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撥開烏云,還孩子一片陽光

2018-05-10 09:49李陽陽
關鍵詞:自卑感單親家庭自信

摘要: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中指出,學齡期的兒童,都多多少少的會存在勤奮感對自卑感的沖突。該階段的兒童如果能順利的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沒有自信,甚至會產生消極和自卑的心理。而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這種沖突更為明顯。

關鍵詞:自卑感;自信;單親家庭

一、背景描述

當今社會,離婚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根據國家民政部統計,2008年全國共有1149.9萬對夫妻結婚,而離婚的夫妻則有226.9萬對。每5對佳侶新婚燕爾之時,就有一對夫妻分道揚鑣。而如果把研究對象縮小到大城市和經濟發達省份,離婚比率會更高。因此,在學校中我們也經常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新版《教育學》中提出,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發育和人格形成有不良的影響。青少年犯罪成員大多數來自于父母離異或感情不和睦的家庭。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中指出,學齡期的兒童,都多多少少的會存在勤奮感對自卑感的沖突。該階段的兒童如果能順利的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沒有自信,甚至會產生消極和自卑的心理。而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這種沖突更為明顯。

“我沒有朋友!我不想跟任何人交朋友!我恨你們!我考試沒得100,沒人喜歡我!我跟你們絕交!”這些話就有出自于我所教的一個一年級學生之口。

對這個孩子的第一印象還是在剛開學時,我和孩子們都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學校,孩子們的眼神里大多是透漏著興奮和茫然,興奮著上學這件事,茫然著什么是上學。但是,一個孩子的眼神觸動了我,那不是興奮,也不是茫然,而是一種不知所措的不安與恐懼。但是下課出了教室,見到我之后,她卻很有禮貌的沖我揮揮有些臟兮兮的小手,說了一句很有禮貌,卻也很客氣的“老師好”。我沖她擺擺手,也說了一句你好,孩子就低著頭跑了。我心里一直很納悶,今天開學,孩子們都穿著最漂亮的衣服,怎么這么懂禮貌的孩子,小手和小臉都臟兮兮的?孩子的眼神里為什么會透露出那種不安和恐懼的感覺呢?但由于一些干擾,我沒有去細想,這個孩子的事情就漸漸淡忘了。

第一個學期進展到一半時,我出了一份單元的練習對學生近期學習狀態進行檢測,但是,讓我感到奇怪的是,以前測試一直都得滿分的她,這次突然不及格了。原因導致的孩子突然有了這么大的變化?而且,孩子在接到不及格的試卷時,臉上沒有絲毫的變化,她到底在想什么?突然,我又回想起來,開學時那個有點臟兮兮卻很有禮貌的孩子不就是她嗎?種種疑問終于讓我下定決心,要找孩子的家長聊聊了。那天晚上,我找到孩子家長在校訊通內留下的聯系方式,撥通了孩子家長的電話。接電話的是孩子的父親,剛聽到聲音是我有些詫異,接觸了那么多家長,一般與我溝通交流孩子情況的都是母親,極少數是父親。詫異先放在一邊,我直接進入正題,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和孩子最近的學習狀態,以及孩子這次測試的情況。她父親聽完我的話,突然對我說,“陽陽老師,我老聽孩子念叨您,說很喜歡上您的英語課。孩子最近狀態是有問題,我不瞞您,孩子現在沒有媽,我管不過來?!甭牭竭@,我突然有點懊惱了,懊惱自己怎么這么魯莽,沒有先跟班主任溝通一下孩子的情況,就直接找家長。也懊惱孩子的父母,怎么能在孩子這么關鍵的時刻給孩子這么不好的影響。還在懊惱中,孩子的父親又對我說,“我跟孩子她媽離婚了,孩子歸我養,但是家里出了這么多事,我真不知道該怎么管孩子的學習,孩子以前不怎么用我操心,這段時間我也忽略她了?!甭犃怂L達半個小時的描述,我大概弄清了孩子的家庭狀況,也知道了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反差,我明白現在這個時期讓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去多為孩子著想有點強人所難,也不在我的管轄范圍之內,我只能在學校多關注一下這個孩子,多給她點關心和幫助,讓孩子心里能好受一些。

