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游戲中小班幼兒合作意識培養的研究

2018-04-27 11:42祁丹丹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合作意識小班幼兒有效措施

祁丹丹

摘 要:合作就是個人或群體相互之間為達到某一確定目標,彼此通過協調作用形成的聯合行動。合作能力是指與他人的協作,共同完成任務的意識與技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兒在學會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克服自我中心,關心他人,養成一種協商合作的習慣,親近集體和社會。教師要在幼兒之間營造一種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群體氛圍,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性。

關鍵詞:合作意識;小班幼兒;影響因素;有效措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在同伴群體中互相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發展著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多樣的問題解決能力

一、區域游戲中幼兒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幼兒缺少交往,合作意識不強

在現在社會家庭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缺乏與他人分享物質和情感的意識,所以很多幼兒都很自我,加上父母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陪在他們身邊,和外人接觸少,也造成了幼兒不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交往。然而也在無形中滋長了幼兒的自私心理,使他們在行動上缺少合作、缺乏主動??墒?,在幼兒園里小朋友人數多,每個孩子都想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他們怕被別人先挑走,因此都非常急切地去搶,只顧自己去玩,往往忽略其他幼兒的感覺,所以合作意識很不高。

(二)幼兒缺少技能,合作能力不高

在幼兒園里,很多的幼兒合作目的性不夠強、持續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而且隨意性很大。小班幼兒更是如此,他們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和技能技巧,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游戲過程中往往會發生矛盾,常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然而當在合作中遇到困難時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里尋求幫助。比如在幼兒在娃娃家玩游戲,紅紅和小月都想當娃娃的媽媽,可是娃娃只有一個媽媽,她們不知道怎樣去合作,導致游戲中只有媽媽沒有爸爸,她們不知道怎樣去協調。

(三)幼兒缺少指導,合作要求不清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還小,不能很好的去表達自己的要求,缺少一定的社會經驗,在做每一件事情時,仍需成人的認真指導和提示,更需要成人教,向他們明確講清合作的要求,這雖能幫他們更好的建立合作關系,但是我們有的時候對合作的理解也比較片面,認為只要幾個孩子在一起玩了就是合作了,比如兩個幼兒在一起玩結構材料,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項主題,他們有可能相互模仿對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然而這是平行游戲而不是合作游戲。同時,老師有的時候往往疏忽了交代要求,只是在結構游戲剛開始的時候說:“我們幾個小朋友要在一起合作的搭作品,這樣搭出來的作品才漂亮?!笨墒堑降滓⒆雍驼l合作、合作些什么,怎么合作,孩子們被搞得一頭霧水,所以孩子們仍然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二、影響小班幼兒合作意識培養的因素

(一)主觀影響因素

1.幼兒的性格、情緒

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幼兒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一般充滿自信與愛心、積極主動、活潑開朗的幼兒能更經常產生與人合作的想法;而性格內向、依賴性強且消極被動的兒童往往不善于與人合作。情緒與合作行為之間也存在著一種直接的聯系,如果某天因為一件不如意的事(類似于被老師或家長批評或者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引發了幼兒的消極情緒,則很可能會影響幼兒減少其合作行為,而如果幼兒因為某些因素(類似老師或家長的表揚及獎勵)而產生了積極情緒,則可能因此產生更積極、更高水平的合作行為,促使幼兒愿意聽從他人的合作行為。

2.幼兒對合作的認知

我們了解到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諸如對別人的態度,對他人意圖的感知,對情境的感知等等,都在幼兒的合作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幼兒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同伴、以及看待自己面對的任務,都會影響到兒童在合作中的行為反應。同時,幼兒對合作概念的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合作意行為,所以幼兒教師及家長常教育幼兒正確了解合作的概念及合作的好處更有益于促進幼兒的合作及良性循環。

3.幼兒的興趣與動機

我們在實踐觀察中發現,除了性格及認知以外,幼兒的興趣與動機也是影響幼兒是否愿意合作的關鍵因素之一,幼兒的興趣可以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合作程度與配合程度。如果某一任務是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幼兒常常會很樂意的參與其中,則會促進幼兒的合作行為。而如果孩子對這一主題不感興趣,就可能就會降低其配合度,出現開小差、不聽指揮等現象。比如幼兒園的的小朋友在學習唱歌跳舞、外出活動的環節中注意力都比較集中,但是在識字背詩這些內容就顯得配合程度相對弱了,這也充分說明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還有幼兒的動機也是影響其合作的因素之一,幼兒常常會因為想得到老師小紅花之類的獎勵而產生動力,積極參與合作而完成任務。也可能因為看到其他任務完成得非常成功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賞,從而也會有意識的增強了自己的合作行為。

(二)客觀影響因素

1.幼兒的合作環境

幼兒園的合作環境與硬件設施對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意識培養幼兒合作且有相應設施、方案的幼兒園才能最大程度的使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日常學習游戲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大型幼兒園會有專門的培養方案、會設專門的合作課堂且合作道具等設施充足多樣。而小規模幼兒園也許就只有一個架子里裝了些玩具,而老師或許也只是平日里教小朋友們要一起分享游戲,更多的想法只是想帶好這些孩子而對培養合作能力并沒有過多的想法。所以就這一點來說,幼兒所在的幼兒園的規模大小對幼兒合作能力及意識的提高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有許多幼兒教師也表示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用心以外,幼兒園的整體環境、硬件設施及政策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2.家庭教育造就幼兒第一性格習慣

