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故之中有學問

2018-05-14 09:12李業成
雜文月刊 2018年3期
關鍵詞:世故世事鄭板橋

李業成

有一次坐公交車,忽然發現從前的一位領導也乘公交車,沒有座位,站著。我立刻起身喊著讓座,全車的人都聽到了,目光都往這邊掃,可他偏聽不到,偏不轉頭。我尷尬地坐下。他是我原單位的一位副職,退休才一兩年,從前有專車,現在沒了。我忽然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我應當裝作沒看見,他不想在公交車上遇見他從前的下級。后來多次在公交車上遇到他,我都自覺回避,我自以為這是理解人、尊重人,是一種世故。

世故是處世的經驗。我們說一個人世故,人們的印象不是褒而是貶,因為世故還有一層解釋叫“圓滑”,人們往往把世故與圓滑等同一起了。其實世故是一門學問,是對世事人情透徹的了解和理解,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人要參與社會,世故就是一門必需了解的學問。

我們平時說一個人非常世故,都不認為是好話,會對這個人產生預防和厭棄心態,這是沒有把世故當作一門學問,而是當成了一種品質。世故是一門必需的學問,它是對世事人情的了解和掌握,正如一個人一生必須要學會走路,這樣才能自立,一個人也需要懂得世故,這樣才能在社會上行走,要不然,到處是岔道,到處要碰壁,這就是世故這門學問對人的益處。父母教孩子懂事,這個“懂事”就是怎樣讓人安全放心地融入社會,什么人不能交,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東西不能碰,什么場合注意什么,甚至什么話不能隨便說,這些都叫“懂事”,這個“事”就是世故。世故是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共同規則,人在這個規則中尊重別人,又得到別人的尊重,看起來好像是很多規矩,其實像魚游于水而忘于水。世故聽起來別扭,實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則分寸。這個學問就是形成于人們的自覺認同的行為中。比如,單從世故的角度講,人們最厭惡的事也許不是殺人放火,而是發人隱私,了解世故這門學問的人,不去做這種傻事。人們或許可以原諒和忘掉某個人的某一過失,但有些錯事會讓人懷恨一生。世故就是對世態人心的透徹了解,這需要用心地觀察和發現。在群居社會里,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學問很大,這些學問都可以用“世故”二字來概括。世故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群居社會,活動于社會必要的學問。

孔子被魯迅稱之為“世故老人”,這有《論語》可佐證。對于世事人情,孔子了解得細致入微,但這并沒有影響孔子的純真。魯迅也世故,但這并不影響魯迅的赤子之心。魯迅的世故,表現在洞悉社會深諳世事,諸多偽裝和伎倆都瞞不過他,能見微知著,一葉知秋,看事物舉一反三。鄭板橋“難得糊涂”,這是世故真學問,不是圓滑,而是大悟,是生活藝術?!恫烁T》里講“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走”,也是世故真學問。教人懂得世故的人和教人了解世故的書,我以為都沒有壞意??鬃邮窃诮倘藶槿颂幨碌难哉Z行為準則,有非常明確的是非,魯迅的世故,是把社會和人世看透,然后發的是善心,啟示人們哪里有荊棘,哪里有陷阱?!对鰪V賢文》是一部民間格言(一位秀才在獄中整理而成),可稱一部“世故大全”,卻被列入蒙學讀物,這是因為它是一本說真話、對人有益的書。我有時覺得哲學非常純真,有時候又覺得哲學像老狐貍,我喜歡那些看事物有穿透力的老狐貍。世故是真學問,人們需要了解和掌握這門學問。

孔子、魯迅、鄭板橋都給人有益的啟示,他們皆不乏赤子之心。說真話是我師,世故是一門學問,說假話是吾敵,世故是處世工具。關心人,愛護人,窺世醒世。圓滑只能算小聰明。

猜你喜歡
世故世事鄭板橋
知世故而不世故
無 題(1)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戲一場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