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

2018-04-15 09:48唐雙桃
健康必讀 2018年8期
關鍵詞:預防對策醫院感染血液透析

唐雙桃

【摘 要】隨著當前血透患者的人數增多,血透室的工作量更加繁重且室內人員的活動性也相應增大,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事件的風險增高。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中,一旦其感染上血液傳播性疾病則對患者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等造成巨大的損失。本文主要通過對當前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險感染因素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制度與措施進行預防,以加強對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減少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血液透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對策;綜述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214-02

血液透析是當前對于終末期腎臟病的一種替代治療手段,對于維持尿毒癥患者生命上具有重要作用[1]。隨著當前血透患者的人數增多,血透室的工作量更加繁重且室內人員的活動性也相應增大,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事件的風險增高。在近年來的調查研究與實際工作顯示,部分醫院的血透室環境布局欠缺、制度管理較不完善且醫技人員自身的防范意識也相對較為薄弱等。對于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本研究做出以下分析并提出預防對策。

1 血液透析患者的醫院感染危險感染因素

1.1 血透室環境布局因素

在過去,醫院血透室對于乙型肝炎與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透析房間設置上未做隔離,在患者透析過程中,感染類型患者的房間與非感染房間之間間隔門常存在未完全關閉的現象,甚至未設置陽性區,配液間與水處理間合并、同時對于透析器材未進行單獨管理,上述情況往往易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事件。此外,血透室的空氣潔凈度達標情況也與血透患者的導管感染率存在相關性。在血液透析的過程當中,由于家屬的增多導致室內人員過多易增加室內的空氣污染概率。

1.2 儀器與操作因素

患者血透過程工作人員的手衛生執行上存在不嚴格執行的情況,個別未及時對手套進行更換,無菌操作不規范,是導致血透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對于透析液的保存時間如果過長,也會導致微生物污染的風險提高,且透析機使用水中污染物及相關降解產物的處理不當也會導致透析用水污染。

1.3 患者自身抵抗力因素

由于透析患者的機體內有害物質無法及時清除,機體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導致發生院感事件;患者由于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在每次進行透析都會導致機體內血液量減少,再加上腎臟造血功能較差,易導致發生貧血癥狀,機體防御力下降,院感發生率升高;進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相對淡薄,由于透析治療區的面積較小,人員聚集密度高、流動性較大,患者可能與其他感染患者接觸發生交叉感染,導致感染的幾率提高。

2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管理控制策略

2.1 完善血透環境布局

對血透室按規范的要求改造,實現合理布局、標識明確與分區管理。對丙型肝炎患者的透析區、乙型肝炎患者的透析區以及非感染患者的透析區進行嚴格區分,單區設置候診區、接診室、治療室與處置室,區分配置水處理間、配液間、設置醫護人員通道、醫療廢物專門轉運通道,對透析器材進行單獨存放。

2.2 血透室環境及物表清潔與消毒

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新鮮。治療室、透析室每日至少進行1 次空氣消毒,空氣培養細菌總數應<4CFU(15min.直徑9CM 平皿),每日用有效氯250 ㎎/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門、窗、桌、椅、床元等,地面用有效氯250 ㎎/L 的含氯消毒液每日拖2 次,有明顯污染時至少用500 ㎎/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物體表面細菌總數應<10CFU/cm2 ,各區的清潔工具要標識分開使用。

2.3 做好醫護人員標準防護工作

對透析科室定期開展關于手衛生的專題講座,例會上需強調手衛生操作,加強醫護人員手衛生培訓,提高醫護手衛生依從性。對于血液透析的治療區均需要設置洗手設備,醫護人員在與患者接觸前后均需洗手并應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在接觸患者的血液、嘔吐物、分泌物與排泄物時,均需佩戴手套,離開透析單元時需脫下手套,嚴格做好手衛生工作。

2.4 透析液與透析用水的質量控制

透析液與透析用水微生物監測:每月需對透析用水進行細菌培養,檢測結果應<100CFU/mL;在每季度需對透析用水內的毒素進行測定,檢測結果應<0.25EU/mL;在每年需對透析用水中的化學污染物進行檢測,且檢測的結果需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YY0572-2015)。對于透析用水處理系統以及相關的輸出管道在每半年內至少需應用20%濃度的過氧乙酸進行監測并消毒1 次,對監測結果超標應立即分析、查找原因,進行持續整改,復檢測。對于使用的透析液與透析粉均需具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所頒發注冊證與合格證的產品。配置透析液應嚴格核查配置的流程,確保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2.5 對終末透析單元的處理

對于每班患者在其透析結束后,均需對透析機的內部依據各消毒程序進行嚴格消毒處理,對于床單元所有物品以及地面采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全部被服均需進行更換,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當發現存在血跡污染時,先通過沾有1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一次性抹布進行擦拭,再通過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2]。

2.6 做好透析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定期檢測

對首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在其透析前必須予以乙肝標志物、丙肝抗體、HIV 病毒抗體以及梅毒的螺旋體抗體等常規檢驗[3]。對于維持性的透析患者在每6 個月內至少進行1 次以上的HBV 抗原、抗體以及HCV 抗體的檢測,檢測陽性及特殊感染患者應隔離,嚴格區分分機進行透析者。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發現存在有無法解釋的肝臟轉氨酶異常升高時, 也需予以HBV-DNA 、HCV-RNA 水平的定量檢驗明確感染情況,做好透析患者的定期監測。醫護人員每年定期乙肝標志物、丙肝抗體、HIV 病毒抗體以及梅毒的螺旋體抗體常規檢驗,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血透室,避免患者在進行透析治療過程受到交叉感染等。

3 小結

隨著當前醫療體制的改革以及國家對于醫保政策的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工作的開展,進行血液透析診療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國內、外血液透析醫院感染事件的頻頻報道,當前醫院感染的問題相對較為突出。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控制管理是有效減少患者發生醫院感染事件的關鍵。對此,血透室環境需進行合理布局設計、醫護人員做好標準防護及消毒隔離工作、落實相關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血液透析室的,做好透析液與透析用水的質量控制、對終末透析單元進行規范處理、同時做好透析患者的定期監測等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郭文虹,姜永慧.血液透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9):152-153.

[2]何麗娟,周亞萍.血透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1):53-54.

[3]于敏,王姣,史耀勛,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臨床分析與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4):1826-1828.

猜你喜歡
預防對策醫院感染血液透析
私設“小金庫”引發的職務犯罪預防對策研究
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導管并發癥的影響
重癥監護病房感染危險程度分析與護理措施
重癥醫學科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