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王爾德與坡小說創作的異同

2018-05-14 14:40侯晨茜
參花(下) 2018年4期
關鍵詞:愛倫王爾德威爾遜

摘要:坡與王爾德作為英美文學史當中的兩位怪杰,均以其奇特的寫作風格、另類大膽的藝術追求和對藝術獨立性的推崇而聞名于世。雖然二者的生存年代和生存環境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但其藝術主張和美學理念卻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對他們的作品進行更詳細的比較分析,有助于我們加深對于20世紀西方文學和美學理念變遷的認識與理解。

關鍵詞:愛倫·坡 王爾德 威廉·威爾遜 道林·格雷的畫像 共性與差異

19世紀末期,英國唯美主義繼承了濟慈、雪萊的傳統浪漫主義精神,又明顯受到了法國象征主義和頹廢文藝的影響,終究在沃爾特·佩特和王爾德的系列作品中大放異彩,走向了繁榮與高潮,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以及推崇物質主義的庸俗風氣之下,展開了新的一輪對于藝術本真的追尋。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理念的代表和集大成者,博采眾長,深受國內外多重文學思潮的影響,他繼承了佩特的大多數美學觀點,反對狄更斯、薩克雷等人所推崇的文學的教化功能和社會作用的“藝術工具論”,愈發地追求絕對的、純粹的美學體驗,強烈要求將美學從現實和道德的桎梏當中解放出來,將美學與藝術抽象化,“生活模仿藝術,生活事實上是鏡子,而藝術卻是現實的?!盵1]這種對生活與藝術關系的倒置不免會在理論與實踐中引發一系列的自相矛盾與齟齬,難以自圓其說,但王爾德對于傳統價值的叛逆和對物質世界玷污藝術純真、貶低藝術,將藝術化為現實的附庸的強烈反感卻由此可見一斑?!耙坏┧囆g家注意到別人的要求,并試圖去滿足那種要求,他就不再是一個藝術家了。他變成了一個無趣或有趣的工匠,一個誠實或不誠實的零售商人?!盵1]那么,從他個人的角度而言,他是如何另辟蹊徑來表現美的超功利性和主觀性呢?我們在其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畫像》當中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愛倫·坡小說的影子。

作為王爾德的前輩,愛倫·坡被譽為“美國第一位唯美主義作家”,他的寫作風格低沉陰郁、獨特而怪異,藝術上反對平庸,推崇個性和感官刺激,追求奇巧、精致和扣人心弦的唯美體驗,其短篇作品《威廉·威爾遜》,樸素但卻簡單明了地展現出了他本人獨特的美學思想。追溯兩者的寫作技巧和思想訴求,我們不難發現王爾德與愛倫·坡創作的種種異曲同工之處。

一、主題思想的借鑒與發展

兩篇小說在主題思想與情節刻畫方面具有相似的一面,都強調了腐朽、墮落、死亡和人格分裂的主題,都著重描寫兩位主人公在人性的善與惡、良知與享樂之間痛苦抉擇與掙扎的過程以及他們最終不可避免的自我毀滅?!锻ね栠d》中將良知實體化為一個與“我”一般無二的人,而《道林·格雷的畫像》則將人性的墮落實體化為一張日趨丑陋的畫像。這種抽象化的寫作手法有力地避免了之前文章單調純粹的道德說教,將對人性善惡的剖析演繹成了一場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敵對斗爭,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震撼效果。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兩者的主題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也許是受到個人經歷的影響,坡的《威廉·威爾遜》著重渲染恐怖的氛圍,格調消沉、怪誕而悲觀,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主人公的悲慘命運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威廉·威爾遜在作品中似乎缺乏了與邪惡、墮落抗爭的機會與可能性,具有強烈的非理性特點:“人們往往都是一步一步走向墮落的,而在我這里,所有的德行像披風一樣,剎那就從身上掉落了” “我只求他們相信,我多多少少受了環境的擺弄,那是人力所控制不了的”。[2]而在王爾德的《道》中則深深地切入到了以亨利勛爵為代表的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當中,客觀真實地描繪出了他們整日尋歡作樂、無所事事的享樂主義生活態度;威廉·威爾遜雖說某種意義上是坡早年生活的縮影,但總體而言超脫了當時美國的現實環境,小說的重心傾向于對人物的心理描寫與分析;但王爾德筆下的道林·格雷卻是當時上流社會年輕人的典型代表,作者在唯美的氛圍之下,不動聲色地描寫了格雷在亨利勛爵的邪惡影響之下由一個天真單純的有志青年變成了一個殘忍、冷酷無情的殺人兇手,寫實性和思辨性更強,但從作品中亨利爵士墮落但卻儒雅、招人喜愛的形象塑造以及執著于藝術和真理的畫家霍華德的慘死來看,在坡作品中所保持的基本的道德評判標準在《道》中也已然化為烏有,道林·格雷最后的死亡與其說是作者對其惡行的懲罰,不如看作為作者彰顯美與丑的鮮明對比和相互轉化的一種有效手段??梢哉f,小說中所有人物的生與死都體現了他們對于美獨特的個人追求?!败|體即靈魂,不單單在藝術當中是這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都是萬物的開端?!盵1]王爾德在坡的創作基礎之上,拋棄了從世俗與道德角度對美的約束與限制,以及藝術的教化作用,進一步凸顯了藝術的形式美在創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創作技巧分析

