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園欺負的心理干預方案

2018-05-10 09:49王歡歡

王歡歡

摘要:校園欺負行為發生較為普遍,且危害性大。本文概括了校園欺負的概念、特點及分類,并對校園欺負行為的成因進行了分析,以及如何識別校園欺負現象。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研究結果,總結出適合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心理干預方案。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園欺負;干預方案

在中小學中,經??梢砸姷揭源笃坌?,恃強凌弱,以多欺少的現象,這種不公平的校園欺負十分普遍,而且危害性巨大。預防和減少校園欺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教師、班主任、德育教師等)的重要職責。

一、校園欺負的概念、特點及其分類

1.校園欺負的概念

校園欺負(School Bullying),也稱學校欺負、校園欺負、校園霸凌,是指在學校情景或校園中發生的,當事人均為學生的一類欺負。如果一個學生,經常被其它一個或多個學生故意施加身體、言語、關系、財務等方面的負面行為,并不能有效地反抗和保護自己時,即為受到了“欺負”。在這一過程中,主動施加負面行為的學生為“欺負者”,他(她)通常在力量、成績等方面具有優勢,且故意對別人施加負面影響。被動承受負面行為的學生為“受欺負者”,這類學生在遇到欺負行為時,通常不敢、無力保護自己、進行反抗。其它學生統稱為“旁觀者”。

2.校園欺負的特點

(1)校園欺負十分普遍

國內外的眾多研究表明,學校欺負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基本上高達20%以上:一項涉及40個國家的大規模調查研究得出,11-15歲(初中)學生中,欺負別人或被別人欺負的比率高達26%。張文新利用修訂的Olweus欺負問卷對 92 0 5名城鄉兒童進行了測查,結果發現,近 1/ 5被調查的兒童卷入欺負 /受欺負問題。2012年,王麗萍在山東的一項調查發現:小學生中欺負他人或受到欺負的學生比率高達32.1%。

(2)校園欺負危害巨大

國內外的眾多研究均證明,學校欺負對經常受欺負的學生和欺負他人的學生的身心均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史高巖等人在2010年的調查了受欺負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狀況,結果發現,經常受欺負的初中生的焦慮、抑郁得分顯著高于普通學生,并較多地出現睡眠障礙,且同樣得出了受欺負者的受欺負程度與身心狀況之間的正比關系。對于欺負者:Olweus 教授在瑞典對青少年學生進行了一項長達8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經常欺負他人的學生中,有55%的人在成年后至少有一次犯罪記錄,其中,36%以上的人在成年后的犯罪記錄高達3次以上。

(3)校園欺負具有隱蔽性

學校欺負通常發生在教室內,學校樓梯、走廊、操場上,洗手間中,上下學路上,這些地方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且經常被老師忽略。大部分學生在收到欺負后,由于害怕被批評、被報復,不會報告老師和家長。因此,對于實際發生的很多學校欺負,教師和家長并不知情。

(4)校園欺負具有反復性

由于校園欺負具有隱蔽性,不易被教師和家長發現,很多欺負者的行為得不到及時遏制,他們會反復實施欺負。而且,久而久之,這些欺負者會對欺負不以為然,甚至變本加厲,形成習慣性欺負者。

3.校園欺負的分類

相關研究顯示,我國中小學教師和學生所認為的欺負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形式。也有學者將其分為:身體暴力形式、言語形式、社會排斥形式、威脅形式、破壞形式、敲詐勒索形式這6種形式。其中身體暴力型欺負主要是針對受害者身體上的傷害,如踢、打、推等;言語型欺負包含了言語上的直接和間接的傷害,如辱罵、嘲弄、散布謠言、起外號等;社會排斥型欺負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造成受害者心理上的傷害,如不讓受害者參加群體的活動或游戲、孤立或不理睬受害者等;威脅型欺負主要是指以言語或其他方式(動作、表情等)給受害者造成傷害或心理壓力;破壞型主要是針對受害者的物品上的侵害,如撕毀受害者的書本,故意損壞受害者的物品等;勒索敲詐型,即對受害者進行勒索錢財、搶奪物品及收取“保護費”等現象。

二、校園欺負的年齡特點

總體上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欺負 /受欺負問題的發生率隨年級的升高而下降,但欺負他人在初中階段具有穩定性。中學和小學學生的學校欺負特點不同:小學階段,欺負者大多是一個人,且更多地使用直接身體欺負。而初中階段的欺負者則多數情況下是幾個人,這說明與小學相比,初中階段的欺負者更容易結成小團體,呈現出 “團體化”特點,初中生的主要欺負類型為社會排斥型和威脅型欺負。這說明同伴群體對于初中生很重要。另外,破壞型、敲詐勒索型欺負也會伴隨發生。無論在小學還是初中,言語欺負都是主要的方式。

三、校園欺負產生的影響因素

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因素

(1)家庭影響。受欺負者中,男孩的家庭通常關系過分親密,母親過度保護,而女孩的家庭通常親密不足,母親敵意、拒絕;欺負者的家庭通常高暴力、低溫暖,父母教養風格為專制型;雙重身份者的家庭中,父母的教養方式通常都不一致,而且家庭也具有高暴力和低溫暖的特點。不良的家庭環境及教養方式讓孩子背負過多壓力,催生心理障礙。

(2)學校及班級影響。只注重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良的同伴支持系統會導致班級關系緊張,誘發欺負。如果班級平時缺乏同伴相互尊重的教育和引導,對于發生的欺負不夠重視,也可能會縱容班級“小霸王”的出現。

