河南省制定了《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意見》,將在“十三五”期間按照高水平大學、特色骨干大學、應用技術類型大學和高職高專院校4類推進分類發展。我校作為首批建設的河南省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大學(以下簡稱“示范?!苯ㄔO),全面理解政策內涵、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實現自我發展及服務河南地方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我校大力進行教學改革,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和規格,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適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需求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實踐教學,努力打造三位一體的產學研創業實踐教學平臺,積極進行實踐教學的探索和推進,實現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的全面遞進,成為創建示范性應用技術大學的必由之路。

1 轉型發展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示范校建設”需要

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比例高,實踐教學比例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守舊,如課堂教學學時多,實踐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相脫節,整體課程體系設計缺乏層次和支撐條件,存在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另外,完全學分制的實施也要求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變革,充分激發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的積極性[1-2]。

1.2 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急需改進

學科專業之間課程相對獨立、課程體系缺乏互通互聯、實驗內容有許多重復,浪費了教學資源。校內實驗實訓的教學場地設備容量有限,運行管理缺乏統一管理,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需求,實驗實踐內容單調、落后,實驗設備資源不能共享,無法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校外實踐基地的數量不足,校企合作指導教師也難以適應當前學生人數的比例,“浸入式”實習實踐比例較低,學生無法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掌握所需崗位技能,實踐效果不甚理想。

1.3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不夠

盡管學校開展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對校企合作缺乏整體推進,校企協同育人的運行機制還需加強,企業并沒有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校和企業間的實質性合作效果還差強人意,學校整體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需要校企雙方在師資培訓、實驗實習設備、實習環境等軟硬件設備上加大投入力度,找準雙方合作的利益共贏點,才能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1.4 缺乏科學合理的專業實踐教師隊伍

示范校建設需要一支素質過硬的實踐師資隊伍,這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一直以來高校師資引入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而工程實踐能力欠缺,而企業具有基層實踐經驗的人才卻因學歷門檻不能進入高校,這就導致在實踐教學中“雙師型”教師的短缺[3]。雖然現在已經逐步開展了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教師培訓,師資行業企業培訓,通過各類頂崗實習、掛職鍛煉等方式,全面提升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但還遠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2 借力多環境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探索

為了強化內涵建設,助力“示范?!苯ㄔO,學校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膽革新,突出構建以學生為主導的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通過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探索建立以校內實驗室、校內實習基地、校外產學研基地三位一體的實驗實習平臺,大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建設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奠定重要基礎。

2.1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中原經濟區的經濟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及傳統產業改造對人才的需求,我校對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建設互補性強、覆蓋面廣、融認知實踐、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創新實踐為一體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構建了基本技能、實踐應用、綜合應用、創新提高4個層次的實踐教學課程,分別對應基礎實驗實訓平臺、工程基礎實訓實操平臺、綜合運用企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4類實踐平臺,打造多層次立體型實踐教學體系,充分整合實驗、實踐、實訓項目,逐步實行與職業崗位對接的項目化實踐教學方式,并通過提高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比例,保障實踐環節有效落實,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2.2 在新工科背景下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根據實踐環節設置體系,結合專業特點,改變實踐教學方式,采用工程項目實踐案例教學模式,優化實踐教學考核模式,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

(1) 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課題來源更廣泛。通過征集企業一線的集中實踐實訓項目、與專業興趣結合的課程設計項目、自主命題的課程設計題目等,切實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平臺,深入企業一線,廣泛征集應用型畢業設計題目,提高真題真做題目比例。目前全校畢業設計題目有90%來自生產一線,并聘請行業專家全程參與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2) 以工程專業認證為引領,全面引入項目教學法(CDIO 法)。在“新工科”驅動下,CDIO強調以學生、項目、實際經驗為中心,培育學生主動參與工程實踐和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以新版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托,建立了大項目式課程體系結構。聯合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自動化、智能電網等相關企業,完成了智能裝備、機器人項目的征集、篩選,逐步分解到相關課程。在計算機控制技術、水泥廠集散控制系統等課程中,采用“大項目教學法”推進工程教學方法的實施,并不斷總結,逐步推廣到其他專業課程中。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在實踐教學方面積極探索,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導實踐教學,按照“因材施教、優化模式,拓展能力、提高素質,加強基礎、注重創新”的理念,積極探索“交互合作式”“科學研究促進式”“自主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4]。

