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樣的家庭里,我怎么增強動力去學習?

2018-05-10 09:49李婷婷

李婷婷

摘要:初二男生磊家庭不和諧,引發案主軀體化癥狀(摳手、餓肚子、肚子疼)明顯,隔離情感和低自尊,影響了案主學習狀況,使其沒有動力向學。本案例使用薩提亞成長模式,幫助案主尊重自己的感覺,并一致性表達出來,提升案主的自我價值感,協助案主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經六次咨詢,來訪者能夠一致性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自我價值感得到一定的提升,開始嘗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

關鍵詞:薩提亞成長模式;自我價值感;一致性表達;負責任

一、一般資料

磊,男,15歲,初二精品班學生,165左右,帶著眼鏡。在校服外面傳了一個黑色的羽絨馬甲(長期比其他學生多穿一件),談話時手一直放在口袋里。成績在年級從前50,掉落到120名左右,班里處于中下水平。案主由同學介紹陪同過來,現在的學習狀況是自己想學好,又總是學著學著沒有動力。初二學習難度加大,知識漏洞多,想改變學習的狀況。同時案主提到家庭里的關系現狀影響了學習的動力,希望在朋友陪同下來心理老師這尋求幫助。

二、來訪者主訴

第一次咨詢,是由案主同學鼓勵并陪同來訪的,同學說他最近的學習情況不太好,想來尋求幫助。本人來了之后,自己承認是家庭里的問題讓自己無心學習,加上初二學習難度加大,所以在朋友陪同下來心理老師這尋求幫助。來訪者提到父母的爭吵非常激烈,自己經常躲在房間里假裝聽不到,但總是默默流淚,在學習上也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學習,做了一些嘗試,收效不高,自己也很著急。

通過來訪者主訴可以感覺到:

1.自我負責任欠缺:在自我負責上有所欠缺,自己的問題要同學陪同才走到咨詢室面前。遇見困難比如知識上學不會努力努力就容易放棄和回避。

2.自我感覺的隔離:對待自我感覺,總是采取“無所謂”、“沒什么”的方式進行隔離和否定。

3.自我價值感低:對父母的養育不表達不滿,一味承受,覺得自己不值得好好對待。

三、評估和診斷

根據咨詢師觀察、來訪者主訴,可診斷為情緒困擾導致的學習動力不足,屬于一般心理問題,是可以進行心理咨詢的范疇。

四、個案概念化

家庭的爭吵(父母離異爭吵不斷、父母雙方家庭爭吵不斷)和父母對案主的忽視給案主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和疏離感,讓案主不知道該信任、依靠誰,進而影響他對現在生活和未來生活的擔心,讓他沒有動力、也沒有方法專注于學業。案主會用傷害身體(摳手、有意無意的餓肚子、肚子疼)的方式來求得關注,在沒有得到回應之后用習慣了來保護自己,隔離自我感覺,自我價值感低。案主是個謹小慎微的孩子,善于察言觀色,有積極的人際關系(全年級都有好朋友),但案主對現狀沒有負起責任(學習狀況沒有改善,遇見困難就放棄,沒有積極問同學和老師),容易放棄或者歸咎于他人。

五、制定咨詢目標

與來訪者核查,共同制定咨詢目標如下

終極目標:

1.提升案主的自我價值感(自尊)。如,使案主感到自己是被家人所喜愛的,值得被家人好好照顧和對待。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得到大家的喜愛。自己可以愛自己。

2.協助案主為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自由)。人不能選擇自己的過去,但可以選擇現在和將來如何生活。

3.協助案主負責任(自主)。 薩提亞女士將感受納入負責任的一部分,感受是屬于我們的,我們駕馭我們的感受,并且透過我們的感受經歷喜悅。案主的軀體化癥狀(消瘦、睡眠不好、常常胃痛、肚子痛)比較明顯但他可以學會為自己負責。案主的家庭關系影響了學習狀態,但案主可以學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4.協助案主更加和諧一致(自在)。在親密關系中,更好地學會一致性地表達自己,尊重自己的感覺。案主被問及“期待”的時候,總是說“習慣了”,對于父母的疏于照顧,也總是說“無所謂了”,如何幫助案主尊重自己的感覺,并一致性表達出來,是需要完成的目標。

具體說:

1.發現案主的資源:靠自己努力來到好班,能夠在爸媽疏于照顧的情況下活下來,愿意接受幫助,自己能做飯,人緣好會察言觀色。

2.體會值得:體會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值得被照顧好的,自己也值得照顧好自己。

3.說出期待:說出自己對媽媽、爸爸、姥姥、奶奶的期待,也能夠理解家人對自己的期待。

4.承擔責任:在現有家庭狀況下學會承擔責任,善待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學習和未來負責。

