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高寬課程中視覺藝術教育概覽與教育啟示

2018-05-07 15:57李晶晶
早期教育(美術版) 2018年3期
關鍵詞:視覺藝術媒介材料

李晶晶

作為高寬課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視覺藝術教育倡導一種綜合性的兒童藝術教育方案,在創造性表現這一關鍵經驗的范疇之內,鼓勵兒童直接接觸各種材料、人以及由人們之間的交流所創造的事物,在持續探索各種材料媒介中,進行藝術創作和鑒賞。高寬藝術教育在對傳統的一次性提供過多材料的藝術方法的批判下,提出了新的藝術教育方法——單項深度法,為我國幼兒園在藝術領域的教育實踐帶來了新思路。

一、美國高寬課程模式及視覺藝術教育

高寬課程模式,在我國也被譯為“高瞻課程”或“海伊斯科普課程”等,已經成為在世界學前教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的優秀幼兒園課程模式?!案邔挕钡挠⑽氖怯蓛蓚€單詞——High和Scope——組成,旨在讓孩子具有高度的熱情(high aspirations)和廣泛的興趣(a broad scope of interest)。這一模式的核心精要即主動學習,并以58條關鍵發展性指標(之前也稱關鍵經驗,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如今也在不斷地改進)貫穿課程內容,課程的內容涉及了關于兒童發展的五大領域:學習方式、語言、讀寫能力和交流,社會性和情感發展,身體發展和身心健康,藝術與科學。

高寬課程認為,藝術教育主要包含視覺藝術、戲劇藝術和音樂三個部分,視覺藝術是最重要的非語言表達方式。視覺藝術教育是高寬課程中藝術與科學這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寬教育的模式下主張并踐行著促進兒童發展的綜合性藝術教育途徑。 高寬教育在關鍵經驗這一概念框架下計劃兒童的一日活動,包含了幼兒發展的所有領域,視覺藝術教育所對應的正是創造性表現這一關鍵經驗。 幼兒通過直接的感官運動體驗獲取并不斷積累經驗,在重復體驗的過程中將頭腦中形成的對事物的印象加以內化,高寬教育稱之為“創造性表現”。在此關鍵經驗范疇下,創造性表現就直接體現在:幼兒對二維或三維材料進行探索并制作模型,表達他們的認識和感受,體會藝術創造與鑒賞的過程。

二、視覺藝術教育概覽

作為促進兒童發展的綜合性方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視覺藝術教育整合到高寬課程模式中也是出于對兒童藝術發展方面的研究與實踐,主要遵循以下原則性認識:藝術源于探索,融于日常生活之中;藝術自身也有價值,同時可以提升幼兒的各項技能以及社區意識;藝術表現最好在信任、支持和沒有競爭的環境中發生,并滲入我們的生活;教育者和學習者都應該保持對自我的藝術肯定。在高寬教育框架中,藝術作為一項學習內容與表達途徑,不是為了附加于其他領域的發展而出現,相反的,視覺藝術教育是將兒童的藝術創作與鑒賞融入其內在發展當中,鼓勵幼兒探索藝術材料,在計劃——工作——回顧這個時間循環中自然而然地獲得藝術才能。

(一)視覺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

高寬教育在遵循兒童藝術發展的一系列原則之上,以自己獨特、適宜的方式將帶給兒童另一種認識周圍世界的方式——通過接觸各種材料、人以及由人們之間的交流所創造的事物。對兒童而言,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他們可以借助聲音或語言,模仿角色和動作,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物體來表現事物,制作物體的途徑之一就是探索并運用各種二維或三維的藝術材料。視覺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1. 繪畫和色彩。繪畫是兒童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受、認識和理解最初的藝術語言,幼兒園中最常規的材料有蠟筆、水彩筆、鉛筆和顏料等。高寬教育認為,在繪畫中兒童有機會體驗到材料的多種變化,調和顏色是其中最基礎的變化。繪畫和色彩應該是兒童最初亂弄材料的擴展,兒童最初的快樂就存在于自由自在地涂鴉、試驗線條和調試色彩中。一開始應讓幼兒在平面上自由控制作畫,隨著對不同的藝術材料充分探索之后,再練習更好地運用這些藝術媒介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 運用黏土、木塊等其他材料制作模型。黏土和橡皮泥是幼兒園典型的藝術材料,高寬視覺藝術教育能帶給孩子們更豐富的藝術材料世界,木頭、紙、布料、石頭、樹葉等廢舊材料都可以用于制作模型當中。在初次接觸這些材料時,也許兒童會自發地聯系起某一材料與其特定的實用性,但是當他們多次對各種材料媒介進行探索和操作之后,將會熟悉不同媒介的表現性功能,主動思考他們想要表達事物的特征,藝術作品也會從簡單表現轉向復雜表現。