(3)社會及司法因素。社會影片、游戲的打斗行為,會引起青少年的模仿,一些媒體過度過細再現犯罪過程,社會不良之風影響青少年的是非觀念。法律界定不清晰,懲戒不嚴,法律教育缺失,法律規定,14周歲以下屬于完全無形式責任能力人,讓一些孩子有恃無恐。

2.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人格傾向、移情能力、認知特點

(1)人格傾向與個性特征。相關研究表明,欺負者多為高神經質、高外傾,行為易沖動,而受欺負者多是內向而敏感的。

(2)移情能力。有研究表明,情緒移情能力越高的青少年,其攻擊性和外顯的反社會行為越少,反之亦然。欺負者的移情水平普遍較低。

(3)認知特點。經常欺負他人的兒童更傾向于對他人的意圖進行敵意性歸因,可能存在偏見或社會認知缺陷。而經常受欺負的兒童則更傾向于歸因于自己不夠好。

四、校園欺負的識別信號

1.身體傷痕。孩子身體表面無故出現淤青、抓傷等人為傷痕,有可能是遭遇暴力。

2.個人物品丟失或損失。如果孩子的文具、首飾、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損壞,家長和教師要引起注意。

3.習慣改變。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廁所,很有可能在學校的廁所里經常受到欺負。放學回家時間變晚,很可能學生在學校被迫替別人做值日等。

4.自尊心受挫,情緒不穩定。如果孩子上課、回家常常帶著傷心、沮喪的情緒,或者經常因為一件小事發脾氣,很有可能遭受到了言語誹謗等精神方面的傷害。

5.自我傷害傾向。孩子出現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甚至自殺企圖、自殺嘗試,一定要高度重視。

6.不愿上學。如果孩子非常不想上學,甚至逃學,裝病請假,很有可能是在學校被人排擠、欺負。

7.睡眠問題。失眠、噩夢、尿床等問題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時可能出現的表現。

五、校園欺負的干預方案

借鑒挪威Olweus教授的系統干預模型(OBPP)、英國Peter Smith的“謝菲爾德”(Sheffield,英國城市)干預項目和美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螺旋式上升的欺負預防和干預的輔導課程,及國內相關干預課程,結合本校9年一貫制的學校特點,制定本校的干預方案。

橫向方案主要借鑒挪威的OBPP模型,在學校、班級和個體三層面上進行學校欺負的系統干預。在學校層面上:(1)進行問卷測量,了解學生基本情況;(2)召開教職工集體會議,討論和制定具體干預方案;(3)召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4)建立教師執行小組,具體負責干預方案的執行;(5)開通個體咨詢、知心信箱、熱線電話等,給學生提供有關應對欺負的幫助和指導。在班級層面上:(1)制定欺負預防與干預的班級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2)召開經常性的欺負預防與干預班會,運用頭腦風暴、教育戲劇、辯論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建立起對學校欺負的正確認識。在個體層面上:(1)給欺負各方當事人分別進行個體輔導;(2)給家長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特別是應對孩子欺負方面的指導;如果能夠實現,還可以建立社區欺負預防與干預委員會,聯合社區的力量,在社區這一更大的范圍內進行學校欺負的干預活動。

縱向課程主要借鑒美國的“Step to Respect”干預方案。本方案不僅要教會學生識別和應對欺負的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平等地進行交往。本課程主要包括同伴關系、情緒管理與識別、應對欺負這三大主題,這三大主題相互關聯,呈螺旋式上升趨勢。

課程第一階段,從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這一階段由同伴關系引入,以教會學生識別和應對欺負為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單元:班級是我家(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基本規則),如何交朋友,化解朋友間的沖突,識別欺負,如何拒絕欺負,報告欺負,旁觀者的作用等。

課程第二階段,主要是小學3-5年級。這一階段強調學生的同伴關系,特別是情緒管理和應對欺負的滲透。具體包括以下單元:欺負識別,欺負的預防,情緒的識別、表達和管理,樹立集體意識,學習型互助小組,學校、社區志愿服務等。

課程第三階段,主要是6-7年級。這一階段強調人際交往技能,重點在于培養正義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情緒管理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單元:青春期教育、人際溝通技巧,親子溝通,情緒表達與管理,移情能力提升,客觀認識自己,欺負的預防和應對等。

課程第四階段,主要是8-9年級。這一階段強調人際交往技能,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逐步適應社會和生活是各種變化,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單元:青春期教育、人際溝通技巧(異性交往),親子溝通,情緒表達與管理,客觀認識自己,問題解決、挫折教育等。

參考文獻

[1]. 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Oxford: Blackwell.1993.

[2]. Olweus . D, Susan P. Limber, Bullying in school: evalu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2010, Vol. 80, No. 1

[3].Smith,P.K. Bullying for you: Copying with the Abuse of Power-an Inaugural Lecture Goldsmi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1997.

[4].張文新. 中小學生欺負/受欺負的普遍性與基本特點[J]. 心理學報,2002.

[5].王麗萍. 同伴關系在中小學欺負問題與自尊及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J]. 中國特殊教育,2012,(9):71-76.

[6].張小婷.初中生學校欺負行為的課程干預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學為例[D]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7].董會芹,張文新. 家庭對兒童欺負受欺負的影響[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50(3):127-131.

[8].陳世平. 小學兒童欺負行為與個性特點和心理問題傾向的關系[J]. 心理學探新,2003,(1):55-5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