六、咨詢過程

第一階段(第1次會面) 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訪關系,挖掘案主內在資源

第一次咨詢,是由案主同學鼓勵并陪同來訪的,本人來了之后,自己承認是家庭里的問題讓自己無心學習。案主提到自己的成長中伴隨著父母的爭吵,他躲在房間里都聽到了,有時候假裝睡去,卻發現枕頭上都是淚痕?,F在父母已經離婚,但爸爸一周會回家1-2次,媽媽也基本不著家,經常晚上出去一整夜都不回來(案主懷疑有新朋友),案主經常半夜醒來家里空無一人,感覺非常害怕。

案主說到自己現在的學習情況是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學習,做了一些嘗試,收效不高自己也很著急。咨詢師詢問他如何來到學校的好班級,他提到小升初的時候,自己來到學校報名,當天考試的時候還遲到了很多,但是因為自己平時的時候特別喜歡看科教頻道,所以最后還考上了最好的班。在這個班級里,自己也一直跟著學習,成績也不算太差,而這些完全是自己靠努力得來的(力量)。

第二階段(第2-4次會面) 評估案主和案主的家庭狀況

第二次咨詢邀請案主做一個主題沙盤:我的家庭。

1.意象:

自我意象:16駱駝;媽媽意象:6戰士(拿著劍和盾牌);爸爸意象:7騎士;姥姥意象:29丸子奶奶;奶奶意象:30丸子媽媽

2.主要場景:

場景1(左下):這是一片沙漠,自己就是駱駝,當詢問孩子如何看待駱駝時,案主提到駱駝的堅韌,耐旱,在沙漠里是為數不多的能存活下來的動物——這是案主的內在生命力。

場景2(中間和右下):描述的是奶奶和姥姥一家人爭吵的局面。用河流來分隔,讓大家都受到保護。案主早期主要由姥姥撫養(上幼兒園回到爸媽身邊),奶奶處于沙盤正中間。

場景3(沙盤上半部分):母親是一個拿著長矛和盾牌的戰士,父親是一個坐在馬上的騎士,他們分別處在沙盤的最左邊和最右邊。在案主的記憶中,父母一直在爭吵,父親是一個脾氣特別暴躁的人,基本吵著架都能動手打起來,母親不怎么說軟話,會像戰士一樣拿著長矛用言語去攻擊,用盾牌去抵抗,最后和父親廝打在一塊,更多時候打不贏被打?,F在父母已經離婚(離異3年多了),但因為房子三個人還住在一起。父母離異后,爸爸一月回家1-2次,媽媽也基本不著家,案主經常半夜醒來家里空無一人。

場景4:在沙盤上部中心的位置,案主擺了一個海豚三口之家和沉船意象,他內心還是有對完整家庭的期盼,但是現有的家庭帶給他的更多的是不安全感和傷害,就像沉船一樣,廢舊沉在海底。這兩個意象放在一起,正好表明來訪者對家庭的感覺:期盼/不安全的矛盾感覺。

通過沙盤可以看到家庭的爭吵、父母之間關系的矛盾、父母雙方家庭的矛盾給孩子帶來極大的不安全感和疏離感,讓孩子不知道該信任、依靠誰。對于一個14歲的少年而言,家庭帶來的不安全感也反映在孩子的發展上,只能依靠自己,在一片荒蕪中艱難求生(沙漠中的駱駝)。

第三次咨詢:軀體化反應-肚子疼。

從7月份開始就有肚子疼的癥狀出現,開始的時候每天都疼1次,進入九月份之后就每天要疼2-3次,疼痛指數大概是4-6之間,其中周一到周四都會疼,孩子基本也忍著,在周五(10月份開始就有兩三次是周五請假)的時候總感覺忍不了就請假去看病,或者在家呆著。去過幾個醫院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病變,醫生也查不出原因,建議心理咨詢。

咨詢師:最近一次腹痛是什么時候呢?

案主:上周五。其實周四就感覺不太舒服忍不了了,周五早上起來還吐了,所以就讓家人給學校請假。我媽把爸爸叫回家,爸爸說沒兩句,就說我是故意裝病不去醫院,對我發了一頓火就走了。

咨詢師:你爸爸以前也這樣嗎?

案主:我爸爸之前帶我去看過醫生,什么檢查都做了,說我有點腸胃炎。吃了藥,我仍然肚子疼,我爸爸就覺得是我裝的。

咨詢師:你爸爸這樣說你,你感覺怎么樣?

案主:沒什么感覺。

咨詢師:當你說到“沒什么感覺”的時候,發生了什么?

案主:沒什么感覺。

咨詢師:媽媽在你肚子疼的時候怎么對待你呢?

