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暴力溝通的藝術

2018-05-10 09:49王婉
關鍵詞:回族長頸鹿案例

王婉

案例背景

一天中午,我正在班級進行分飯的時候,一個小女孩小J匆匆從座位跑到講桌前,由于我當時戴著口罩和帽子,面前還排著不少等待盛飯的學生,所以小J的話我沒有聽清,我看小J面露難色,又顯著比較慌張失措,于是趕忙停下了手中的分飯工作,問道:“怎么了?”,小J說“老師,小H用筷子夾著一塊豬肉在我眼前晃,我不能吃豬肉?!痹谛說完的一剎那,我感覺腦袋一空,猛然間想起了小J是回族。

案例過程——思路

由于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已經是五年級,班級這個回族的孩子也已經習慣了每天就餐時候的一系列流程,如果有她不能吃的飯,那么她自己會拿著飯盒專門去清真處打飯,然后回到班級吃,如果飯菜都是她可以吃的,那么她就作為班級“普通”的一員加入到盛飯的行列,我對這種情況和班級的孩子們一樣都已經習以為常,小J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而且膽子比較小,總是不聲不響的,如果你不去注意,甚至很難在班級發現她。小H是一個活躍的男孩子,愛玩愛鬧,坐在小J的前面。

想到了他們是在一個班相處五年的孩子,對彼此都應該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小J是回族這件事,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不知道的,想到了小H的“明知故犯”后,我感到非常的生氣,當場“勒令”小H要對小J道歉,小H照做了,但是明顯感覺他不是情愿的,反而小J卻非常高興,并原諒了小H,看此情景,我讓班級同學一起為小H勇敢的道歉鼓了掌,小H看到此情景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案例過程——方法途徑

本來以為這個問題已經處理完畢了,但是后來想到小H的有些不情愿的道歉后,我還是決定將這個問題再次拿出來,于是在吃完飯之后我將小H再次叫過來,問他:“你知道小J是回族嗎?那你知道回族是不能吃豬肉的嗎?”得到的都是小H肯定的回答?!澳悄阏f說你這樣做是為什么?”“老師,我只是覺得好玩?!?,聽到小H的話,我瞬間明白了,孩子由于對于民族的風俗習慣差異性沒有敬畏的心理,導致了此次事件的發生。于是利用中午吃完飯的時間,我也查閱了相關的資料,準備“以理服人”,于是下午在班級針對五十六個民族中比較典型的幾個進行了交流,讓孩子們在和老師的交流中思考,從服飾到風俗再到飲食習慣,在交流中沒有刻意的挑選回族,但是在交流完畢后讓同學們自由發言,去感受民族之間的差異性,并做到民族間的風俗習慣的尊重。課下我又找到了小H,問他剛才在班級同學的交流中,有沒有什么啟發,小H低著頭和我說了他對尊重的理解,“那你現在有什么話要對小J說嗎?”雖然我沒有聽見小H說了什么,但是我看到了小H走過去給小J深深的鞠了一躬。

案例過程——效果

發生在班級的真實事件,由于兩次道歉導致了不同的走向。也讓我深思這次“突發事件”的處理,就像馬歇爾·盧森堡說的,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要改變別人和他們的行為,使之符合我們的標準,而是要建立以誠實和友愛為基礎的人際關系,最終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就像我和小H溝通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想要他收回自己的話,或者僅僅是對小J道歉,而是希望能夠后通過這件事引導班級的同學們友愛,懂得尊重,這樣才能處理好班級同學們之間的關系。

但是明顯我和小H的第一次溝通宣告無效,或者是一次失敗的溝通,小H的內心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甚至覺得這可能就是一個玩笑,但是老師卻“大張旗鼓”的批評了他,他的心里滿是不樂意,第一次的道歉也是做了一個樣子。

