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地區手工技藝類“非遺”旅游紀念品的推廣研究

2018-05-14 10:51單林夢劉越峰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9期
關鍵詞:紀念品東北地區非遺

單林夢 劉越峰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性和消耗性,在歷史語境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使用者并不是為了其成為遺產而制作和生產的,而只是為了滿足其自身的使用價值。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推廣,形成當代語境下的“新遺產”,從而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本文主要探討東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的相關旅游紀念品的推廣現狀,研究其在當下“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推廣特征及開發與創新的新路徑,使其適應旅游業發展的新環境。

【關鍵詞】剪紙;文化創新;旅游紀念品;地域性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當代人提出的概念,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物質需求不斷擴張,傳統產業逐漸落后,導致區域文化逐漸消亡而產生的,是具有當代性和歷史性的概念。旅游是存在于當代的一種傳統的表象性行為,其根本依舊是傳統,是旅游目的地的傳統,其內核依舊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別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而旅游是具有生產性的。因此,設計和推廣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旅游紀念品,突出其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藝術性,對活躍旅游商品市場,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塑造我國旅游區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東北地區的手工技藝類“非遺”

與南方沿海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的初級生產要素——土地、淡水等資源相對充足,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也為東北地區的人民生活創造了比較寬松的生存條件。這樣的生活狀態形成了東北人民不拘小節、豪爽大氣的性格特征,也使在這片土地孕育的藝術形式具有氣勢磅礴、剛勁有力的藝術面貌。在這樣的地域文化影響下,東北地區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繪畫、剪紙、雕塑、皮影、刺繡與服飾、陶瓷、木作、玩具、編織、民俗用品和其他藝術形式的道具等。其中,國家級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1項,省級項目216項,還有很多市縣級項目,資源眾多,內容豐富。在國家大力倡導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傳承的今天,東北地區的各省市也紛紛建立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具體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與方案。

二、東北地區剪紙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及推廣

東北地區的剪紙藝術具有多種類型,然而,面對現代社會中來自多元文化的沖擊,人們對傳統的剪紙藝術形式產生了審美疲勞,對傳統的剪紙作品的關注度日益降低,而對其技藝的表演性和相關的創新產品則更具興趣。東北地區的傳統剪紙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也極具多樣化。從整個東北地區出發,東北剪紙主要表現了東北人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起到裝飾生活、美化環境的作用,剪紙滲透到了東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東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其構成了東北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旅游的核心。

(一)內容同化與現代需求的差異

東北地區的剪紙藝術與其他地區的剪紙具有一定的相同性質,即來自于大眾審美,并且廣泛傳承于家庭婦女之中,這也是我國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傳承方式,傳承主題的局限性也導致剪紙藝術形式的單一性、過于模式化,能夠體現自我價值的藝術品極少。而在當代人們求新求異的語境下,需要打破傳統的同化模式和形式單一的現象,將傳統的剪紙語言融入到“一帶一路”語境下,豐富東北地區傳統剪紙的文化內涵,也可以使旅游紀念品更具有獨特性。

(二)市場需求少、推廣有局限

剪紙藝術雖然受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定期參加地區性的博覽會、廟會等活動,但在剪紙表演、剪紙紀念品傳播上并沒有抓住大眾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沒有得到青年人的認同。如今,東北地區剪紙作品的流通僅局限于博物館的收藏、政府部門的外事贈送等,而民間的商業流通并沒有形成,這是傳統剪紙設計缺少現代生活價值,嚴重落后于當代的城市化進程的表現。因此,在保持原生態基礎上與現代設計方法相結合并通過媒體對其進行推廣顯得尤為重要。

三、運用剪紙開發旅游紀念品的價值

如今,旅游業逐漸完成了從傳統觀光向文化需求方向的轉變,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無疑是文化旅游的物質載體,同時體現了區域旅游的高品質文化內涵以及特色。在文化創意語境中,通過提煉傳統文化的設計元素和符號,對傳統剪紙產品進行旅游文化主題改造和產品創新,開發符合現代審美的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將文化資源轉化成為文化資本,逐漸發展形成一個生產、推廣、銷售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形成可持續的文化創新和旅游發展模式,有利于促進發展東北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也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集中體現地域性的民族傳統文化價值

