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內濕氣太重嗎?

2018-04-28 09:54張鐘愛
祝您健康 2018年4期
關鍵詞:薏仁赤小豆薏米

張鐘愛

在中醫門診中,常遇到一些人認為自己的不適癥狀是由“濕氣重”引起的,大部分人都按照坊問流傳的辦法,喝紅豆薏仁水來祛濕,但有的人卻喝“上火”了。一些關于“祛濕”的誤區,希望通過下而正確的解釋,引起大家的注意。

誤區一:濕氣乃是現代人“百病之源”

常有人根據網上的謠言“自我診斷”,覺得自己身上濕氣重,認為“濕邪”可引起身體沉重、疼痛,引發腰背病或關節痛;而“內濕”則表現為脾胃不佳,口淡、食欲下降,胸腹部感到很悶,容易拉肚子,或者出現功能性胃腸炎。

中醫解釋:事實上,在中醫看來,這些癥狀都不能單單用“濕”來解釋。濕邪從來都不會孤軍奮戰。對于人體來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這其中不少都會“合作”?,F代人各種病癥原因復雜,不僅僅與“濕”有關,一味祛濕更是要不得。在冬春季節,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傷,此時講究滋陰潤肺,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地祛濕,那相當于“火上澆油”。

誤區二:濕氣和大便形狀有關

坊間傳言,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稀溏,或者大便很黏、難以擦凈,這都是體內有濕。如果發生便秘,但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更說明濕氣太重,大便黏在腸子上無法排出,會帶來更大的問題:因為腸道會將宿便中的毒素吸收,損害身體的健康。

中醫解釋:腹瀉只是體內有濕氣的一種外在表現。脾喜燥惡濕。如果體內的濕氣太重,脾臟就會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脾的功能欠佳,消化吸收就不好,口中黏膩不爽、上腹脹滿不舒服等問題就出現了。但不是所有的腹瀉,都和體內濕氣重有關。

濕氣引發便秘,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便秘的情況很復雜,由燥邪引發的便秘更常見,而處理的方法截然相反。另外,“宿便”導致體內產生毒素等,本來就不是科學的概念,大家也不要相信。

誤區三:辛辣祛濕法

民間還有許多除濕的方法,最常見的主張是通過辛辣來祛濕。很多人認為,四川、湖南、重慶等地的人之所以喜歡吃麻辣火鍋,是因為一出汗,濕就被祛除了。

中醫解釋:中醫認為濕氣大多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與出汗關系不大,所以中醫更強調先健脾再利濕。調好脾的功能,對身體整個運化功能都有益處。如何健脾?最簡單的食療可選擇冬瓜皮、茯苓、生姜皮、陳皮、紅棗等,這些都是“溫補”的食材,適合大多數人;平時容易多汗、反復感冒的氣虛患者,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藥和紅棗;胃口不佳的人,可適當吃山楂等開胃食物。

誤區四:天天紅豆薏仁水

門診中,經常見到一些女性明明是容易上火的體質,也堅持喝紅豆薏仁水,結果出現口舌潰瘍。

中醫解釋:濕氣性屬陰寒,易傷陽氣?!饵S帝內經》說:寒者溫之。這說明,溫法才是治療濕氣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濕雖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紅豆性平,紅豆薏仁水的方子是偏涼性的。濕邪分為濕熱和寒濕,紅豆薏米水只適合癥狀不嚴重的濕熱體質。一些人喝了寒涼的薏米紅豆,把濕氣、熱氣壓下去了,仿佛癥狀減輕了,但實際上,卻傷了脾。從中醫的角度看,脾胃運化食物,是需要陽氣的,若是寒濕體質的人常吃薏米,損傷了陽氣,對濕氣的抵抗能力會越來越弱。

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涼,體寒和陽虛的人都不宜服用,可以用炒薏米代替。將生薏米炒至微黃,去其寒性,健脾祛濕功效也更明顯。

另外,赤小豆和紅豆,很多人分不清楚。紅豆又稱相思豆,體積比較大,常用來做美味的紅豆糖水。從形狀來說,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從功效來說,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質,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的作用,功效更強,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而紅豆則只供一般食用。赤小豆質地堅硬,難以煮爛,如果要與粳米同煲,則應該先把赤小豆煮爛后,再加入粳米。

是不是“濕氣重”?是哪一類“濕氣”?如何祛濕?最好還是請中醫確診。

(李珊 整理)

(編輯 林妙)

猜你喜歡
薏仁赤小豆薏米
教你兩款醒酒茶
超高壓處理對薏仁蒸煮及食用品質的影響
薏米水降尿酸治便秘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Do you have stereotyping glasses?
赤小豆治痄腮
赤小豆化學成分的研究
黔西南小薏仁串起脫貧產業鏈
米中第一薏米
孕婦可以吃薏米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