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胡曾的詠史詩及其特征

2018-05-14 10:51劉秀芬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9期
關鍵詞:特征影響

【摘要】胡曾是晚唐除“小李杜”之外的一位成就突出的詠史詩人,其詠史詩創作與社會背景和其經歷性格有密切關系。在這類詩中,他抨擊古代荒政君主,體現出詩人的儒家情懷;借歷史才志之士的悲劇抒發自己的不遇之慨;對古代的不幸女子,詩人深表同情之心。胡曾的詠史詩有獨特的史論特征、濃郁的民間藝術特征、沉郁悲涼的風格特征以及通俗淺顯的語言特征。他的詠史詩具有不容小覷的價值和影響。

【關鍵詞】胡曾;詠史詩;特征;影響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晚唐時期,大唐日暮途窮。但時局的動蕩、民生的凋敝卻催生出一大批優秀的詠史詩人。在唐代1424首詠史懷古詩中,晚唐竟獨占1014首。[1]晚唐時期的詠史詩多是詩人用來抨擊時局、寄托哀思和表明志向的一種方式,特殊的時代背景造就了晚唐詠史詩獨特的藝術價值。除“小李杜”之外,胡曾也是晚唐一位成就比較突出的詠史詩人。

一、胡曾詠史詩的創作基礎

胡曾詠史詩的創作與晚唐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爭權,中央集權被大大削弱。晚唐國力日衰,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胡曾生活在這樣一個時局動蕩不安、統治腐敗、民不聊生的亂世之中,他常借詠史詩抨擊歷代君王的荒政誤國,以此警誡晚唐統治者。同時,文人的敏感讓他備感煎熬,這便使他的詠史詩蒙上了濃重的悲劇色彩。

胡曾的詠史詩作與其經歷性格也密切相關。史載,胡曾于唐僖宗廣明、中和年間三次參加科舉考試,未及進士,后終于咸通年間及第?!度莆摹肪戆硕濉镀紊届`巖寺碑銘》載,晚唐黃滔曾對當時科舉制度抨擊道:“咸通,乾符之際,豪紳進龍門如平地,常人之士,十試九敗?!焙鴮以嚥坏诘脑蛞泊蟮秩绱?,所以憤而作《下第》:“翰苑何時未嫁女,文昌朝暮罷生兒。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常人折一枝?!彼T谠伿吩娭屑脑⒆约旱牟挥鲋畤@。另外,胡曾生性豪爽,不畏權貴,視金錢如糞土,喜歡結交朋友?!短撇抛觽鳌分袑拿枋鰹椋骸疤旆指咚?,意度不凡,視人間富貴亦悠悠。遨歷四方,馬跡窮歲月,所在比公卿館谷。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奇士也?!盵2]這種性格同時也造就了他詩歌通俗淺顯、平易明了的語言特征。

二、胡曾詠史詩的內容

《全唐詩》卷六百四十七著錄胡曾詩一卷,總計162首,而詠史詩就有150首之多。[3]這些詩歌均以地名為題,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歌詠。

(一)詠古之君王,顯儒家情懷

胡曾擅長用與君王相關的地名作詩,《陳宮》諷刺陳后主“不知即入宮中井,猶自聽吹玉樹花”,因驕奢淫逸導致亡國;《細腰宮》抨擊楚靈王好細腰荒唐行徑而導致“國破城荒霸業空”。他有時借用多個地名對一個君王進行吟詠,比如通過《吳宮》《姑蘇臺》《會稽山》三首詩三個地名,但都對吳王夫差荒淫無度導致亡國進行諷刺;《長城》《東?!贰栋⒎繉m》等對秦始皇勞民傷財、涂炭生靈直至東巡駕崩等歷史進行吟詠。這些詠史詩借對各代君王的抨擊,反映詩人的對開明君主理想政治的向往,體現出詩人的儒家仁政情懷。

(二)詠才志之士,抒不遇之慨

胡曾處于亂世,屢試不第,同病相憐的原因讓他對有著相似境遇人生的歷史人物深為惋惜。比如在《武關》中,胡曾通過“戰國相持竟不休,武關才掩楚王憂。出門若取靈均語,豈作咸陽一死囚”來表達對屈原悲慘遭遇的惋惜之情。又如在《黃金臺》中,通過“北乘羸馬到燕然,此地何人復禮賢。若問昭王無處所,黃金臺上草連天”四句詩對燕昭王已經故去,而他用于招賢納士的黃金臺依然存在的歷史典故來表達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還有在《長沙》中對賈誼遭人陷害的同情,在《望思臺》中對太子劉據被誣告的惋惜等。

(三)詠古代女性,表同情之心

詠古代女性,胡曾多以同情態度為主。對歷史上許多知名女子,詩人無比哀憐,為她們一掬同情之淚。如《金谷園》“一自佳人墜玉樓,繁華東逐洛河流”,同情綠珠墜樓的悲??;《息城》“感舊不言長掩淚,只應翻恨有容華”,同情息夫人的痛苦;還有《青?!贰稘h宮》,這兩首同情王昭君的不幸,為她鳴不平。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與女性相關的詠史詩,跳出了封建時代很多文人歧視女性的窠臼,表現出詩人鮮明的女性觀,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三、胡曾詠史詩的特征