一個學期過去了,孩子在我們有意無意的關心下,學習成績總算是恢復了以前的狀態,我的心也稍稍平靜了些,認為孩子應該沒什么問題了,畢竟每次看到她時,她都是在對我笑。但是,這卻是我最大的一個疏漏。

一天中午,孩子們都放學了,我路過這個孩子所在的班,這個孩子一個人在教室的角落里嚎啕大哭。我進去的時候還有兩三個孩子在場,我聽到那個孩子沖他們大喊,“你們都走!我不想理你們!我不需要朋友!我也沒有朋友!我討厭你們!你們都走開!”孩子的哭聲和叫喊聲聽得我很揪心,我突然發現,原來這個孩子還是受了很大的傷害,看到孩子哭紅的雙眼,大顆大顆的眼淚,我忍不住了。我推開門支開了其他的孩子,輕輕的坐在她身邊,抱著她。她并沒有推開我,只是哭的更厲害了。本來還想說什么的我,一時什么都不想說了,只是抱著孩子,讓她趴在我懷里盡情的哭著。等到哭聲變小了,變成淅淅瀝瀝的抽泣后,我給了孩子一張紙巾,說,“傻孩子,看你那臉都成小老虎了!”孩子很認真的說,“Miss Li(孩子平時都這么稱呼我),不應該是小花貓嗎?”我說,“是啊,因為你比別人還花呢,所以你是小老虎,看你剛才跟小老虎似的,多兇??!”孩子低著頭,突然笑了,我知道時機來了,就問到,“乖,告訴我,你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為什么要哭呀?”她說,“Miss Li,我不想回家?!蔽覇査秊槭裁?,她竟然告訴我,因為她考試沒得100分,所以她不想回家。我當時很納悶,她這次考試得了98,分數不低啊,沒得100有什么關系呢?可是孩子卻很認真的跟我說,“我沒得100,就沒人喜歡我了,我媽媽也不喜歡我,所以都不來看我,我爸爸也不喜歡我,小朋友也不喜歡我,就因為我沒得100.”我試著問她,“楊**(她的同班同學,也是她的好朋友之一)不是你的好朋友嗎?她不是很喜歡跟你玩的嗎?”孩子卻很生氣的說,“我已經跟她絕交了!”“那王**呢?”“我跟她也絕交了!我現在沒有朋友!我不想跟任何人交朋友,我討厭他們,我恨他們!”孩子的話,讓我突然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了,孩子的心理已經出現了裂痕。我嘗試著問她,“誰說你沒有朋友的?我不就是你的好朋友嗎?我一直都很喜歡你的呀!”孩子很吃驚的看著我,“我都沒考100分,您怎么會喜歡我呢?我以為您肯定不喜歡我的?!甭牭竭@話,我暗自出了一口氣,畢竟還是小孩子,我說,“怎么會呢,我從來都不會因為你不得100分不喜歡你的,你看咱們班孫**,他一直都不及格,我也沒說不喜歡他??!更何況你以前還老得100分呢,我更不可能不喜歡你??!”孩子還是很認真的問我,“這是真的嗎?”我說,“騙你是小狗!記住,我就是你最好的朋友,知道嗎?不許說自己沒朋友?!彼荛_心的點點頭,告訴我知道了。這時她的班主任和小飯桌的老師也來班里找她,通過和班主任以及小飯桌的老師溝通,我知道孩子有些孤僻,自卑膽怯,暴躁任性,這三種特點正是單親家庭學生具有的顯著特征。