3. 將模型、圖畫和照片與真實的空間和事物相聯系。最初兒童更注重藝術作品外顯的表征內容,更關注貼近自身經驗認識的物體和題材。在有效的藝術教育指導下,他們逐漸會認識到色彩、線條和形狀等審美特征是能夠反映各種思想感受的,并且發表一些藝術作品與其自身的情感相結合的評論。事實上,將藝術符號與真實事物之間建立聯系的過程,正是引導兒童理解和鑒賞藝術的過程,也就表明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開始萌發。

(二)視覺藝術教育的發展目標

全美藝術教育協會提出,優質的幼兒藝術教育應包括以下三個部分:藝術創作、藝術討論與鑒賞,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意識。視覺藝術教育所追求的目標主要包括:藝術創作、藝術鑒賞。同時,關注幼兒這兩方面的發展階段性特征,并非是為了根據能力發展序列對兒童進行分類和評判,而是要基于對幼兒藝術發展的理解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引導成人使用這些策略支持兒童的藝術發展。在藝術創作方面,成人能夠為兒童提供持續深度探索視覺藝術的機會,在幼兒逐漸從無意探索材料和工具發展為有意識地表現的過程中,他們會越來越精于操作各種藝術媒介,也越來越多地展現出事物的不同形式特征。在藝術鑒賞方面,未受過教育的兒童很難自發地關注到藝術作品的美學特質,他們更傾向于關注作品本身的形狀、尺寸及現實性意義,但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后,他們會表現出足夠的能力去簡單分析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意義,視覺藝術教育認為,幼兒藝術鑒賞本質上是其認知發展和審美發展水平的體現。

(三)視覺藝術教育的基本方法

單項深度法是視覺藝術教育的基本方法,主要由“在藝術中思考”和“思考藝術”構成,它首先批判了傳統藝術教育中存在的“給幼兒一次性提供過多材料和在短時間內不停變換材料種類”現象,提出幼兒藝術教育要重視兒童的藝術探索過程,而不僅僅是最終作品,主張兒童對一種或一類藝術材料或媒介進行深度的持續探索。

單項深度法的實施會歷經四個階段:引入——拓展——創作——反思,兒童循環地在每一個階段學習基礎上進入下一個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單項深度法的核心。在實施過程中兒童為了探索和解決問題,可以獨立工作或者小組合作,能自由地重新界定問題或選擇活動,然后自己內部決定分工合作。教師的顯性角色作用會逐漸減弱,主要是在提供“支架”基礎之上,提出能夠激發兒童好奇心并進行深入探索的問題,無聲地關注著兒童的興趣走向,并對整個過程做出鼓勵和支持。四個實施階段在幼兒對不同媒介的使用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例如在探索“廢紙”這一藝術媒介時,在單項深度法的指導下兒童進行了如下探索和體驗:引入環節,邀請家長一起收集廢舊紙張并分類,剪裁廢紙上的不同圖片材料制作拼貼畫,接下來教師示范如何改變報紙的形狀(撕成條或碎片、搓皺、折疊等),讓兒童嘗試自己探索;拓展環節,教師引導兒童借助顏料、刷子等其他材料改變報紙的色彩和材質,嘗試著對紙張的多維度探索,教師和家長帶領孩子們參觀藝術家的廢紙制作展覽;創作環節,幼兒在自己已完成的作品基礎上,受藝術展覽的啟發之后,進一步拓展創意;反思環節,教師展示出幼兒的作品,對藝術經歷過的每個環節進行回顧、討論、反思,制定下一步的創作計劃。在視覺藝術教育中,每一種藝術媒介在使用過程中都將經過這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能夠幫助兒童在藝術的世界里不斷發現物品的物理特性,追求自己的興趣,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又反過來將藝術運用于交流之中,為他們打開藝術創造之門。

