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愛育生“話”成長

2018-05-10 09:49王新偉

王新偉

摘要:愛、理解與智慧,是教師的基本素養。于學生的教育應智慧行之,作為教育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服務”。就讓我們一起用愛“護航”學生成長,服務、幫助這些迷失的孩子找到正確的回歸之路吧!

關鍵詞:情感鏈接;探究家庭環境;靜待改變;用愛護航成長

愛、理解與智慧,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備,尤其是班主任。人們常說:“沒有當班主任,就不能享受更多的樂趣?!边@話是對的,但也只對了一半。因為班主任賦予教師的不只是樂趣,更多的則是豐富的教育智慧。只有當了班主任,你的教育思考才會更深入,對教育的理解才會更深刻,你的教育情感才會更充沛,你的教育技藝才會更嫻熟。于學生之愛,更是班主任的一份天職,若能用愛“護航”學生的成長,更是學生的一份小確幸。

【案例背景】

范范的父親常年忙自己的生意,對這個兒子的照顧全由媽媽一手負責。而媽媽的教育卻是恩威并施型的,要說愛孩子愛的很“投入”,當看到孩子表現乖的一方面時,孩子要什么就給買什么;但是,孩子表現不乖時,又調皮搗蛋,與其他小朋友打鬧發生矛盾時就是往“狠”里打,典型的棍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按常理講,中國自古老一輩的教育觀念沿襲至今沒有錯,但是問題就出在有時媽媽是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就會把孩子打的過狠,孩子內心受了創傷,造成孩子略有輕度自閉和多動、焦慮的嚴重問題。當范范的父母看見范范的確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間少了,發生的矛盾少了,可是問題卻來了,就是曾經的可愛的小范范也逐漸消失了,變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或者一玩就會情緒易著急易怒狀,而且嚴重時還有頻繁嗽嗓子、抽擺頭的習慣。

【案例描述】

班內有個小男孩范范,上課沒有一分鐘能坐住,要么搞小動作,要么趴桌上成大趴態,提不起一點兒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經常以“我想和他玩”為由和同學打起來;不過,只有寫字這一項還是值得老師夸贊。于是,我找他談話,拋開寫字不說,我總要從他的課上要能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坐姿端正諸多方面進行細致耐心的溝通。每每一說他,他總裝作一副可憐蟲之態,好像被批評的不該是他,如果在接受批評時過于緊張,就會頻繁嗽嗓子、抽擺頭。這對我這個無比喜愛他的老師來說,每次批評他時我的心情非常復雜。一個8歲(三年級)的孩子,本該是陽光快樂的,卻成了今天這樣的焦慮、多動,還伴有輕度自閉的狀態。我決心幫助他,幫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重新找回自己,重拾信心,力求上進。

【教育過程】

一、建立情感鏈接、走進小世界

自從了解到范范這種問題之后,我對他的教育似乎找到了出口。對于略懂心理學的我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的內容封閉與焦慮的問題。鑒于他也任何一位同學都不能和諧玩耍在一起,我就讓自己成為他的玩伴,給予他“特權”就是,平時他在班級中的玩伴只能找王老師,就這樣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一對。而且,我還與他約定作為我的小密探,幫我觀察班內發生的大事小情,每日一匯報。就這樣我們,我們的“合作”便開始了。起初,我仍是擔心他會不會聽我的安排,果然,我去哪他都能主動和我去哪,并能主動幫助我抱作業,拿物品等,典型的一個小跟班,我有時會因他毛手毛腳的可愛的萌態而笑他,他卻不懂老師為什么會笑,只是跟著我傻笑;又有時,我們倆人都在教室,我判作業他就靜靜的坐在教室看書,時不時的偷窺下教室內發生的動靜,拿個鉛筆連寫帶畫的悄悄記錄下班級發生的大事小情,找放學后的合適時間認真的向我匯報。還別說,經他這么一匯報,我才發現自己忙的忽略了我的一些學生的動向,還真不能小覷。漸漸地,日子久了,我們彼此間的信任越加濃厚,他變成了一個小暖男,有了笑容,抽擺頭的次數少了,焦慮的外顯狀態少了,而且他要我給予他的一個特權是,每天下午放學后都要和我這個“王媽媽”抱一下,他才可以心安的回家。而我們的這個擁抱,便成了學校門口處的一道靚麗的風景。而這一切的改變,緊緊是她找對了一個愿意相信他,聽他傾訴的人。