二、分析、解決問題過程

知道了問題所在,我及時的與孩子的父親又進行了一次長達兩個小時的訪談交流。

訪談期間,我也看到了作為父親,單身撫養一個孩子的無奈。其實孩子是個很懂事的孩子,但是現實的壓力和影響給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影響和沖擊,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與此同時,我了解到孩子雖然不太愿意與同齡的孩子接觸,但是孩子很喜歡和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玩,尤其是很喜歡和高大、溫柔的人相處。孩子在2歲時母親就離開了,這個時期正是自主對羞怯的沖突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學會了走路,并且能夠充分地利用掌握的語言和他人交流。兒童開始表現出自我控制的需要與傾向,渴望自主并試圖自己做一些事情。兒童這種對權利和獨立性的渴望常常與父母的要求相沖突。這時,父母要允許兒童自由地探索,給予適當的關懷和保護,幫助兒童形成自信心。如果父母對兒童一味的嚴厲要求和限制,會使得兒童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過多的懷疑和羞怯可能會導致個體一生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

在本案中,這個孩子就是在2歲時,父母離異,父親過度關心保護,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缺乏自信心。孩子孤僻任性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造成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安全感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要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要多鼓勵激勵孩子,讓孩子自信起來,同時,也要讓孩子多與他人接觸,多利用自己的能力獲取他人的認可和鼓勵,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條件,讓孩子體驗成功帶來的自信。

而在3-6歲時期,正是面臨主動感和內疚感的矛盾時期。這一個時期,幼兒在自動自發與懷疑兩者之間發展他的人格特質,如果幼兒的自發自問活動得到大人的支持與鼓勵,他將繼續發問,自主性勝過內疚就會形成自信的美德,相反,如果受到嘲笑或批評壓制,他將變得羞愧內疚膽怯退縮。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么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于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里,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但在本案中,由于父親長期的望女成龍心切,對孩子在各方面,尤其是學習方面取得的成功不表現出認可、支持與鼓勵,而是長期的批評孩子,希望能夠得到更大的進展和更好的成績,使孩子逐漸失去了主動感,把成績,把100分變成了衡量自己的唯一標準。所以孩子在沒有得到100分的情況下,會有自暴自棄的想法,認為自己沒得100分就不會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老師的認可,認為自己是沒有能力的人。

在進入學校后,也就是6-7歲時,是勤奮感對自卑感的矛盾沖突時期,其人格發展的危機是在對學習勤奮努力還是遇事逃避而心生自卑之間。如果在兒童團體活動中遭遇失敗,成人能夠給予安慰鼓勵,使之不灰心喪氣,感覺失去自我價值,以后繼續努力,兒童獲得的勤奮感勝過自卑感,他就會形成能力的美德。否則,對他責罵譏諷打擊,則會養成自卑性格。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后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另外,如果兒童養成了過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而對其他方面木然處之,這種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說:“如果他把工作當成他惟一的任務,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價值標準,那他就可能成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們最馴服和最無思想的奴隸?!碑攦和那趭^感大于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里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p>

而在本案中,孩子逐漸傾向于自卑方向。孩子對于學校的適應性并不是很強,經常與同學發生沖突,自我封閉現象嚴重,且不愿與他人交流,甚至有逃避老師的現象。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孩子的內心關注,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與人相處,并對孩子進行大量的鼓勵,增強其自信心。

同時,我還是對孩子的父親提出了一些期望,希望他能夠放寬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嚴格,畢竟孩子是要在缺失母愛的環境下成長,光有過多的父愛是彌補不了母愛的缺失的。所以對孩子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對待,去教育。與此同時,我在學校也對孩子多了一份關注。我時常會在課間有意無意的碰到她,有的時候只是簡單的抱抱,有的時候會問一些小問題,比如今天是誰送你來上學的?今天中午吃了什么,有沒有吃飽?昨天在家有沒有看英語書?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問題,卻能給孩子帶來的絲絲溫暖,可以換來孩子一抹開心的笑容。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接觸,孩子明顯有了些好轉,孩子與我很親近,而且在上次的通話中,我也了解到孩子還有個小名,孩子對這個小名很有依賴,所以我一直都在叫孩子的小名,并給孩子起了一個與她小名諧音的英文名,讓孩子有一種對學校,對班級的歸屬感, 孩子的成績也恢復了正常。孩子經常對我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想邀請您去我家玩,我有很多玩具呢!”看到孩子的笑容,我們的心也融化在了那天真可愛的笑容里。

三、經驗和反思

經過這件事,我也時常進行反思。作為教師,我們應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幫助有單親經歷的孩子們健全人格,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使他們避免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單親家庭的孩子即使性格再孤僻、敏感、任性或暴躁,他們都還是孩子,都是單純、善良、容易被影響的。只要我們努力付出,就一定能有好的收獲!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我們都是你最好的朋友!