但是當我讓班級同學為小H勇于道歉的行為鼓掌時,小H的內心第一次發生了變化,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可能是出于對道歉沒有用心的羞愧,可能是因為班級同學的寬容。這時我作為老師發現了小H的需要和請求,他需要被尊重,被理解,但是我的溝通恰恰忽略了這個需求,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希望通過下一次的有效溝通進行彌補,所以我選擇了典型民族的風俗習慣作為切入口,讓孩子們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感受民族習慣的差異性,也讓小H能夠在一個開放寬松的環境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當眾的批評和指責。我們互相發現了對方的需求,而當他的需要被滿足后,也做出了自發向小J道歉的行為,這樣使我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案例反思——理論認識

給予和接受的語言是我們天性的語言,它表達了人類的共同需求,告訴我們什么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這種溝通交流的方式使我們相互之間更容易給予或者接受幫助——享受生活、豐富生活。

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沒有學到自己天性的語言。千百年來,我們大多數人都在說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讓人很難愉快地給予和接受。它只能滿足我們部分的需要,而使這個世界充滿痛苦,這其中包括我們課堂上的諸多矛盾與沖突。為了生動形象,我們把這種語言被稱為“豺狗式語言”,這種語言充斥著批評、標簽、責備和各種要求,因此讓人感覺毫無樂趣,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的說話方式。即使我們一而再地發現這樣說話并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時候甚至會把情況搞得更糟糕。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重新發現和學習表達給予和接受的語言。使用這種語言,我們就很容易把那種具有破壞性的、阻礙生命連接的豺狗式信息轉變成服務于生命的語言——有助于滿足人們需要的信息。

這種表達給予和接受的語言有很多名稱,其中包括:非暴力溝通、愛的溝通、心靈之語。為了生動有趣,我們把這種語言稱為“長頸鹿語言?!?/p>

之所以稱為長頸鹿語言的原因如下:

長頸鹿是所有陸地動物中,心臟最大的動物,而這種語言就是為了讓我們聯系到自己的內心——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長頸鹿很高,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視野寬廣,能夠看到多種滿足需要的方法。長頸鹿不會局限于一種角度去看待問題。因為看得遠,它們能夠看到自己所做的選擇對當前和未來的影響。

長頸鹿愿意“伸出自己的脖子”——說出自己內心想法和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照顧別人,傾聽他們的想法。這要求它們要有開放的勇氣,傾聽他人說了什么,以及他人對我們所說的反應。

所以說長頸鹿是視角包括寬廣的視野和一顆強大的心——思想和感情的結合。[1]

案例反思——實踐經驗

長頸鹿語言有助于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需要同樣關心,傾聽自己和別人內心的聲音。在任何互動溝通中,至少有三點可能聯系到我們的生活:我可以選擇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可以用心傾聽別人,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或者選擇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當我們用長頸鹿語言和別人交流時,我們不停地在表達自己和傾聽別人之間來回互動。無論是傾聽還是表達,我們要關注以下四種信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當我第一次“命令”小H向小J道歉的時候,顯然我沒有體會到小H的感受,更沒有顧及到他的請求和需要,所以這種交流的方式就變成了“豺狗式”語言,即使我自己并不想要這種溝通的結果。

溝通的內容90%在于目的。長頸鹿語言的目的就是連接自己以及他人,為找到方法滿足共同關注的需要而進行對話。我們的話語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系的有效圖途徑。沒有清晰明確的目的,即使再嫻熟的表達技巧也是空洞的。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真誠地給予和接受,那我們就會盡量時刻關注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此同時,我們也會想要了解別人的感受和需要。這才能夠實現最終的非暴力溝通,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蘇拉·哈特,維多利亞·霍德森 著 楊潔 譯 《教室里的非暴力溝通》,66-68,華夏出版社,2015年5月

猜你喜歡
回族長頸鹿案例
樣板案例
不要小看長頸鹿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設計
長頸鹿的煩惱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長頸鹿
長頸鹿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回族文學》2015年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