東北地區的剪紙藝術蘊含了濃重的薩滿信仰,以薩滿文化為出發點的各種圖騰文化是其作品創作的根本,具有象征生命的“生命樹”形象,也有“嬤嬤人”,這些形象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時根據不同地區形成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區別。將這種概念化的符號形象融入到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將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獲得市場的認可和大眾的喜愛。

(二)傳達地域性剪紙的原始價值

剪紙文化滲透在東北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追求樸實生活的同時,創造出了理想中的藝術形式。人們本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刻意追求造型的準確性,記錄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傳達著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創造了地域性大眾審美與造型語言的統一。這種地域性審美文化的運用,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是不容忽視的,也是旅游紀念品立足地域性的重點。市場上現有的“復制”形式為主的傳統手工藝品已不能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手工藝品大多形式單一,缺乏創意,文化底蘊不足,造成這些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對事物原始價值認識的匱乏,因此,將“非遺”手工技藝發展為符合現代潮流的旅游紀念品,其物質本身的原始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并應成為產品的核心內涵。

四、東北地區剪紙旅游紀念品的推廣特性及創新路徑

對東北地區剪紙旅游紀念品進行宣傳,可以在保留原有線下傳播的傳統方式上創建剪紙旅游紀念品品牌,進行線上推廣。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廣范圍廣、速度快的優勢,達到對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類“非遺”進行傳承與保護目的。

(一)跨界合作創新推廣路徑

在現代社會中維持傳統剪紙的可持續發展與傳承,必須使其具備較強的流通性,擴展其傳播渠道,拓寬其影響力。東北地區的剪紙作品本身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文化屬性,在國家大力發展與保護“非遺”的大環境下,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東北地區的各個省市也涌現出一批國家級、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些傳承人的藝術作品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從旅游紀念品的推廣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傳統的剪紙手藝人應該積極聯合高校和廠商,進行旅游紀念品的共同開發,將東北剪紙的符號進行重組與結構,創作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新樣式,進而推動生產與銷售,形成旅游文化紀念品的產業鏈,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公共平臺創新推廣路徑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運用微博與微信平臺等將東北地區的剪紙文化進行推廣和互動話題的設計。在網絡上運營推廣,首先要符合廣泛的大眾審美趨勢,同時兼具東北地域性剪紙的文化內涵。以剪紙的形式創造出具有親切形象的產品,有助于促進與用戶和消費者的良好溝通。另一方面,借助網絡的途徑可以讓設計者與真正的消費者直接溝通,能夠使設計者第一時間感知到用戶的喜好和習慣,也可以在東北地區的傳統節日中定期搞一些抽獎、討論、投票、講座活動,豐富網絡運營的方式,擴充網絡運營的內涵,吸引更多人關注剪紙,關注“非遺”,最終達到紀念品推廣與銷售的目的。

五、結語

在“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完善區域文化創新,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推動市場創新與產品創新?!耙粠б宦贰奔仁墙洕鷰?,也是文化帶,一帶一路周邊地區的人文交流也是“一帶一路”的重中之重,通過搭建人文橋梁,促進絲綢之路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政策的核心。通過對東北地域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旅游紀念品的推廣研究,為其他手工藝類“非遺”的推廣提供參考,借此活躍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東北剪紙因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和制作工藝,利用互聯網平臺等傳播媒介對其進行傳播與推廣,集中體現了旅游紀念品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示了其文化內核,加強了旅游中的互動娛樂性,弘揚了東北地區的傳統歷史,間接地推動了東北地區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一帶一路”周邊的國家與區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媒介。

參考文獻:

[1]汪穎.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設計案例研究[J].包裝工程,2012(6).

[2]王安霞、彭綺夢.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無錫惠山泥人傳播方式研究[J].裝飾,2013(11).

[3]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

[4]胡蓉,周衛.東北民間美術總集 剪紙卷[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紀念品東北地區非遺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平遙古城旅游紀念品設計
平遙古城旅游紀念品設計
最大規模的蝙蝠俠紀念品收藏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