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趨于平靜消除雜念

2018-05-10 09:49吳瑩
關鍵詞:交流班主任家長

吳瑩

1.背景資料

小A,女,8歲,二年級。小A在班中成績較差,上課總是走神,總是完不成班主任留得作業。她比起同齡的孩子稍顯成熟,但個人衛生差,不和群,也從來不和同學談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班主任曾經找我聊過,班里總是出現丟東西的現象,經過老師的慢慢查詢,才發現是小A所為。她總是偷拿別人的東西,鉛筆、橡皮、小貼畫,甚至課外讀物、小吃等。而且每次問她,她都不承認,都說自己是撿到的。因此同學們都叫她小偷,都躲著她。導致她與同學關系很不好。

2.來訪者自述

而在后來的交流中,小A 還透露。她曾經看見小伙伴的尺子特別好玩,就偷偷拿回了家,媽媽問的時候,她說是在路上撿到的。但媽媽夸她眼睛好使,而沒有批評她。這之后她又做了同樣的事情,但都沒人發現過,或者告訴她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強,見到新奇的、喜歡的東西總是愛不釋手。加上孩子們的思維總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夠清楚地區分“自己的”和“別人的”這兩種概念,一不小心就會把別人的東西藏起來據為己有。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這種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3.原因分析

由于小A家庭不富裕,她的零花錢比較少,上學后她的虛榮心得不到滿足,買不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其他同學又有時,就只能用偷這種方法來減少自己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滿足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

小A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經濟的來源主要靠父親在外打散工。母親在家照顧她與小她三歲的弟弟。母親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的方法也不多樣,和祖祖輩輩的傳統方式一樣。媽媽除了要照顧弟弟以外,還要照顧家里里里外外的家務。小A家距離學校較遠,她從學前班開始就住宿,每個星期回家一次。小A在家中得不到更多的關愛和關注,所以內心嚴重缺乏父母細致入微的愛護,行為上更是缺少父母有效地管理。

由此,她陷入了不良行為的惡性循環之中。

4.輔導過程

①、進行溝通,認識嚴重后果

在與小A的溝通過程中,我讓她觀看了很多事實錄像,讓她自己去親身感受偷拿別人東西是一種犯罪行為,讓她知道這樣做的嚴重后果。并在她內心深處埋下是非觀念,幫她樹立改正這種不良行為習慣的堅定信心。

②、與班主任及時溝通,了解孩子動態以及變化

我與小A的班主任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一起幫助小A進行改正。在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史老師告訴我,小A在班中的表現有了一定的進步,開始試著和同學們交流。在談話后的一天,小A將又一次忍不住偷到的東西交到了我手中,并自己對自己進行了小小的懲罰,還向我保證:“老師,我知道我這樣做不對,我不想以后同學們叫我小偷,我會改的?!蔽医璐藱C會進行進一步的教育,夸獎他這樣做的很多,而且讓她把東西還給那位同學并向那位同學道歉,她在猶豫了片刻之后就點點頭走了。

就這樣,情況慢慢好轉,時間從幾天變為十幾天,又從十幾天變為一個月,知道消失。

③、及時了解家長的處理態度

在與小A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媽媽對孩子的表現根本一無所知,甚至表現的很驚訝。因為父母都是農村人,對這樣的行為很是排斥。小A的父親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二媽媽除了照顧家庭之外,還要照顧小弟弟和年邁的奶奶。我與家長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家長知道她的教育、她的愛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并將整個實施計劃告訴家長,我們一起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也希望家長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多的照顧孩子,更好的愛孩子,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護。

5.效果與反思

有一本書叫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里面這樣講到:父母要想做好孩子的心理醫生,首先就要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并且要做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追本溯源都會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首先要做好“老師”,然后才能教好“學生”。

孩子的行為也許是無意識的,因為在她年紀尚小、還沒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時候已經開始了這樣的行為,她只是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帶在自己身邊。作為一名教師,如果發現了這種行為只是一味的批評教育或者能制止這種行為的再次發生,但是對于孩子而言傷害是一輩子的。而且復發的幾率會很高。

“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是教師必備的修養?!弊鳛榻處煈冀K堅持用情感去架設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用尊重、信任、體貼、關懷去對待每一名學生,在教育上盡職盡責。從而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內心深處。

猜你喜歡
交流班主任家長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班主任①
家長錯了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我們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