案主:媽媽在爸爸離開之后也離開了家,我一個人在家從8點多一直睡到4點多,起來看到媽媽還沒有回來,到晚上很晚媽媽才回家。

咨詢師:這期間都你自己一個人?你不害怕嗎?

案主:都習慣了,我家經常我一個人,有時半夜起來也一個人。

咨詢師:那你在家里沒人的時候都是怎么度過的呀?

案主:睡覺,睡著了就不想了。有時候也會流眼淚,周五的時候就是睡著睡著眼淚就留下來了,自己開始不知道,醒來的時候枕巾都濕了又干了。

咨詢師:如果眼淚會說話,他會告訴你什么?

案主:我真的是肚子疼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啊,為什么他們都不相信我呢?

第四次咨詢:危機處理。

約定見面前一天,案主發生意外流血事件,把血涂在紙上并寫上“此人已死,有事燒紙”的字條放在班里自己課桌的桌面上。咨詢師正好路過,看到他手上的傷口和一些以往的自虐傷口,班主任通知家長注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并在第二天在班里簡單說明,之后由心理老師介入。

咨詢師詢問了紙條事件,案主說是跟同學開的玩笑。咨詢師直接詢問“自殺”意愿,來訪者談到自己會想起這個事,也會和同學談論“死亡”,但是沒有自殺行為,咨詢師和案主約定如果有這種行為之前需要告知。

談及這件事情在班里的影響時,案主提到班里同學都知道這個情況了,他們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情不喜歡他,實際上,孩子在班里的人緣很好,非常幽默,也善于幫助人,案主很自信地說,在年級里他都會被說成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因為自己在日常的交往中很會察言觀色,能夠積極回應別人,為他人考慮很多,這和他之前的經歷有關,他提到他從小時候開始總是受到一些陌生人的傷害,比如社區奶奶的敵視,陌生小朋友父親的責罵,他想到這些一方面覺得自己憑什么受到這樣的對待,不被信任,但同時在自己感覺到善意的時候又愿意幫助其他人,每當想起在學校的好朋友,就覺得生命中還是有很多溫暖的。

在前一天看意外傷口的時候,咨詢師發現案主雙手都有嚴重蛻皮流血的現象,于是詢問。

咨詢師:我昨天有注意到你的雙手尤其是大拇指周圍,有很多被摳掉的部分,這是怎么回事呢?

案主:我自己撓的,摳的。

咨詢師:通常在什么時候會有這種動作呢?

案主:我從小學二三年級就開始摳手皮,特別是聽到父母爭吵的時候就摳大拇指周圍的皮,有時候會弄出一大塊皮,有時候還會流血?,F在發展到只要緊張就會摳手的皮,不管什么情境下的緊張。

咨詢師:你緊張的時候摳手皮,你是怎么看待這個緊張的?

案主:有一次父母吵架都點起了火,我在房間里都聽到了火燒的聲音,就感覺出來滅火,并且對爸爸大吼。我非常害怕,每一次爸媽的爭吵我都認真聽著,精神緊張,特別難受,我又做不了什么,就只能夠摳我自己的手皮。

咨詢師:那你覺得怎樣做,這樣的緊張就能好一些?

案主:我希望我爸爸不要回家,甚至都不要出現了。

咨詢師:在你眼中,你爸爸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

案主:吊兒郎當,什么都不做天天玩手機,還經常發脾氣。他很少管家里的任何事情,也不負擔家里的任何費用。哪怕爸爸去找一份工作持續干著,負擔一些家里的水電費也好啊。

咨詢師:聽上去,你期望爸爸能夠負起一些家庭的責任。

案主:這是最起碼的,一想起這個我就生氣,甚至有點鄙視他。我爸爸從小到大答應我的事情從來沒有做到過,一件都沒有做到過。(說到這里他語調提高了,身體也坐直了些,并且流眼淚)

咨詢師:對于這樣的爸爸,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

案主:失望、傷心、害怕、無所謂,所以現在我寧可爸爸不在我身邊。

2-4次會面后,完成了案主家庭圖和冰山的整理(見附件),用于評估案主的現狀。

第三階段(第5次會面) 借助薩提亞成長模式,提升自我價值觀

第五次見面,咨詢師看到案主穿了一件羽絨背心,在已經開暖氣的房間里,穿一件羽絨背心有些奇怪。咨詢師就這個問題和案主討論,案主想到了烏龜,想到了龜殼,龜殼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防衛,可以躲在殼里不出來。

咨詢師詢問案主對父母的期待,案主前后的期待有所變化。

咨詢師:上次提到父母親對待你肚子疼的不同態度,如果可以,你想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案主:我對爸爸沒什么期待了。以前還想著,他能夠出去有穩定的工作,能夠給媽媽基本的水電費來支持家里,但我現在也不期待了,保持現狀就好。

咨詢師:當你這么說的時候,你什么感受呢?