首先,兩篇小說在環境塑造和氣氛渲染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哥特式的恐怖與頹廢氣息。譬如《威廉·威爾遜》中對主人公學院環境的描寫:鐘聲每隔一個小時就會冷不丁地敲響,陰森森的,在寂靜的暗淡天光里回蕩,那被歲月侵蝕的哥特式尖塔就掩映在暮色之中,沉沉而睡。[2]這種古老、陰郁的氛圍令讀者倍感壓抑與失落,也為故事的展開平添了一絲神秘、古樸和似真似幻的色彩,暗示了主人公未來坎坷頹廢的命運。

而在《道》當中,呆滯、陰郁與壓抑的氛圍絲毫不留痕跡地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美景的描述當中,處處彌漫出了腐朽和頹廢的氣息,譬如小說開端的環境描寫:蜜蜂沉悶地嗡嗡叫著,穿行在沒有刈過、長得很高的青草之間,或是單調地一味圍著滿地忍冬那金黃色、灰蒙蒙的花蕊打轉,似乎使這沉寂愈發壓抑了。[3]

由于兩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藝術的獨立地位,張揚個性,推崇“為藝術而藝術”的思想理念,因而這兩篇小說中均不乏滑稽幽默而尖刻犀利的語言以及追求新奇,乃至標新立異、駭人聽聞的故事情節。但與坡的哥特式的冷峻、語言的粗獷以及對黑暗、恐怖邪惡的直接描寫不同,王爾德的文風奢靡,語言精雕細琢,他秉承“生活模仿藝術遠甚于藝術模仿生活”。 [1]因而能夠將邪惡也同樣描繪得清麗脫俗,賞心悅目,更習慣于將死亡、恐怖和腐朽隱藏于唯美的華麗外衣之下,哥特式風格表露得更為含蓄、文雅。

其次,兩部作品都層次分明地闡釋了主要人物之間日趨激化的矛盾過程,暗含了人性的善與惡之間不可調和的激烈沖突。通過對這些尖銳矛盾的累積、發展與釋放的過程的描寫,作者帶給了讀者無限奇特、驚悚的思想體驗,以及美學的享受和想象空間,但坡作品當中人物性格與情節大多荒誕怪異,情感變化激烈,情節往往隨著瘋癲的心理描寫呈現出躍進式的突變,非理性的特點很是明顯。而王爾德的矛盾演進則敘事細膩,講究條理、邏輯關系和節制,有如記錄實驗進展一般,使得人物的心理變化絲絲入扣,有跡可循,充滿了懷疑、否定和玩世不恭的獨特氣息。

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坡和王爾德都是英美文學當中杰出的藝術大師,后者在某種意義上借鑒了前者的創作技巧,但卻不落窠臼,在對于美的認識、理解、表達等方面有了個人更為獨到的見解,以一系列優秀的作品將“為藝術而藝術”的思想理念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值得后輩人了解、尊重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爾德.王爾德全集[M].香港:中國文學出版社,2000.

[2]愛倫·坡.威廉·威爾遜[M].陳良廷,馬愛農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3]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M].黃源深,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侯晨茜,男,碩士研究生,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美小說)(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愛倫王爾德威爾遜
刺角蜥的智慧
愛倫·坡與巴爾的摩的不解情緣
為自己
為自己
王爾德的色彩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烏鴉
嫁給美國窮人
威爾遜的演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