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農業產業經濟助推農村面貌改善

2018-05-14 08:55梅婷婷
財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農民農業農村

梅婷婷

農業是我國發展的一大類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雜交水稻的誕生更是直接解決了國民的溫飽問題。農業是我國國人經濟的一個基礎,要發展工和第三產監必須以農業為基點。在我國提出小康社會的設想之后,如今我國已經逐步逼近目標。雖然我國的農業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國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農業方面,至今也沒有實現農業科技化,農業產品比較低級,近年來許多農民改行,荒廢了許多田地。農業經營比較分散,無法集中管理。要想改善我國在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必須從科技出發,投入資金進行科技創新,并且鼓勵農民回歸農村,發展農業,建設新農村。

農業經濟 農業科技化 科技創新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了農業。沒有農業,別的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農業保障了人們有飯可吃,避免了人們遭受數十年前因為天災人禍而活活餓死的慘狀。改革開放后,我國在農業方面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就,直接養活了十余億人口。但是,矚目的成就并不能掩蓋農業中產生的問題。我國之所以是農業大國的一個前提就是因為雜交水稻成功的提升了水稻的產量,直接讓全國人民有飯可吃。在沒有了國民吃飯成問題的壓力,我國在發展各項產業的時候才能如此迅速。但是,我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境界,可以稍微的放慢速度,但是農業生產的問題,卻是如今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從我國的研究出雜交水稻后,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之后,農民就有了很多空余的時間去做別的工作,專心于做農業的人極少,而且分布各地,難以管理。并且我國在農業發展上更多是人工自主生產,因此,經營模式較小。仍然是以家庭承包,分散經營為主題,因此產出的效益一般都偏低。而且,我國農業在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差,輕易就會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我國生產的產品種類比較單一,落后,簡單。直接導致農產品加工的整條生產鏈價值不高,產品研發能力偏低,難以進行創新,開設新產品。

我國在農業生產方面仍然是以農村為主,大部分是農村地區家庭承包。因此,田地分散各處,規模很小,而且在耕種收割過程中是以人工為主。而且我國水稻種植區域相當廣,在很多山區或是丘陵地區,因為土地不平坦,無法使用農業機械,因此,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高。而且,我國在種植莊稼糧食的過程中,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和新作物的引用還不夠普及。農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種植全憑自己多年的經驗,并沒有使用科學的方法,沒有實現農業科技的價值。

在政府提出城鄉一體化政策后,越來越多的農民從農村去往城市做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身體虛弱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而農民在城市賺到的錢足以養活家人。因此,農田荒廢的越來越多,種田的人越來越少。我國從農業大國變成了需要從國外進口糧食才能滿足民眾的的需求。2014年,農業部司長就已經表示,我國的糧食自給率跌倒了87%,農產品自給率是70%我國需要從國外進口進行調節。這些數字一出,讓政府沉默了。畢竟,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現在卻連本國人的糧食需求都供應不上了,如果繼續放任,我國必將迎來更為尷尬的處境。

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同時,為了擴大城市范圍,進行城市的整修,城市周邊地區的農田往往被占用較多,用來建設商品房或是開發區,大學城,工業區。農用土地一直在縮小,或是變成商用地,這種現象非常普遍。但是這種行為無疑影響了我國的農業經濟,威脅到我國在糧食的出產方面。而在2015年的一份關于土地資源報告顯示,全國的農用耕地已經減少至20.25億畝。從2015年至今,全國并沒有停止城鄉一體化建設,甚至因為各色原因,土地還在不斷的被征用,被荒廢。

農業生產講究季節性,農忙時間只占用每年的三四個月,甚至更短。農民一年到頭空閑的時間比較多,但是種出來的糧食價格偏低,收入有限。農民就會自發的去找活干,干著干著就會發現,干活賺錢是勝過種地賺錢的。而很多單位企業招收的工人都要求全年12個月都能上班。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民放棄種田,改做工。畢竟農民做零工是很吃虧的,付出了勞力但是賺錢不多,農民自我斟酌后就會選擇做長期工而非零時工,農田自然就荒廢了。城市越來越大,需要的工人也越來越多,一定程度上導致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離開,流人城市的各個角落,造成了大量耕地的浪費。