案主:我覺得對我爸爸沒那么多恨了,不在乎了就心情平靜了。

咨詢師:那你對你媽媽有什么期待呢?

案主:以前我半夜醒來空無一人,總想著媽媽出去也至少跟我說一聲,直說就好了,或者做一頓飯給我吃或者留下一些飯給我?,F在媽媽留夠錢就好了。

咨詢師:聽上去你對媽媽也沒期待了?

案主:也不是,其實我自己也會做飯,只是大部分時候我不會自己做,有時候還嘗試餓幾天看看自己到底能夠忍受多久不吃?

咨詢師: 當你故意餓自己的時候,你有什么期待呢?

案主:(停頓了一會)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夠發現我沒有吃飯的。當然了,父母一直沒發現我沒吃飯,也沒人問過我這些。

咨詢師:當你說起這些的時候,現在身體有什么反應?

案主:嗯,肚子疼了一下。

咨詢師:你覺得身體在告訴你什么嗎?

案主:沉默……

咨詢師:看上去你對父母都沒啥期待了,那你為什么堅持每周都來到這里,跟我聊呢?

案主:沉默……

咨詢師:也許你需要的就是有一個人能夠陪著你,聽你說說,哪怕什么都不干。

案主:沉默……流眼淚。

咨詢師:我是一個老師,也會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周五的這個時候,我會在這里等著你,因為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案主:沉默……原來我值得被好好對待,我從來沒從這個方面想過。

本次圍繞案主對父母的期待展開討論,從期待的變化,到期待與身體的聯結,咨詢師帶領案主了解自己真實的期待,并且嘗試說出期待,表達感受,同時用“我值得”提升了案主的自我價值感。

第四階段(第6次會面) 總結鞏固

第六次見面(跨越一個寒假):

咨詢師詢問了假期的生活情況,肚子疼的情況有所緩解,每周都會疼兩三次,每次的疼痛指數大概就在2、3左右(十分制),在上次咨詢后,案主向母親表達了照顧其基本需求-做飯的期待,現在母親能夠按時給他做飯,所以腸胃炎發病幾率不多。

咨詢師:家里現在的局面,你都采取了什么方法讓自己好過一點?

案主:我和他們說了我沒飯吃啊。雖然有時候我媽媽還是會忘記,但只要她在家,就會給我做飯,或者留下一些吃的。

咨詢師:是什么能夠讓你可以向父母說出這句話呢?

案主:因為我覺得我想吃上暖和的飯菜。

案主:當你把你想要的表達的時候,感覺怎么樣?

案主:我覺得有力量了。

咨詢師:我也注意到有些時候爸爸媽媽也可能不在家里,那個時候你會怎么辦呢?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案主:我自己也給自己做飯了,故意忍著不吃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咨詢師:你采取了直接告知母親你的需求和自己照顧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腸胃炎犯病幾率降低了不少,這些事情都是讓自己好過一點的方法,你選擇去做了,你現在感受如何?

案主:我覺得我也可以照顧好自己。

咨詢師:當你這樣說的時候,你有什么不同?

咨詢師:那現在我們來在看看你的學習呢?第一次來,你說因為家里的事情,學習都沒動力了。

案主:以前我缺的東西太多了,碰見困難,我基本上就是努努力,不行就放棄?,F在我覺得我可以為我的學習付更多的責任了,就像我能夠為自己做飯一樣。

七、咨詢效果評估和總結

1.心理教師評估

案主的軀體化癥狀得到緩解,肚子疼痛指數十分制從7、8降至2、3。案主能夠清楚自己的期待和感受并且把他們表達出來,案主也能夠尊重自己的感覺,并一致性表達出來。案主體驗到自我力量之后,嘗試為自己的身體和學習負責任。

2.案主自我評估

來訪者自述,通過咨詢自己感到輕松,有一個安全信任的人可以傾訴,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已經很有幫助了,現在嘗試為自己負責任,照顧自己身體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積極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努力解決學習漏洞,提高學習成績。

八、案例反思

1.準備好自己

咨詢師要準備好自己,咨詢師是一個用討好來應對壓力事件的人,在“值得”這一點上很容易被案主勾連,引起移情。咨詢師現在的自我有關值得的部分正在成長中,能夠體會到一些自己的值得,但更多時候是不值得的表現,這種移情需要和對明星的心疼分開。

2.注重體驗性和系統性

本案例中案主的學習動力問題和家庭之間似乎沒有關系,但是從渴望層面,愛與安全感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自我層面對“值得”的體驗不足,對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會影響他很多的行為,學會從冰山層面引導案主提高自我覺察,一致性表達感受和期待,從而實現提升自我價值觀的目標,能夠最終解決動力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