二、探究家庭教育環境、施以指導

我的教育在范范身上逐漸收獲成效后,他的母親親自來找我道謝,被我拒絕了,我微笑著對她說,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對于孩子的教育小施訣竅,能換得他的大改變也算是教育的魅力。她的媽媽非常認同我的教育方法,接下來,我也給她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為她推薦了一本名為《兒童發展》的書,書中明確寫著:家庭是兒童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發展背景。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兒童發育緩慢,在準備獨立之前,需要多年的支持和教導……其他環境也會塑造兒童的發展,但沒有哪一種可在力量和影響范圍方面與家庭相提并論。為了更好的配合老師的教育,她強烈要求要帶來范范的爸爸一起聽聽我的建議。于是,就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后,有了我們這樣的對話。

老師:您二位平時在家的聊天話題是什么?

家長:幾乎無話題,基本不聊天,如果有關范范與小朋友發生矛盾問題時,沒聊幾句就吵架,氣氛比較緊張。

老師:那對孩子發生的問題無法進行交流時,怎么辦?

家長:問題只能擱置,或者爸爸瞪孩子幾眼,再嚴厲批評幾句,最后生氣一走了之,索性不管了。

老師:媽媽怎么辦?

家長:把孩子關進自己的房間,進行暴打,直到承認錯誤為止。然后,站墻邊保證下次不再范相同的錯誤。

老師:媽媽,您覺得這個方法有效嗎?

家長:開始有效,但慢慢的就成了現在范范焦慮,多動的樣子。

老師:可見,這種教育方法還是失去了教育的意義。教育,應該是在教育過后,讓受教育者明確知曉自己的錯因,下次避免發生此類錯誤,多加引導,使受教育者適時規避矛盾或錯誤的發生,才可生成成功而有效的教育結果。

家長:恍然大悟,都回憶了下,好像每每對范范的教育都是先火冒三丈,責備孩子怎么會這樣不長記性,都沒有來得及問孩子為什么會犯錯的錯因,然后就是一頓“吶喊或毒打”……

最后,我告訴二位家長的是:家庭,是兒童在試錯后可以逃離到達的安全避風港,也是一個滋養兒童形成易錯人格的基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缺失了最基本的溝通,交流的渠道了,那么,教育往往就變了味道。易讓本來就把握不好自己情緒的家長失控,只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問題兒童進行所謂的“管”。結果,只能是越管問題越大,或者是孩子闖更大的禍,或者是孩子變得性格孤僻,自我認知的缺失,自我否定人格的形成。

范范的父母在聽取了我的一些總結之后,也表態決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力爭在范范出現問題時能夠冷靜處理。先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再談教育的方法。

有了我們的這次交流,我的觀點得到了二位家長的認可并達成了共識,決定共同為孩子創設一個和諧平等的家校教育環境。

三、多方面關注,靜待改變

了解范范的家庭教育后,我深知要想轉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言一行能做到,我必須給他更多的愛與寬容。

(一)我對他的關心就從課堂開始。于是我利用課上提問他最簡單的問題,這小范范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思,每次回答問題都可妙語連珠,聽的同學左一驚又一笑。其次,再談作業,我啟用他當小組長,他的書寫速度不斷提升,字跡工整,收作業時很是有模有樣,特別負責,我也是默默點頭,我倆會心一笑。有時,他大趴在桌上故作休息時,我也佯裝嫌棄他的樣子給個眼神,他能倏地一下子做好,又不好意思的抓抓耳朵,這小動作擺明了是自知理虧,不該課堂如此丑態。時間是印證一切最好的證明,在一次次的教育之后,范范的成績穩穩的位居班級前列。能夠有如此大的變化,只因他覺得老師對他的認可,老師對他的關注,老師對他的喜愛,老師對他的……聰明如他。想必,只有懂得種花的人,方可待得花香,見之芳華。