本案中的學生是我所教的一年級學生,現已將準備進入二年級的學習階段,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缺乏自信心,我針對孩子的成長歷程,利用埃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對其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孩子在2歲時由于父母離異,父親過度關心保護,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3-6歲時期,由于父親長期的望女成龍心切,對孩子的表現不認可、支持與鼓勵反而長期責備批評,使孩子逐漸失去了主動感,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進入學校后,也就是6-7歲時,孩子由于自卑不適應學校的學習環境,時常出現問題。

在與孩子的父親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很大的問題來自于父親的過度期望。過高的期望在無形中給予孩子很大的壓力從而導致焦慮過度,學齡期兒童焦慮過度會導致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愿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于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沖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擔心學習成績差、怕黑、怕孤獨,常為一些小事煩惱不安、焦慮?;純和狈ψ孕?,對事物反應敏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然而當焦慮面對的不是寬容而是批評時,孩子會很難走出焦慮的困境,還有可能因為批評和責備而走向極端。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關注孩子出現的這種焦慮現象。首先我們要了解并消除引起焦慮癥的原因,改善家庭與學校環境,創造有利于孩子的適應過程與環境,減輕孩子的壓力,增強自信。在此過程中,我對孩子的父親說明了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對父親提出一些希望和建議。希望孩子的父親可以更寬容一些,夠放寬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嚴格,此同時,我在學校也對孩子多了一份關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輕輕叩開孩子的心門,讓孩子信任我,信任同學,信任這個大家庭。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孩子缺少一個完整的家庭,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父親像艷陽,給他勇氣和力量;母親像皓月,給他溫暖和慈愛。那并不寬敞的家,由于有了雙親而成為樂園。不幸的婚姻對夫妻雙方可能都是一種萬劫不復的痛苦,但離異家庭的孩子所受到的身心創傷,都比離婚父母本身更為嚴重,而且無法彌補。無論孩子是跟父親或是跟母親一起生活,都將或多或少地失去另一個親人對他(她)的呵護和撫養。缺少父愛或母愛,都是一種先天性的心理殘缺,這是一種營養不良的愛。不管已有的這一半愛有多么的深厚,都難以替代和彌補失去另一半的愛。離異是大人的選擇,但是這個選擇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遺憾的是,隨著現代社會物質與文化日新月異地發展,人們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庭這個社會細胞的穩定性卻日趨下降,一個人們不愿接受的現實正擺在我們的面前,中國人的離婚率正在逐年升高,已由1979年的3%上升到現在的13%。

由于家庭的破裂,導致家庭教育殘缺不全,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較好的教養和學習上的指導。同時,家庭破裂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真可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還需要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因為這些“嬌嫩花朵”更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給最嬌嫩的花朵一片陽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點[J].基礎教育參考,2018(06):3-5.

[2]陳國勝.打造陽光心理課程,培育心理陽光少年[J].課程教育研究,2018(05):26-27.

[3]陳棟.教育為本 德育為先[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1):1.

[4]張鳳華.立德樹人,為青少年學生健康發展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北京市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解讀[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0):5-7.

[5]吳廣慧,閔秋莎.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對自身成長的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2016(22):10-11.

[6]劉達.淺析現代教育中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階段性教育啟示[J].知識經濟,2016(03):172.

附件:

心理訪談記錄

采訪者:李陽陽

被訪者:王博(化名) 男 1981年*月*日 財政局職員

采訪時間:2018年8月10日

采訪地點:家庭

整理時間:2018年8月14日

整理者:李陽陽

材料長度:55分鐘

猜你喜歡
自卑感單親家庭自信
淺談高中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
單親家庭初中生心理行為分析及教育策略
讓人深思的聲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做一個自信的“小小音樂家”
深化年輕化戰略108萬已是“小目標”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淺談高職學生內力覺醒
也來談談班級管理
失意忘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