三、視覺藝術教育對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實踐的啟示

(一)藝術課程要注重多種元素的綜合性探索

高寬視覺藝術教育中的關鍵經驗被稱為創造性表現,幼兒關鍵經驗的獲得是從兩個方面開展的,即在藝術中思考和思考藝術。正如藝術家一樣,幼兒需要多樣化的媒介和材料來探索不同元素的特征,同時也可以從一類材料的多個角度展開深度持續探究,通過多種元素的綜合探究,為幼兒對藝術材料進行創造性的表達提供了可能。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更習慣將藝術區當作教育活動的延伸,對藝術活動的性質、藝術媒介的選擇和運用等仍存在諸多局限。高寬視覺藝術教育所運用的單項深度法給我們當前的藝術教育實踐帶來一些啟示: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幼兒創造條件,開展多元化的教育途徑,打破單一在藝術教學或區域開展的思路,引導幼兒去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拓寬審美視野與審美體驗。在藝術媒介的探索方面,應當鼓勵幼兒對每一種材料進行深入持續的體驗和探索,教師需要提供針對性的“腳手架”來推進兒童的探索活動。比如介紹一兩種新的工具材料,或適時地提出一些引導兒童探究其他解決方法的問題。在兒童藝術課程的實施中不僅要體現藝術學科內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聯系,也要體現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在美國倡導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背景下,視覺藝術教育的課程中鼓勵教師把藝術產生的歷史、文化、民族背景作為課程研制的基礎,強調藝術教育的文化多樣性,以豐富的內涵呈現給兒童更多的藝術體驗。

(二)實施循序漸進的藝術教育方法

美國高寬課程中的視覺藝術教育方法相當健全、詳盡,同時也是開放、發展的,高質量的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傾向于同時為不同的目的服務。如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授藝術知識和技能技巧,提高審美素養等。針對不同的培養目的,人們通過一系列全面系統的教育方法從多個視角觀測兒童藝術教育的質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兒童藝術經驗的獲得,而不是他們制造藝術作品的質量。當前我國大多數的幼兒園藝術教學活動是零散的,沒有一個連貫的教學系統,往往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導致教師對于藝術活動的安排也偏向于隨心所欲,藝術教育的側重點多是單一的提高幼兒的藝術基本技能,而忽視多樣性的培養目標。借鑒高寬課程的藝術教育方法,在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中,首先,教師要避免一次性地提供過多龐雜的材料和過度示范指導。其次,教師以一種藝術媒介為基礎,實施一系列循序漸進的藝術活動。在整個引入——拓展——創作——反思的過程中,后一節的活動設計在前一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呈現媒介多樣性的特征和用途為幼兒提供一系列的學習單元。每個單元都有助于兒童整體感的獲得,同時教師也能夠在幼兒的作品分析中發現其最近發展區,進一步開展后續的活動設計。幼兒通過引入、拓展、創作與反思這四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能夠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究,掌握藝術中的關鍵性發展經驗,提升在藝術創作和鑒賞的能力。

(三)發揮藝術教育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本體價值

高寬視覺藝術教育非常重視藝術本身的價值,強調幼兒在藝術體驗中所獲得的內在效能感和藝術才能。同時,從高寬課程的指標和評估體系中也可以看出,藝術領域的教育不僅關注幼兒在藝術方面的發展,還在不斷地拓展幼兒發展過程中各個維度的教育內容。比如,關注幼兒進行項目合作時同伴之間的對話是否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藝術創作中對材料工具的操作是否能促進肢體精細動作的發展,在對藝術材料的探索中是否理解物體的空間、數量關系,能否通過探究去發現問題并通過各種方式有效地解決問題。高寬課程模式中視覺藝術教育理念與我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注重兒童的發展各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國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實踐工作應該在借鑒和吸收高寬藝術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園所的實際情況和現有資源,首要改變的是教師的藝術價值觀,再將藝術教育目標和方法循序漸進地分層具體化實施,正如《指南》對藝術教育領域的要求,引導幼兒能夠用心靈去感受和欣賞美,支持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美。

【參考文獻】

[1] 安·S·愛潑斯坦著. 學前教育中的主動學習精要——認識高寬課程模式[M].霍力巖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283-312.

[2] 安·S·愛潑斯坦,伊萊·特里米斯著.我是兒童藝術家——學前兒童視覺藝術的發展[M].馮婉楨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3-32,107-108,226-234.

[3] 佟才麗,吳瓊.高寬課程的關鍵經驗及其對我國學前教育的影響[J].現代教育科學,2017,(3):79-82.

[4] 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9.

[5] 汪梅.基于單項深度法的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6] 王任梅.美國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 外國教育研究,2011,(7).

[7] 時萍.HIGH/SCOPE的關鍵經驗對學前教育的啟示[J].早期教育,2005,(5).

猜你喜歡
視覺藝術媒介材料
陳科磊、路暢、呂金鴻、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貼的視覺藝術
虛擬社會化與批判缺失:代際媒介觀演進與媒介素養研究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愛“拼”有奇跡
可愛的小瓢蟲
論媒介批評的層面
材料
書封與現代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