(二)我對他的教育是安排個好朋友給他,陪他快樂成長。班級內的同學看到范范的改變都原諒了他以前的過錯。但想真正和他成為朋友的人卻依然寥寥無幾,我曾試圖問過幾個學生,得知孩子們內心的擔憂后,我選擇了一位最讓我放心的體委和他進行一對一幫扶,“捆綁式”結友。此后,范范不僅有了我這位王老師作為他的鐵桿好友,又多一位新朋友。他很是感謝我,末日放學抱我時悄悄的對我說“謝謝您,王老師!”,我便笑著會意了他的感謝。在后來的日子里,范范總能在課間完成作業之后第一時間跑到高高那里去看他讀的新書,研讀的勁一上來,強烈要求高高帶他一起讀。不僅如此,回到家時還要求媽媽也要給他買同本書,激發了他的閱讀興趣。又有時,范范課間沒有寫完作業,高高就跑過去在旁邊靜靜指導,給予思路的啟發,此刻范范是別樣的開心,仿佛有了神助一般,書寫速度提升,思維敏捷,很快就能交作業了。然后,兩個小伙伴一起去玩了,長久以來并未發生矛盾。

(三)某日范范生病了,媽媽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堅決要送到學校來上課。我深受感動,感動于作為母親的對兒子的嚴愛,感動于范范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以往的“小淘氣”,現在變成了“小懂事”。那一次,我親自給他倒水,拌藥照顧他,俗話說:真誠所摯,金石為開,他真正感到了我如媽媽般的對他的關愛,從他的眼神中我讀出了他內心的感動。而那一刻,我的內容無比的溫暖,竟然眼眶濕潤了,可憐小家伙的不易,理解了小家伙的內心,受到了小家伙的那份篤定改變的信念。

四、用集體之愛,助健康成長

要知道,同學的幫助對一個特需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無事不助。在看到范范的不斷進步過程中,同學們對他的抵觸情緒慢慢淡化,借此機會,我決定將范范大膽的“放回”學生中間任其自由成長。通過我的觀察,我會發現喜歡和范范一起讀書,交流的同學越來越多,他也時常帶來不同的新書與大家分享讀后所獲,慢慢大家覺得他的知識很是豐富,給予了很多好評。如果遇上誰特別喜歡他的書,想借回家看看,他總能欣然答應,雖然他只對同學說了一句“給你看吧,可以的?!?,可是同學們的一聲聲“謝謝”早已溫暖了他的心田。

【教育成效】

如今的范范早已重拾自信,樂觀的小模樣很是燦爛。不僅如此,他的小愛心蓬發,每每有同學因任何小意外受傷,他總是強烈要求攙扶“傷員”送進學校醫務室,每天不忘在教室內為其提供幫助。班級內的大事小情他依然記掛于心,總是不忘提示大家應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大家都“嫌棄”稱他為“副班長”,他也是傻傻一笑.....能夠秉承一顆誠心,愛心施予同學,用實際行動一改往昔在同學心中的舊時印象,在蛻變與成長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不斷傳播正能量。

【教育反思】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沒有絕對的好壞,兩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只要我們老師愿意去關注他們,用心去教育他們,不讓一個孩子掉隊,那么,他們也會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好學生”。而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特需生,多用智慧去引導感化他們,使他們重拾自信,遠比簡單評價,批評,其成長的進步來得更快!如果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那么教育最大的成功莫過于“教育出育返”,就像現在的范范這樣,又有誰能想到呢?當教育變成一種被教育之后的自覺教育,無論是對己的嚴于律己,還是對他人的提示,都是教育成效的最終產物。

作為教育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服務”。就讓我們一起用愛“護航”學生成長,服務、幫助這些迷失的孩子找到正確的回歸之路吧!

參考文獻

[1]《兒童發展》(第八版).

[2]《優秀班主任煉成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