(一)獨特的史論特征

胡曾的詠史詩,善于運用儒家“仁愛”思想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評論,力求史論的客觀與公正。比如,在對漢高祖劉邦的評論中,胡曾《漢中》這樣寫道:“荊棘蒼蒼漢水湄,將壇煙草覆余基。適來投石空江上,猶似龍顏納諫時?!边@首詩是對劉邦禮賢下士的贊美。而在另一首《平城》中,胡曾卻做出了如下論述:“漢帝西征陷虜塵,一朝圍解議和親。當時已有吹毛劍,何事無人殺奉春?!北磉_了詩人對漢高祖劉邦“和親政策”的不滿。對同一歷史人物不同事件的差異化評價,體現出胡曾在詠史詩創作中的辯證思維,即并未盲目地對同一人物進行大肆褒揚或貶低,而是就事論事地對歷史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從宏觀視域看,胡曾詠史詩中的史論特征,不僅具有獨特性,而且具有引領性,對后世的詩歌創作具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二)濃郁的民間藝術特征

胡曾的詠史詩具有濃郁的民間特色,如《不周山》“共工爭帝力窮秋,因此捐生觸不周。遂使世間多感客,至今哀怨水東流?!薄朵寐埂贰颁寐姑C0撞萸?,軒轅曾此破蚩尤。丹霞遙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币陨蟽墒自姸际菍γ耖g淳樸風情和遠古傳說的描述,不僅體現出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優美的創作韻味,而且還彰顯出了其詠史詩濃郁的民間藝術特征。另外,胡曾幼時成長的環境使他接觸了大量的民間傳說和民俗風情,這種濃厚的民間特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唐時期,他游歷于四方民間,接觸了不同色彩的民間文化和傳說,為他日后的詩歌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胡曾的詠史詩中,民間成為一種裝飾,他很樂于把民間傳說和文化融入詩歌當中,因此,鄭振鐸先生在他所編《中國文學史》中稱他為“名副其實的民間詩人”。

(三)沉郁悲涼的風格特征

華夏民族的憂患意識由來已久,身處晚唐的胡曾,因國勢衰微、社會黑暗等原因,其詠史詩中的沉郁色彩更為突出。胡曾將對史實的關懷巧妙地融入現實的關注之中,為其詠史詩的創作注入了鮮活的生命與靈魂,使其詩作顯示出濃重的沉郁悲涼特征。胡曾在詠史詩中的憂患意識主要表現在對當朝局勢的憂思方面。中晚唐時期的詩人報國濟世的熱情與動力明顯消退,他們的詠史詩中盡管還存在英雄豪杰的影子,但盛唐時期的理想主義色彩明顯不見了,更多的則是濃重的沉郁色調。[4]比如胡曾的《瑤池》:“阿母瑤池宴穆王,九天仙樂送瓊漿。漫矜八駿行如電,歸到人間國已亡?!痹疽宫F奇妙的玄幻色彩,創作也多以虛筆為主,但卻用“歸到人間國已亡”這一句煞尾,讓人深切感受到他內心的沉郁之感。對于崇尚浪漫且天馬行空的胡曾而言,詩作并不能將其從現實生活中徹底解脫出來,混沌的朝政與社會始終縈繞在他的心中,這也是胡曾難以化解的憂慮所在。因此,從胡曾的多數詠史詩中,讀者總能品味到縷縷哀怨,領會到沉郁悲涼的風格特征。

(四)通俗淺顯的語言特征

胡曾詠史詩的語言特征非常明顯,即通俗易懂,簡單明了。他這類詩既不像杜牧的清俊爽朗,又沒有李商隱的幽約華美,而是多用白描,如實再現歷史,語言通俗淺顯,一目了然。這種語言特征對后世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很多詠史詩被當作訓蒙教材廣為流傳。而且,他的詠史詩也常為講史、通俗小說所引用,對通俗文學如《三國演義》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5]

四、結語

總而言之,胡曾是晚唐的胡曾,而晚唐卻非胡曾的晚唐。正是這種對所屬時代既憤慨又無奈的無力感,造就了150首詠史絕唱,也造就了晚唐這位突出的詠史詩人。胡曾詠史詩獨特的史論特征、濃郁的民間藝術特征、沉郁悲涼的風格特征以及通俗淺顯的語言特征,不僅為晚唐詠史詩作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而且為后世史學研究、訓蒙教材及通俗文學均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具有不容小覷的價值和影響。

參考文獻:

[1]周蓉.唐末詩人的隱逸風尚與淡泊情思[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66.

[2](元)辛文房.唐才子傳[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3):108.

[3](清)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4):7417-7438.

[4]馮傲雪.論唐代詠史詩的憂患意識[J].北京科技大學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68.

[5]趙望秦,潘曉玲.唐代詠史懷古詩百年研究回顧[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4):17.

作者簡介:劉秀芬(1971-),女,河南新鄉人,碩士,鄭州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特征影響
抓特征解方程組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春天來啦(2則)
抓特征 猜成語
小頑兒系列
不存在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