耕種和收割如果全憑人力的話,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因為土地的不平整,有很多使用非常便利的農業科技無法真正的投入使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而且農作物出產之后,農民沒有意識的將農作物送用于生產農產品,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農產品的資源。而且農民沒有在農業上形成一條生產鏈,增加自己的收益。農民沒有意識去種植經濟作物,特色農作物,在為城鄉居民提供農副產品的時候無法獲得更大的收益。

發展農業經濟促進改善農村面貌的措施

想要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還能改善農村面貌,首先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發展農村煙葉經濟的時候,要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在農業工具,農田水利,新作物上進行科技創新,科學研發,方便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同時,也要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將目光放長遠一點,將資金花在有價值的地方,盡量用最少的資金研究出最好的技術。

對擁有土地的農民進行約束,不允許農田荒廢。改善農田分散不集中的毛病,支持農民進行還田,將散田聚集在一塊,實現農業機械化。同時使用現代化管理的方法,與擁有技術的農業企業合作,將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等安排有序的市場流轉,市場發展。

國家在農業科技方面應該給予大力支持。農業中的第一生產力主要還是科學技術。能否提高農業產量,在讓農業生產的過程更為輕松便捷,只能依賴于農業科學技術。我國在農業方面的高科技人員一般都在城市中,真正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不多。我國應該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待遇,鼓勵專業性的農業人才進行實踐操作,去農村對農業進行改革創新,或是向農民普及農業知識以及農業的相關訊息。比如,讓農村內部廣播向農民傳播播種殺蟲收割一系列種植流程中應該注意的,并且有意識的在廣播中向農民推薦好的農作物種子,幫助農民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鼓勵農民自己進行創新。

國家應該在政策方面支持鼓勵農民進行農業生產,通過納稅補貼等各種渠道給予當地農民適當的優惠,對愿意回農村或是詳細創業的農業人才給予鼓勵和優待。并且鼓勵支持發展鄉鎮企業,就近解決農村勞動力的工作需求。讓農村或是鄉鎮的青壯年勞動力能夠兩頭并進,一方面進行農業生產,一方面在鄉鎮企業工作,兩方都不耽誤。

打破地域限制,支持勞動力跨地域流動。近些年來,江浙一帶等工業相對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大量缺乏勞動力的現象,我國應該允許外地勞動者跨地區流動,哪里需要往哪去。鄉鎮村委應該主動搜集就業信息,隨時傳遞給農民,讓農民能夠在農業生產的時候也能務工賺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國家與政府應該支持農民開展副業。農民一年的農忙時間不過三四個月,其余就是空閑。做短工對于農民而言比較吃虧,而且企業單位不見得要。做長工會荒廢農業。為了讓農民能一邊進行農業生產,一邊賺到家庭所需要用到的錢。政府應該支持農民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進行副業的開展。林業,牧業,漁業都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也是組成農業的一個重要部分。農村可以通過養豬,養魚,養雞,養鴨來實現增收,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結束語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看了農業,沒有農業,別的產業是發展不起來的。農業保障了人們有飯可吃,避免了人們遭受數十年前因為天災人禍而活活餓死的慘狀。改革開放后,我國在農業方面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成就,直接養活了十余億人口。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革農業科技的同時,應該鼓勵農民回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畢竟,如果沒有人去種植,哪怕科技再強農業也無法發展起來。只要需要農業生產,農村便永遠存在,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改善農村面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只有農民社會與國家共同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共建和諧美好家同。

[1]蔡家勇.發展農業產業經濟助推農村面貌改善[J].中國集體經濟,2017.(1):1-4.

[2]方保安.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08.

[3]柳曉陽.基于競爭優勢理論的農業產業化研究——以浙江省欠發達地區為例[D].浙江工商大學,2006.

[4]鄒如意.江西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

猜你喜歡
農民農業農村
耕牛和農民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農民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農業科學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