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國政府如何通過創造性介入方式發展周邊外交

2018-04-27 11:42韓沅旭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關鍵詞:周邊國家創造性外交

摘 要:當前,我國周邊外交形勢呈現復雜態勢,大國博弈持續、熱點問題頻發,新型大國關系在周邊外交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中國進行創造性介入周邊外交,維護區域發展穩定的關鍵。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有能力對周邊外交的發展提出中國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北大王逸舟教授提出的創造性介入,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創造性地解決國際關系的新思想。這一思想應用于周邊外交發展,將有利于管控區域發展分歧與矛盾,促進中國及周邊各國互惠互利,求同存異,書寫21世紀亞太國際關系發展的新篇章。

關鍵詞:創造性介入;周邊外交

引言

本文將創造性介入與周邊外交發展相結合,通過對全球治理、加強海外利益拓展、尊重新型主權等共十二種方式的理解與闡述,在周邊外交發展發面提出建議,主張用更加開放、包容方式發展周邊外交。

一、運用全球治理手段發展

近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呈現了基本穩定格局,但其中不乏大國博弈和突出的熱點問題。中美在南海問題、臺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博弈突出;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持續引發各國關注,在發展周邊外交過程中,中國政府可通過全球治理手段,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在既有的西方國家所制定的原則與說法的基礎上,提出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符合各方面利益的動議和修改意見,推動周邊外交發展更加穩定與繁榮。

二、加強海外利益拓展

目前,中國的能源需求主要依靠進口,特別是化石能源,這就意味著海上通道及海外投資的保護對于中國的利益至關重要。當代,與冷戰時期西方列強不不同的是,中國政府更加善于通過外交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保護海外利益。認真思考便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加強海外利益保護與承擔國際責任這兩種方式相輔相成。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隨后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遠景與行動》文件,積極參與和推動合作機制建設,把發展的蛋糕做大。這一系列重要舉措均體現出,中國有能力運用新方式加強自身及周邊各國的海外利益。

三、發展以尊重新型主權為前提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關系。眾所周知,中國與眾多大國為鄰,這就證明了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性。而大國關系的構建,應以尊重各國主權為先決條件。21世紀以來,我們發現,主權范疇不斷發生變化。新型主權不僅體現在國家對本國民眾負責,還體現在國家在制定及實施政策時順應而不違背百姓的意愿?!爸鳈唷睓嗬皇枪潭ǖ?,一旦獲得就永久不會失去;相反,它是隨著主權行使者的行為規范與自我表現而不斷伸縮、或強或弱的。[1]因此,在

發展周邊外交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這一變化。

四、慎用武力發展周邊外交

隨著中國在南海推進“可用作作戰基地”的大規模填海造地工程,中國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博弈進一步增強,進入了兩國直面相對的階段。同時,釣魚島與東海問題一直使中國同日本處于緊張狀態。與西方強國不同的是,中國自古以來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始終慎用武力,主張運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矛盾與分歧。中國政府始終強調走和平的發展道路,在南海問題、釣魚島與東海問題上,中國政府也應繼續通過對話及磋商方式解決為題,力圖達成相關協議,避免軍事摩擦。

五、主張“王道”慎用“霸道”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攀升,經濟實力的持續強勁,周邊國家不乏對中國持有畏懼心理。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例,雖得到了多數國家的參與與支持,中國的周邊國家如印度,卻持謹慎態度,仍懷疑中國借此會“發展霸權”。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應忘記“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的原則,善用“王道”,即以德服人。在當前的周邊發展過程中,主要應體現在完善國家體制、社會、政治及內部管理,消除霸道行徑,注重道義及仁義,不能走上西方“霸權主義”的道路。

六、抑制官僚主義惰性

在發展周邊外交過程中,應建立以創造性為核心的,變革性、監督性較強的,富有生機活力的制度體系,而應避免建立官僚主義的、阻礙個性發展、抑制有思想的和有創造性的制度體系。周邊外交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建設及對外政策走向,直接關系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因此,外交部門在與周邊國家交往過程中,應加強具有創造性的,更大力度的外交介入,這必然會有利于中國在周邊國家的利益擴展并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七、合理構筑戰略疆域

在維護主權邊疆的同時,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攀升,中國政府可以運用自身優勢,解決各種地區性難題,構筑適合有利于我國的戰略疆域。在解決本地區問題中提供政策建議,為區域發展指明方向,使周邊國家在遇到問題時愿意請教并求助中國,并在此過程中向世界強國邁進,進一步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與尊重。中國可以運用自身既有優勢,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解決方案,促進周邊國家在經貿、技術、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求同存異,互利共贏。

