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

2018-04-28 06:34程小東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8年2期
關鍵詞:森林培育生態環境影響

摘要: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的培育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本文闡述了森林培育與生態環境的概念,并就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展開了討論,指明森林培育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維護生態多樣性、緩解溫室效應、保障農業發展等作用,進而推動生態環境建設。

關鍵詞:森林培育;生態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 S718.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4.037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不斷向大自然索取各類資源,從而引起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使得當前生態環境處于相對惡劣的狀態。近年來,伴隨著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和反思,人們逐步認識到了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的意義以及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尤其是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所起的積極作用。

1 森林培育與生態環境建設概述

1.1 森林培育概述

森林培育是指通過大面積地種植樹木,利用太陽能及其他物質進行生物轉化,為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需的各類生物能源及工業原料。在整個過程當中,應加強創造和保護人類生存所需的環境。森林培育的對象主要為天然林和人工林,如森林立地、種子選擇、苗木培育、森林營造等。森林培育不僅有利于改善自然環境,而且還可提供木材,同時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既具有生態效益,也能創造一定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在后期的發展中,森林培育還應注意朝集約化、定向化、可持續方向發展,以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提升。

1.2 生態環境建設概述

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基于可持續發展、生態平衡等理論的指導,利用各類技術,包括物理技術、化學技術、生物技術等,采取植樹種草、發展生態農業等方式治理已退化或正在退化的生態環境,以使我國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生態環境建設既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我國各項工作的基本方針。

2 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

2.1 防治水土流失

森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據相關研究表明,枯枝落葉層每增厚1厘米,地表徑流就減少1/4,同時泥沙量也將減少93%左右;每1萬公頃的林地可蓄水300萬立方米[1]。此外,森林還可將集水區的徑流分散,使其能緩慢流入溪流,在遇到暴雨情況時,還可延緩洪峰,從而減少洪水量;在枯水期給予河流地下水供給,保證河流流量,有利于調節流域水量的平衡。為此,我國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并將其作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重要舉措。

2.2 防治土地荒漠化

森林培育可以提高森林植被的覆蓋率,而森林植被能起到良好的防風固沙作用,從而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森林可降低風速。據相關研究表明,一條疏透結構的防護林帶在迎風面的防風范圍為林帶高度的3~5倍,為背風面的25倍,防風范圍內的風速可降低20%~50%[2]。若能合理配置林帶和林網,還可將災害性風減緩為小風甚至微風。近些年,我國大力提倡種植濕地松,此樹耐勞、耐瘠且抗旱,樹高且大,成排種植可有效阻擋狂風,降低風速。另一方面,森林還可改變風向。針對一些存在嚴重沙塵地區,森林培育還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此外,喬、灌木類樹木的根系還可利于土壤顆粒的穩固、改良土壤肥力,從而抑制土地荒漠化。

2.3 維護生物多樣性

我國是全球生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且有一半以上物種均生存于森林當中,其中高等植物就有3萬多種,居世界第三。隨著森林破壞的不斷加劇,生物的多樣性受到嚴重影響。據相關調查研究,我國有15%~20%的物種受到威脅。為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國政府采取了各類措施,其中森林培育便是一項重要舉措。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已建立了近2000處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既是我國大部分瀕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促進了我國瀕危物種的恢復和發展,也是我國2000萬公頃天然林的生產場所,同時還包括了約120萬公頃的典型濕地,使得我國物種多樣性得以維護[3]。

2.4 緩解溫室效應

當前,溫室效應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問題。溫室效應源于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不僅來自人類的呼吸,而且還來自人類生產、生活所排放的各種氣體。為緩解溫室效應,各國均大力提倡植樹造林。據相關研究表明,每1立方米木材可吸收350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由此可見,大量種植樹木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從而緩解溫室效應。近二十年來,我國通過不斷擴大森林覆蓋面積,使得我國生態環境明顯得到優化。實踐也證明,森林培育確實有利于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2.5 保障農業生產

大量研究表明,林區或森林周圍的日溫差較小,既有利于減弱冬季的寒冷,也有利于減少夏季的高溫灼傷。森林經蒸騰作用可使周邊空氣濕度增加15%~20%,通過建立防護林網,可改善農田區域的小氣候,便于農作物的播種、生長和越冬。此外,森林還可防災減災,減輕水旱災害給農作物生長所帶來的危害,保障農業的高效生產。

3 結語

生態環境建設的目的在于促進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維護兩者的平衡發展,森林作為生態系統的主體,對其的培育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森林有利于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多樣性,既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我國沿著可持續發展道路前進。

參考文獻

[1]玄成果.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科技資訊,2017,15(08):136-137.

[2]管寶輝.淺析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1):281.

[3]白成斌.淺析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6):282.

作者簡介:程小東,中專學歷,副所長,研究方向:森林培育。

猜你喜歡
森林培育生態環境影響
淺談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探究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
如何強化我國生態環境監察工作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基于生態公益林建設效益研究
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管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