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學科滲透中運用三步探究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

2018-05-10 09:49劉瑤尚豐劉俊紅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教學

劉瑤 尚豐 劉俊紅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使用三步探究的方式,通過聆聽《鴨子拌嘴》感受并體驗樂曲的音樂特點及可愛的鴨子形象,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并通過卡通形象理解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在樂器的表演展示中滲透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滲透并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教學;傳統打擊樂

一、研究緣由

音樂是一種陶冶情操的審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思維能力,并促進審美能力的發展。本課使用的作品為作曲家安志順取材于《西安鼓樂》二度創作的中國民族打擊樂合奏曲《鴨子拌嘴》,作者創造性地運用民族打擊樂器不同的演奏手法,充分發揮每件樂器的獨特性能,通過音色、音量的對比變化以及自然節奏的模擬,奏出旋律,敲出情節,打出音樂形象,描繪了鴨子嬉戲的小景,活靈活現地勾畫了鴨子的性格和神態。

在人民音樂出版社二年級音樂教材中,《鴨子拌嘴》作為欣賞課讓二年級的學生進行學習。本文將以三步探究的方式,將心理教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合到音樂學科教學目標當中。

二、研究過程

(一)教學目標

1、課例教學目標:

1.1通過聆聽《鴨子拌嘴》感受并體驗樂曲的音樂特點及可愛的鴨子形象,加深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并通過卡通形象理解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1.2通過情景創設讓學生展開想象,并用表演的形式感受樂曲。

1.3通過聆聽學習,感受樂曲情緒,能用打擊樂器進行樂曲中簡單片段的模仿、演奏。

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點:

2.1通過對樂器的表演展示滲透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

2.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滲透并加強學生“團隊精神”能力.

2.3通過對樂曲中鴨子拌嘴故事的學習滲透“寬容”的積極品質。

2.4通過感受音樂和表演愉悅學生身心健康。

3、可持續發展教育滲透點:

3.1建立友好協作的同學關系,樹立正確價值觀。

(二)課前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1、分組調研

分五組分別調研學習小镲、小鈸、木魚、雙響筒、鑼的發聲特點和演奏方法,以學習卡片的方式完成學習。

2、自主學習

在完成樂器的認識后,練習不同難易程度的節奏。

(三)課中探究

1、導入

1.1出示唐老鴨的圖片,分組展示課前探究的成果

引導學生復習和認識木魚、雙響筒、鑼、镲、小鈸五種樂器,使全體學生能夠分辨樂器不同的音色,并可以大家用手當做樂器來進行簡單的節奏練習。

1.2樂器聆聽,音樂之樹游戲

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記住每一樣樂器的音色和樣子。

游戲規則:幫助大樹成為音樂之樹就需要完成猜猜我是誰的游戲,老師播放樂器的聲音,同學們找到聲音對應的樂器,并把樂器貼到我們的大樹上,全部答對了就可以讓大樹成為音樂之樹了。

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的大樹成功的成為了音樂之樹,聽音樂之樹在感謝你們呢(播放一段樂曲) 你們都聽到了哪些樂器呢?學生在答出小鈸和镲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你們覺得鈸和鑔這兩個樂器的聲音像那種小動物呢? 引導出:鴨子,那這兩種樂器像鴨子什么動作的聲音呢? 引導出:小鈸的聲音像鴨子翅膀扇動的聲音,镲像鴨子說話的聲音。

1.3引入課題《鴨子拌嘴》

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你們覺得鈸和鑔這兩個樂器的聲音像那種小動物呢? 那這兩種樂器像鴨子什么動作的聲音呢? 引導出:小鈸的聲音像鴨子翅膀扇動的聲音,镲像鴨子說話的聲音。那我們就要來欣賞一首打擊樂作品叫做《鴨子拌嘴》,這首樂曲是由安志順老先生用小鈸 鑔 鑼 雙響筒 木魚 等等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創作一首描述小鴨子形態和聲音的打擊樂作品。

2、新授

2.1分段聆聽學習,深入體驗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將《鴨子拌嘴》分成了四部分,通過多媒體視頻的直觀手段結合生動形象“講故事”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故事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分段學習中,將知識點融入到音樂中,針對每一個節奏知識點進行單獨、細致的學習,并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對故事的理解樹立學生團結友愛的價值觀。

3、鞏固

3.1復聽歌曲,整體感受

在完成分段學習后,結合動畫完整欣賞《鴨子拌嘴》同時提問學生作品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讓學生初步理解樂曲結構概念。

3.2拓展聆聽

通過觀看不同版本演奏的視頻,意識到同一種音樂,可以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3.3知識拓展,展示表演

通過對樂器的表演展示滲透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滲透并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課上給學生分組排練時間,在排練期間給予指導,根據時間請學生到臺前表演。

4、小結

對學生的表演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布置課后探究內容。

(四)課后探究

課后探究內容將課中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再創作,為學生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

1、運用今天學習到的樂器演奏方式,發揮想象力,創設新的情景,用樂器創作4-8個小節的對話。

2、課后以小組的方式,尋找中國傳統樂器,完成樂器學習卡片,在之后的課中為大家進行介紹。

三、結語

心理健康的關鍵在于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高低程度也取決于人格的完善。音樂在陶冶性情,完善人格方面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早在西周的“六藝”教育中,就認為“樂所修內也,所以修外也”。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音樂欣賞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樹立音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

結合本課的心理教育點,可以從小學生開始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發揮音樂欣賞教學的特殊作用,便可以真正的把音樂融入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中。

參考文獻

[1]閔惠芬二胡藝術的美學研究[J]. 張前.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10(04)

[2]論昆劇《傷逝》非傳統音樂元素的實驗運用[J]. 肖陽. 理論與創作. 2006(04)

[3]1945年以來的西方現代音樂與我國音樂創作的關系[J]. 鐘子林. 人民音樂. 1984(10)

[4]民族之音 古樸高雅——介紹《仿唐樂舞》樂曲一二[J]. 孫爾敏,李鳳山. 音樂愛好者. 1984(02)

[5]談《仿唐樂舞》[J]. 何昌林. 人民音樂. 1983(03)

[6]《散步》——合作探究[J]. 利錦云. 語文教學通訊 2005年11期

[7]生本課堂理念下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J]. 李光年. 珠江教育論壇 2016年04期

[8]音樂課堂有效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J]. 雷光成. 考試周刊 2018年92期

[9]讓合作探究走進課堂教學[J]. 查建樓,許莉.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5年20期

猜你喜歡
小學音樂心理教學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