幼兒從一出生就跟著父母生活成長,父母的思想行為及教育觀念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怎么說怎么做,幼兒就學著怎么做。一個優秀的幼兒是要經過全方位共同培養而成的,所以除了幼兒園以外,家庭影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培養幼兒合作行為方面,幼兒的性格愛好、思維方式及生活習慣等都離不開家長的引導與培養,但由于現今幼兒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同齡的合作伙伴,而家長們又多對孩子寵溺成性,在與幼兒合作時多選擇謙讓或直接幫助等行為而不是平等和合作,以致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并不利于幼兒合作意識的喚醒和合作能力的提升。當然也有一些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培養,如果家長能在生活中給予幼兒一定得引導,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玩伴一起玩耍,唱跳游戲等等,也無疑會增強幼兒的交際能力與合作能力。

3.教師的教學與引導合理與否

家長之所以把自己的小孩放到幼兒園去學習,除了要工作以外,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覺得幼兒園的教學更全面,更專業,使自己的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引導與培養。所以幼兒教師的教學及引導對幼兒的成長與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培養幼兒合作行為方面,幼兒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否新穎有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教師們的引導是否科學恰當,使孩子們聽從遵守,這等等因素都直接關系著幼兒是否能養著良好的合作行為習慣及思維。比如在幼兒園中,許多幼兒在一起玩游戲時常發生一系列如爭搶玩具,向老師告狀等狀況,這時,幼兒教師們就會做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干預方式,而這些教師不同的做法也直接影響到了幼兒的不同反應,好的、科學的教育引導可以使幼兒很快的回歸到愉快的合作游戲中,而某些教師極端的行為,如直接一味的批評某一方或一味的滿足幼兒的要求,則使得幼兒的矛盾更加深化,也會使得幼兒的合作能力及品性越來越偏離正確的軌道。

三、在區域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合作意識有效措施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發合作意識。

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過多的干涉,減少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只要沒有危險性,就可以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去處理矛盾與沖突,因為適當的爭吵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如何堅持自己的意見和接納別人的意見,并最終達到協調的目的。在幼兒游戲玩耍時,讓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自由交流協商,分配角色,并達到友好的合作。成人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不要因為怕幼兒與同伴玩耍時起沖突,怕幼兒受傷而干預幼兒的自由游戲。

(二)方法引導,提高合作技能。

孩子交往與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老師以怎樣的身份支持、引導他們的活動。當幼兒與同伴間為了一種材料而產生爭執的時候,我們老師就應該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現,支持他們用分享、協商、交換等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導幼兒學會使用合作語言,在合作中要與同伴協商、要交流,語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鼓勵幼兒在合作中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與同伴之間的友誼,與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時也能豐富、發展幼兒的詞匯。如教師可采取加入游戲活動的方式來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你們都想搭房子,沒人搭停車場,怎么辦?”“一個游泳池,如果是三個人一起搭,會怎么樣?”“你跟他說,咱倆一起搭,試試?!薄澳憧梢匀退黄鸫??!痹诮處煼e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采取大家都贊同的方式來解決?;蛴梦膶W作品中的人物來提醒幼兒該怎樣解決。這樣,幼兒在協商的過程中學會了謙讓、諒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與人合作要友善、謙讓、團結、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利社會交往合作的行為,使幼兒獲得了與人合作時如何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能力,為以后進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因材施教,保障合作行為。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在活動中易爭強好勝,往往覺得自己什么能行,拒絕與同伴合作。對于這一部分幼兒,正面教育很難有效,而自我教育及體驗失敗的方法卻能收到明顯的效果。讓這類幼兒在無數次體驗失敗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逐漸幫助他們擺脫自我中心,懂得合作的重要意義是切實可行的。

而那些一味聽從別人的幼兒,從表面上看是最會合作的,其實他們沒有主張,活動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這樣不利于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對于這一部分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他們嘗試著表達自己的主張,次數多了,他們逐漸感到"我能行"、"我可以",從而樹立起自信心。

然而還有些孩子膽小,不敢與同伴交往,此時,教師的身份就是孩子的合作者,帶著他們一起游戲。如班級中的徐樂,每次在玩區角游戲的時候就跟馬強、王韓東等在這些能力強的幼兒后面,在合作中處于被支配的角色,缺少自己的想法,于是在活動中我有意識的先請他來說說自己對建構物體的想法,并對他的想法加以肯定,他在得到了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后,慢慢的自信心增加了,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也愿意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了。

(四)分享交流,強化合作體驗。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最多的是贊賞肯定。這樣增強他們的合作的積極性,在游戲的分享交流階段,我們可以請一些合作好的幼兒,讓他們講一講兩個人是怎樣合作的,在合作中遇到問題他們又是怎樣解決的,對他們好的合作方式,教師要機遇及時的肯定,老師的肯定也對他們是一個促進,能激發其他幼兒做出合作行為。例如在區角馬路邊的主題活動中,軒軒和俊杰在建構游戲之前就先商量彼此做什么,然后最終商量的結果是軒軒負責搭汽車,俊杰負責搭綠樹放在馬路邊。后來在分享交流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請他們來介紹合作的方法,如在活動之前是怎樣進行友好的商量與分工,在合作中的互相幫忙等,并對他們的合作方法加以表揚肯定,如“你們可以商量著來真好,你們配合的很棒,所以才能又快又好的打出作品來?!边@樣不僅能激發他們再次合作的欲望,也能促使別的幼兒向他們學習。

孩子們在游戲的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游戲能使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們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他們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所以,合作學習不僅能有效地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而且能激發每個人高度的求異思維。

參考文獻

[1]劉焱:《幼兒園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版。

[2]龐麗娟、秦旭芳:《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1999年9月浙江《幼兒教育》。

[3]朱智賢:《兒童心理學》(下冊)第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4]《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歡墩中心小學)

猜你喜歡
合作意識小班幼兒有效措施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措施探討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船舶涂裝工藝技術改造中的環保技術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