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會好好說

2018-05-10 09:49王冠
關鍵詞:心理劇小麗小明

王冠

一、基本教學信息

(一) 所用教材、授課年級及主題

輔導內容選自北京市西城區地方教材《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二年級《我會好好說》一課。

(二) 教學目標

關注情感:嘗試更加深層地了解他人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以開放的心態接納、理解、關懷他人,并從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改善認知:通過輔導活動,感受到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犯錯,自己會犯錯,別人也會犯錯,原諒他人的過錯可以使問題更快解決。

指導行為: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時,能試著調節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得問題的解決。

(三) 輔導重難點

輔導重點:

1.嘗試更加深層地了解他人內心的感受和需求,以開放的心態接納、理解、關懷他人,并從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

2.通過輔導活動,感受到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犯錯,自己會犯錯,別人也會犯錯,原諒他人的過錯可以使問題更快解決。

輔導難點:

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時,能試著調節情緒,表達自己的想法,獲得問題的解決。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在開展心理輔導前的半個月,我以“我和同學之間的一次小沖突”為主題進行“悄悄話”征集活動。學生紛紛以無記名的方式,記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次同伴沖突的對話,投到班里的“解憂信箱”中。

2.從中提煉出“找校服事件”是本班同學之間發生小矛盾的“罪魁禍首”之一。

3.將“找校服事件”改編成小故事。

4.音樂和短片《好好說話不生氣》。

學生準備:

準備心形卡片和水彩筆。

三、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

1.游戲:大風吹

游戲規則:教師隨機說出一種特點,具備這個特點的同學需要馬上移動到其他座位上,其他同學則不要動。

反饋:你的感受是什么?

2.剝奪言語游戲體驗

教師闡述活動要求:

不動嘴、不出聲、不動筆,讓對方知道衣領上的紐扣扣錯了。

學生兩人一組開始嘗試。

活動結束之后,反饋:你的感受和發現是什么?

(二)引發問題

1.創設情境,編演心理劇

帶著你們的發現和感受,我們繼續分享。

最近,我們班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發生在小明、小剛、小華和小麗身上的。(出示頭像貼圖)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并出示課前和學生一起制定的“活動神圣法則”。

教師渲染:請你將你對這件事的感受代入到角色中去表達。給每個小組3分鐘時間,分角色合作來演一演。

學生排演心理劇后,學生分組展示。

教師提示:臺下都是小編劇,你們要認真看,傾聽小麗和小明的表達,試著去體會他們的感受。

2.交流感受

活動反饋:說說你的想法和感受。

小結:正如你們所說,好好說話才能解決問題。

3.分享調節情緒的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當事人的情緒。

師:你能理解小明的心情嗎?

師:如果你丟了東西,特別著急,還誤解了別人,正在氣頭上,你有沒有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學生分享自己調節情緒的方法。

教師提煉總結:

發泄、深呼吸、先做其他的事……

(三)觀點匯集

1.動畫:《好好說話不生氣》

教師渲染:小麗和小明都聽了你們的勸告,試著用上你們調節情緒的小妙招,都讓自己冷靜下來了。他們決定都要好好說話。

那么,怎么做才是好好說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部動畫小短片,看一看對你們有什么幫助和啟發?

播放動畫片:《好好說話不生氣》(3分鐘)

2.匯集“好好說話小金訣”

小組合作交流分享米卡與丁丁之間的故事的感受,編寫“好好說話小金訣”。

教師引導小組匯報、補充。

相機板書:態度好 使用文明用語 商量 心平氣和 耐心解釋 表達感受

(四)嘗試體驗

1.心理劇再現

(1)教師引導學生再次回歸“找校服事件”,結合本節課的發現和感悟,請學生再來演一演變化之后的小麗和小明。

(2)學生展示自編心理劇之前,教師提示學生要注意觀察小麗和小明的變化,想一想帶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匯報觀看后的感受。

(五)自我設計

制作“心形和解卡”

師:想一想,你和同學之間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嗎?或許你一想起來心里還是不太舒服,你想做出改變嗎?

拿出這顆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給自己一個機會,把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好嗎?然后,請你帶著這張卡片,帶著你的心,走到他身邊,對他好好說。(播放音樂)

結語:我們都要好好說話,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突,這樣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我們每個人心里都舒服。有話好好說,既溫暖了自己,還能溫暖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四、教學反思

真實的情境,角色演繹,給了學生說真話的權利和空間。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自主探索中獲得真實的內心體驗和感受,以及實實在在溝通的方法。

本課亮點:

(一)運用心理劇引導學生的真實體驗和表達

二年級學生在融入集體的過程中,個體的自我評價能力還不強。對自己的評價基本上還是來源于外界評價的綜合反饋。因此,他們尤其在意教師的評價反饋。在課堂上,學生不再像一年級學生那樣容易展露自己的內心真實體驗和感受。不再像一年級學生那樣愿意分享自己的獨特感受。相反,他們的從眾意識更強,他們開始揣測老師想要的答案是什么,并試著給出老師滿意的觀點。在課前學情調查時,在做訪談之前,我以為學生面對這樣熟悉的情境,調動情感體驗并非難事。然而,學生在整個訪談過程中表現得超乎尋常的冷靜——冷靜地表達著和諧的感受,一切盡在掌控中。然而,心理課不就是要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情感流露和行為表達才能發現真問題,真的解決問題嗎?課堂上,學生如果僅在認知層面上理解了要好好說話,但是,下課時又有多少同學會這樣做呢?看來,僅僅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還不夠,要想辦法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說真話,做真實的自己。要讓他們自己真的說服自己才行。于是,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借助兩次心理劇的體驗、感受和分享來調動學生,還原更為尊重、真實的教育氛圍。

通過心理劇,我們幫助學生說出了自己埋在心里,不敢在課堂上說出的心里話。原來憤怒到極致之后大吵大叫是每一個人難以控制的事情,原來懂得退讓不是輸了體面的表現,而是贏了胸懷的大智慧。原來我還可以這樣做,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完滿地解決問題。

(二)兩次心理劇的呈現層層遞進、層層深入

在呈現第二個心理劇時,為了突出更為強烈的對比效果,我特意請學生只排演變化的部分——處理問題時不同的溝通方式及故事不一樣的結局。這樣,也為本課節省了不少時間,提升了實效。

這兩次心理劇的呈現是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發展特點的。我力求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又給學生將自身感受投射到角色中個性表達的空間,賦予角色生命在課堂上呈現。先后兩次心理劇的呈現和表達,其實就是從學生意識到要好好說話,到學生初步學會說話技巧后借助心理劇來應用的過程。不急于將正確的觀點灌輸給學生,是因為陪伴學生探索的過程才是逐漸接納的過程。而只有實實在在地接納了,學生才能有真正的改變。

(三)初步嘗試在心理課制定活動“神圣法則”

此外,我在課前嘗試引領學生一起探討在活動體驗時應當遵循的“神圣法則”。最后我們達成共識:說自己的心里話,演自己的心事兒?!吧袷シ▌t”的再現,不僅給學生營造一個溫暖、安全、放松、受保護的輔導氛圍,同時還能約束學生在輔導活動中的行為。

猜你喜歡
心理劇小麗小明
淺析校園心理劇治療對家庭功能、家庭關系的影響
淺談運用校園心理劇解決小學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方法
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義探析與實施模式
小明系列漫畫小明篇
做不到
做不到
小財迷
要笑一整天
武大十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