2.3 大力建設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

基于“示范校建設”要求,學校致力于校內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中心)和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努力拓展實踐教學資源,為實踐教學體系提供強力支撐。

近年來,學校投入4 000多萬元用于實驗室建設,集中財力打造跨學科跨專業、與企業實際相對接的大型實驗實訓教學平臺,如無機非金屬材料實驗教學中心、建材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土木工程教學實驗中心、自動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通過重構實驗內容,對接一體化的實驗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系統化專業技能鍛煉已經初見成效。另外,學校積極探索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模式。迄今已有30余家企業與材料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環化學院等院部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或產品研發中心。校企雙方基于這些平臺開展科技合作,教師、學生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其中,既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如徐州市鑫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在材料學院建立了產品研發中心?;谠撔F蠛献髌脚_,教師帶領學生與廠方技術人員合作開展了緩釋型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合成技術研究,并成功實現了該成果的產業化,產品獲得了廣泛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同時,前后參與項目研究的多名學生得到了培養與鍛煉,被相關企業爭相聘用,目前都已成為企業的研發與生產技術骨干。

緊密對接職業崗位要求,大力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中心)。在當下市場經濟體制下,即使接受學生進廠實習的企業也不會允許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因此有選擇地重點建設好若干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中心),對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材料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等院部建設或改造提升了10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中心),完善了它們的功能,這些實習實訓基地(中心)不僅服務于所在學院,還能服務于其他相關學院的教學。例如,材料學院的粉體工程實訓中心比照建材企業原料加工環節的生產實際,建設了一套完整的破粉碎系統,包括相應的物料輸送、分級和收塵設備;該中心不但能滿足材料學院的教學需要,還能滿足機械工程學院和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還能服務于社會企業,為它們培訓新員工和技術人員。如河南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水泥生產模擬實習基地,是我校自主開發的一套日產5 000 t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仿真系統。該系統相當于一個現代化水泥生產企業的中央控制室,其采用的工藝參數均來源于黃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等企業。利用該平臺,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預分解窯系統模擬操作實訓、水泥生產中控操作及故障處理模擬實訓、生產過程參數采集與控制實訓等教學。同時作為一個先進的水泥生產技術培訓平臺,近10年來還為行業企業陸續培訓了500多名技術員工,發揮了其社會服務功能[5-7]。

綜合運用行業企業生產實踐平臺,拓寬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學校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利用自身優勢與校友合作,創造更多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從而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如吸收校友加入學??蒲许椖康难芯?和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申報工法、專利、項目、獎勵等,幫助企業提高自身層次(如申報高新企業),通過政策性稅務減免使企業得到實惠。通過從組織和制度上加強和改進對基地的管理,實現校企雙方長期、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材料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已與40余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建立了36個校外實習基地,滿足了學生從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的需求,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現了教師、學生和企業多方受益[8]。

2.4 加強 “雙師雙能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科學合理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為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學校積極探索利用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近年來學校采取3種途徑大力進行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提升鍛煉:一是與國內外應用技術高校合作培養骨干教師,如每年按照合作協議分期分批與芬蘭坦佩雷應用科技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合作進行青年教師培訓;二是根據“洛陽理工學院教師參加工程與社會實踐、掛職鍛煉基地管理辦法”,選拔一線教師到優質企業進行中短期掛職鍛煉;三是聘請企業優秀人才參與教學全過程,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確立、課程內容改革、實踐環節指導以及畢業設計等教學過程深度參與,并出臺多項管理措施,提升教師進行工程實踐能力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校實踐師資隊伍建設步伐顯著加快。

3 結語

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發展,經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將越來越大。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探索多維度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及時依據行業技術進步及產業鏈的延伸或變化,適時改造和提升實踐教學平臺,不斷完善運行管理機制和評價考核體系,在提高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支撐作用,有效對接企業需求,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9-10]。

猜你喜歡
校企實訓建設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虛擬情景實訓環境三維模擬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