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如何更好塑造健康社會心態

2018-04-11 09:02司明宇
人民論壇 2018年8期
關鍵詞:心態公民心理

司明宇

社會心態是連接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紐帶

社會心態貫穿于公民社會實踐的每一個環節,既對公民的精神生活存在影響,又對公民的行為方式具有制約作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公民傳統的社會心態被顛覆,逐漸體現出從穩定到動態、從保守到開放、從樸素到迷惘、從單一到多樣的特點。當前,受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多元文化思潮交織以及發展節奏不斷加快的影響,我國公民負面情緒有所增加。因此,關注公民的社會心態健康,明確公民社會心態培養的著力點,對新時代我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心態的發展一般與特定時代的背景和重大的社會變遷具有深刻的關聯性。從社會邏輯角度來看,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社會心態普遍存在于一類群體或絕大部分人之中,是人的情感、情緒、價值觀以及社會認知的凝結。社會心態是反映一定歷史背景下,對社會的基本運行產生廣泛影響的思想發展趨勢、現狀或是人們的某種利益訴求的心理反應。社會心態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個性,不同的社會心態反映著人們對生活境遇、社會發展與國家興衰的態度。社會心態是在特定時期內人的社會情緒、情感、態度以及社會整體風氣、價值取向的感性表現形式,并作為一種精神因素對社會的運行產生影響。在社會發展狀態和社會心理相互融合、作用和滲透的過程中,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了更加豐富的社會性元素。因此,社會心態的根本邏輯是社會性與情感性的結合,是連接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的紐帶。公民的社會心態發展要受到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公共服務水平、公平正義等因素的深刻影響。

當前社會心態的基本特點

第一,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并存。消極社會心態是公民對現實或對自我不滿所產生的負面、傷感、動力缺失的心理狀態。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使公民的社會心態面臨著新的考驗。從積極一面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了新的時代,公民將享有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和民生保障,有助于公民形成健康的社會心態。然而從消極一面而言,社會貧富差距、資源不均、人際關系復雜以及“中年危機”等,也容易造成公民出現消極的社會心態,繼而引發部分公民對自我價值盲目否定,甚至自暴自棄,做出極端行為。

第二,共性與個性兼容。公民的社會心態呈現出普遍共性與個性兼容的特點。社會心態既具有群體性的基本特點,同時也因個人差異體現出了千差萬別的面貌。例如,我國公民對新時代的到來持認可和自豪態度,這種積極的共性是人所共有的。在共有社會心態之下,不同的人對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公共建設、文化發展、機會分布等存在不同的心理期許,加之個人的情感因素、文化因素、生活閱歷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公民的社會心態也具有鮮明的個性。而整體來看,共性社會心態往往代表著社會的主流心態,主流社會心態是人們進行社會心態調整的重要參照物。

第三,保守性與創新性的結合。在看待和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易從個人經驗和傳統認知角度切入,因此,部分公民習慣使用傳統思維來看待新生事物和現象,繼而產生思維“斷裂”,即認識和事實之間存在差距,出現“認知鴻溝”。這種對新事物的保守心理容易引發社會心態失衡。新時代是一個富于變化的時代,人們的創新需求不斷增長,并伴隨著社會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而出現嬗變,體現出了社會心態的創新性。此時公民的社會心態將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地發展活躍,體現出傳統社會心態與求新求變社會心態并存的特點。

第四,滲透性與獨特性共生。社會心態的滲透能力極強,正如革命時期人們對勝利的追求,建設初期拼搏創造的團結心理,改革開放之后努力追求價值的心態等,社會心態持續傳播與滲透,壯大了同一社會心態的話語權。但與此同時,在我國公民整體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公民對社會現實有著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對新時代的新事物有自己的態度,并認為自我心態是最正常的、最合理的。部分公民嘗試用個人的社會心態去滲透他人,爭取他人對其社會心態的認同和消化,而一部分公民恰恰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擾,表現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社會心態,而這也是在特殊情況下形成社會心態危機的重要原因。

在新時代更好塑造民眾健康社會心態的實踐措施

一是加強民生建設,增強公民的生存安全感。安全感是社會心態發展的關鍵,穩定的安全感是公民保持積極社會心態的基本前提。要在新時代中大力發展民生建設,著力破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免除群眾基本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這是保持公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實踐。民生建設是繞不開的新時代任務,關注民生是在新時代中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重要條件。為此,首先,要結合社會主要矛盾,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加強資源利用的制度設計,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的環境因素。其次,盡快減輕我國公民的生活成本,減少生存與發展壓力,重點在就業、住房、就醫以及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保證公民的基本生存安全感,使公民在不斷滿足發展條件的基礎上形成健康穩定的社會心態。

二是推進新時代的法治建設,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公平與正義。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建設已經進入新常態,在特殊的“歷史交匯期”,要在經濟建設領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保證市場經濟建設的秩序性。對違法犯罪、投機取巧、功利腐化的問題要加強依法懲處,保證公民公平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發展成果。對那些侵害公民合法利益的行為要堅決打擊。保障公民在自由、法治、健康的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出自我創新創造的能力,使公民能夠依法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在安全、法治的經濟環境中努力拼搏、勤勞致富,形成法治化的社會心態。

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社會心態心理疏導及調節機制。針對當前部分公民表現出的功利、悲觀、自卑等社會心態問題,要采取心理疏導和教育調節的方法,將心理學專業領域的知識應用到新時代的社會心理建設之中。各地方政府要及時成立社會心態心理疏導專業機構。長期開展社會心態的教育與引導活動,教育團隊要廣泛邀請專業人士和具有積極社會心態的志愿者,定期走上街頭、走進民巷、融入社區,加強與公民的近距離接觸。通過訪談和調研,綜合把握我國公民社會心態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心理疏導,幫助公民解決心理困惑與矛盾,為公民積極參與創新創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四是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豐富健康社會心態的傳播方式。要利用媒體、社區、工會、政府官方網站與熱線等,進一步暢通公民利益訴求的渠道,建立民情、社情信息反饋機制,使公民的意見與建議擁有反饋的渠道和空間。要建立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公眾信息反饋平臺,用以全面了解公民的基本社會心態,更好地滿足群眾公共參與的訴求,保證社情民意表達渠道通暢,切實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要利用新技術、新條件和新的文化形式加強社會心態培育,在影視劇、體育比賽、綜藝節目、文學藝術等方面,有意識地融入社會心態培育的內容,進一步豐富健康社會心態的傳播方式,使我國公民的社會心態逐漸向著新時代主流社會心態靠攏,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而凝心聚力。

猜你喜歡
心態公民心理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人這一生,都在為心態買單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有輕松的心態 才能克服困難
心理小測試
只要心態好,我就是班里最靚的仔
心理感受
做謙遜的人
鄢烈山:“公民寫作”的踐行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