八、順應社會民意

在制定周邊外交決策時,是否符合國內民意,應對好國際輿論是我國外交部門的一大挑戰。以中日關系發展為例,政府應掌握中國民間與日本民眾的情感,中日的歷史遺留問題對中日民間關系的影響有多大,國家做出決策時是否獲得了足夠的民意基礎等方面,由此制定出順應民意又有利于我國對外發展的政策。而當前,政府常常會制定出違背民意的政策,這將對民間外交產生深遠影響,并將影響到周邊外交的發展走向。對此,我國政府應提高重視,勇于改進,進一步推動周邊外交的穩定發展。

九、拓展國際公關

讓周邊國家更好地了解中國公眾的思想,了解中國積極主動參與區域發展的態度是促進區域發展的關鍵。當前,一些國外媒體并未對中國的立場與觀點有著客觀的理解,僅憑借個別中國報紙和網頁曲解中國公眾的看法,曲解政府的態度,這對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及印象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在這一問題上,我國政府應創新國際公關、創新宣傳方式,運用國外人民能夠接受的語言與邏輯闡述中國的觀點、中國的發展政策和看法,并將其與人民的情感融為一體,提升中國形象和親和力,抵消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消極心態,促進周邊外交和平發展。

十、區分利益的輕重緩急

當前,各個部門多有過分強調自身所在領域的局部利益,并與國家核心利益結合起來的行為。這樣做是及其不理性的,勢必會影響國家利益層次和特性的而劃分和確定,影響國家宏觀大戰略制定和實施。在進行周邊外交發展制度建設中,這一問題也尤為重要。中國政府在應對周邊國際事務時,要確定好輕重緩急次序,根據利益關系確定發展周邊外交事務的廣度和深度,把握好時機和力度,掌握好大國周邊外交的“藝術”。

十一、正確看待復雜現象

越來越多的外交研究人員有這樣一種感受,既常規知識、學科及分析工具已經無法研究和預測外交與國際關系的各種復雜現象。近兩年來,特朗普總統執政、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頻發,更加印證了這一復雜性。周邊局勢方面,朝鮮頻繁進行核試射加劇了半島和問題的緊張氣氛,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在一系列復雜現象的背后,都存在著可供分析的線索。這一復雜性將為我國的創造性介入周邊外交提供重要啟示。當前,我國外交人員已經開始運用新方式,在臺灣問題、朝核問題等方面制定了創新性的制度安排,這體現了外交人員正在接受外交界的復雜性思維,具有積極的意義。隨著接受范圍的擴大,將有利于拓寬外交人員的思想認知、強化政策的制定和決策的確定,有利于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

十二、順應國際大勢,加強“軟實力”作用

隨著外交“軟實力”,即經貿、文化、國際影響力等以及軍事“硬實力”在周邊外交關系發展中的協調配合,地區發展格局保持了基本穩定態勢,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及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我國當前在解決中日、中韓關系、朝鮮問題、南海及領土爭端的諸多矛盾過程中,應注重在適當運用軍事手段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協商對話、求同存異,加強在經濟增面、政治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協同發展,為周邊外交發展創造更大空間。還值得強調的是,應順應國家關系民主化的趨勢,接受民間社會輿論所帶來的優勢與影響,趨利避害,推動周邊外交的進步。

結論: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區域發展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周邊各國雖擁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但也表現出了接受中國倡議的意愿。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應妥善運用上述數種方式,運用創新方式發展周邊外交,進一步順應和平與發展趨勢,加強對外依存。我國應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和建設性意見,推動周邊外交及區域的和平發展,妥善解決矛盾和糾紛;應運用富有創造性的方法化解矛盾,而不可采取強硬對抗的解決方式。創造性介入方式肯定需要付出大量智慧與心血,看上去對外交人和政治家增添了成本和辛勞;但它也有好的回報,最重要的是拓展了與我有利的空間、使中國外交家能夠揚長克短、大展身手,它將為人民、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務和更好的外部形象,彰顯中國民族愛好和平、富有智慧的一面。

參考文獻

[1][2]王逸舟《創造性介入 中國外交新取向》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第5頁,第99頁

作者簡介

韓沅旭,身份證號碼:1101021988****2723

(作者單位: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周邊國家創造性外交
冬奧外交促進團結,一起向未來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個人看法
我國高校收藏中國周邊國家文獻
我國高校收藏中國周邊國家文獻
保持創造性的29個方法,每天看一遍
2001年—2009年中國及周邊國家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分析
扁親信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實力”外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