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有效的溝通,搭建教育的橋梁

2018-05-10 09:49屈紅慶
關鍵詞:溝通方法策略

屈紅慶

摘要: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師生之間離不開溝通。而老師和學生間的有效溝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溝通可以使老師全面、有效的了解學生,發現教育鍥機,進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時,良好的溝通,使學生覺得教師是朋友,就會和老師走的很近,愿意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勇于敞開心扉。

關鍵詞:教育;溝通;策略;方法

學校是一個特殊的教育平臺,從事基礎教育的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比較簡單,如何讓學生在和教師的交往中,能夠理解教師的心思,教師如何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做到師生心有靈犀一點通,有效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溝通是維系師生和諧、表達師生情感的媒介;是促進班級建設,家校合一的橋梁;老師和學生間的有效溝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可以使老師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學生,洞察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能夠發現點滴的教育鍥機,進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同時,良好的溝通,使我們的學生覺得這個教師是平易近人的,能夠把他作為朋友,這樣他就會和老師走的很近,愿意把自己的心聲說出來,愿意和老師言無不盡,敞開心扉。

既然溝通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進行溝通,讓溝通成為聯系師生的紐帶,維系師生和諧、表達師生情感的媒介、促進班級建設、家校合一的橋梁,是需要藝術的研究一下了。

我認為良好的溝通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溝通要講究策略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到成熟的學生,一進入校門,他們面對的就是由老師、同學組成的小社會,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不流露出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一次次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是不能熟視無睹的,如何讓學生樂于接受,就要用到溝通的藝術了 。

(一)尊重

尊重是溝通的基礎,他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放下“師道”的尊嚴,不要把學生當成教師獲取業績、成績的唯一工具,即要因材施教,又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他們自我意識在不斷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許是非常幼稚、任性、可笑的,不要小看這些幼稚、任性、可笑的言行,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進而得到尊重??吹竭@些,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彎下腰、蹲下身子,降低自己的姿態,同學生保持一樣的“高度”,便能將自己擺上學生的位置,用他們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他們的思想方式來思考問題,用他們的感情理解周圍的事物。這樣打破了“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變過去居高臨下的“俯視”學生,為抬頭“仰視”學生,用換位的方法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樹立平等、尊重和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接受你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化為自己有效的行動。

(二)真愛

愛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僅僅彎下腰,降低海拔,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也許會認為老師是在做樣子,但是不是出自教師的內心,他們還在打著問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 要用愛來到打動學生。我們都知道教育是愛的藝術;教育的魅力是愛的魅力。在班級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對會學生的心靈產生深刻的影響。上課時教師的一絲微笑,往往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會感到一種親近。學生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教師用關注的眼神提醒學生,即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又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教師適時適度的對學生表揚和鼓勵的言語,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會使學生信心倍增,他們會想到一定爭取做得更好。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輕撫的摸頭、一臉會心的微笑……,無不是愛的真情的流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心的體驗,才能領悟深刻。

二、溝通要講究方法

我們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每個人的情緒狀況、學習狀況、精神狀態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時間情況,采用不同的溝通的方法。

(一)課前課后的問候式交流

問候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到校后問候一聲:“昨天的內容都學會了嗎”、“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昨天晚上,媽媽給你做了什么好飯,吃的香嗎?”這種問候是從生活學習上的關心;下課后在操場上與學生相遇,告訴他們課間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從活動中給予問候和關心;學生生病了,打個電話,了解一下病情的情況;學生做錯了,你輕聲輕語的教導而沒有當眾指責……,這樣的情景,在教師生涯中比比皆是,你會看到,你的寥寥數語,隨時使學生感到你把他放在心上,使學生時時因你的問候而感到溫暖和關懷。費時不多,三言兩語,而對于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很有效果。

(二)面對面溝通

面對面的溝通,是最常見、最直接、最傳統的溝通方式。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些問題是不能當中表達溝通的,例如:有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是獨自的行為,我們就應該采取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師生直接面對面溝通時,一定要真誠,面帶微笑,不要讓學生產生畏懼的情緒,像和學生聊天、拉家常一樣,溝通的效果可能會立竿見影。這種溝通與交流要像同學之間、好朋友之間那樣親切自然。這種溝通隨時隨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溝通,力爭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用團隊的力量進行溝通

在班內多組織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自由組合,有目的的讓他們找到自信心,讓他們懂得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如:舉行一次拔河、跳繩等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遵守紀律和遵守活動規則的重要性,在活動中還應做到齊心合力、團結一致方能取勝,用大家的愛心去喚醒他們那顆無組織、無紀律的渙散之心。同時有意識的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幫他們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和作用,使他們每時每刻都體會到大家的關愛,讓他們感覺到集體的溫暖,從中樹立遠大理想,揚起美好人生的風帆。

(四)多種途徑促進家校間的有效溝通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但我們也絕不能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且小學生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家訪、家長會、電話聯系等渠道,多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讓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共創優良的育人環境。

微信的使用是教師溝通的又一有效的手段,相當于“家訪天天有,家長會每天開”?!拔⑿拧睘閷W校和家庭搭建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體現全社會、全方位、隨時隨地關愛學生的新理念。

相信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通過各種途徑的有效溝通,必將會很好地解決許多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有效溝通,就必然能促進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或者說,有效的溝通,有利于有效的交往,在沒有心靈隔膜的交往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共同的歡樂。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就能更加順利地駛入成功的港灣,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也一定能提高,相信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的溝通將不會成為難題。學校也將會和學生一樣開心、愉快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教師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2] 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8.80-88.

猜你喜歡
溝通方法策略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