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史記·項羽本紀》的敘事節奏

2018-05-14 14:40曹競藝
參花(下) 2018年4期
關鍵詞:史記項羽

摘要: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以有限的文本容量全面記敘了項羽從少年起兵到垓下自刎的傳奇一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敘事節奏??傮w來看,《項羽本紀》的敘事以項羽一生中的重大成就或影響命運的事件為基點,層層推進達到敘事高潮,再以相對平緩的蟄伏期為過渡,放緩敘事節奏。全篇敘事節奏重點分明,客觀生動地刻畫出了項羽果敢勇猛、重情重義,卻優柔寡斷的形象,體現出司馬遷高超純熟的敘事功力和不偏不倚的紀史態度。

關鍵詞:《史記》 項羽 敘事節奏

《項羽本紀》作為《史記》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刻畫出了性格鮮明、特征突出的項羽形象,記敘了楚漢相爭、劉邦稱王的英雄歷史。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在有限的文本容量中,全面記敘了項羽從少年起兵到垓下自刎的傳奇一生,接近傳記式的寫法讀來卻毫無枯燥、拖沓之感,相反其詳略得當,引人入勝,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篇錯落有序的敘事節奏?!俄椨鸨炯o》的歷史篇幅完整,時間線較長,而司馬遷放棄了完整記述的敘事方法,通過敘事節奏的變化與調節,完成了《項羽本紀》的紀史功能。

一、敘事節奏變化

從《項羽本紀》來看,劉邦與項羽的對立是貫穿全篇發展的線索,而通過時間線的變化,歷史事件的環環相扣和雙方力量對比的格局變化串聯起完整的歷史。這高度符合里蒙·凱南提出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的敘事原則,即從深層結構來看,對立是關鍵要素;從表層結構來看,時間、因果關系和逆轉是三個重要原則。在《項羽本紀》中,時間線為楚漢戰爭從準備到結束的過程,因果關系為劉邦和項羽的性格、行動風格差異導致的歷史結果,逆轉則是與二人出身背景、軍事實力、人生格局相關的。項羽功敗垂成而劉邦戰勝稱王的結尾,力量交點處即為旗鼓相當、氣氛激烈的鴻門宴事件。

在此敘事結構基礎上,結合孟繁華提出敘事節奏的兩大因素,即以情感變化的落差和情節發展的速度分析《項羽本紀》的敘事節奏,可以發現情感變化的落差以事實為依托,即以項羽的人生經歷為線索,通過軍事力量對比變化的波瀾刻畫出項羽人生的起起伏伏,形成對于作者與讀者而言情感變化的落差;情節發展的速度則體現在項羽建功立業到功敗垂成中形形色色的事件發展,通過加減速的變化調節全篇的敘事節奏,豐富有限的文本內涵。

二、項羽方強——從少年起兵到鴻門宴

總體來看,《項羽本紀》的敘事選取項羽一生在與劉邦的對弈中成就遠大或影響命運的事件,即以跟隨項梁起兵展開霸業、當斬宋義扭轉士氣、鴻門宴錯失良機、無可奈何垓下自刎為基點,層層推進,一步更進一步地達到敘事高潮,再以起兵、入關、楚漢相爭三段相對平緩的蟄伏期為過渡,平鋪直敘,放緩敘事節奏。全篇敘事節奏錯落有致,重點分明,刻畫出了項羽果敢勇猛、重情重義,卻時而優柔寡斷、缺乏主見的形象,體現出司馬遷高超純熟的敘事功力和不偏不倚的紀實態度。

項羽少年壯志,“項氏世世為楚將”的家庭歷史背景,賦予了他高遠的志向和不同凡響的氣魄,初見秦王就發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看似大有作為的少年卻“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沒有從一而終的毅力。這里是全篇的重要開頭。司馬遷從項羽的出身寫起,直接描寫少年項羽的雄心壯志,卻也直言不諱地揭示了項羽性格中缺乏耐心、剛愎自用的缺陷。寥寥幾筆,實際上已對項羽的命運進行了預示。司馬遷的開篇言簡意賅,卻深刻塑造了一個稍顯急躁卻天賦異稟的項羽形象,統領全篇,形成了敘事節奏上的第一個小高峰。

“初起時,年二十四”,項羽秉承了項氏的大將氣魄,加以陳嬰的推讓,開始成為反秦戰爭的領袖,并威望漸起,得以服眾。起兵的過程是漫長又艱難的,秦嘉與景駒倒臺、齊王田假的逃亡等事件都影響了項羽的軍事軌跡。但司馬遷都粗略地帶過,直接選取了“斬宋義”事件作為項羽獲得領兵權和真正占據主動地位的重要轉折點。季父武信君已死,面對宋義的誤兵做法,項羽認定了宋義是假托使秦趙相爭實則為自家謀利的“非社稷之臣”,于是當斬宋義頭,使在場將士無不稱服。在“斬宋義”事件中,司馬遷放慢敘事節奏,詳細刻畫宋義、項羽的語言和動作,宋義稱“夫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以此抬高自己的軍事地位,趁機“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全然不顧將士們的饑寒交迫。而項羽義正辭嚴,識破宋義實際上是“不恤士卒而徇其私”,于是當斬則斬,接著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誅殺了宋義,又取得了將士的信任?!皵厮瘟x”事件事實上肯定了項羽的戰略決斷能力,確立了項羽的軍事地位,更展示了項羽雄才大略的軍事眼光和當斷則斷的處事風格。不僅如此,“斬宋義”事件從緣由、發展、高潮到收尾的完整描述,還使項羽奪取上將軍之位的行為合法化,是整個軍事發展的重要轉折,避免了時人從旁門左道對其詬病??梢哉f,司馬遷對該事件的描繪的確成為《項羽本紀》中著力鋪陳、意味深長的敘事高峰。

接下來的入關敘事過程,體現了司馬遷縱觀時空的史家眼界。無論是經典鉅鹿之戰的破釜沉舟,還是安置章邯、長史欣的獨到眼光,作者都加快了敘事節奏,與項羽一路殺敵的氣勢相呼應,一鼓作氣寫到鴻門宴這一精彩絕筆。鴻門宴是劉邦集團與項羽集團重要的同場交鋒,雖在其他篇目如《高祖本紀》等也有互見,但在《項羽本紀》中的鴻門宴事件可謂是過程最完整、情節最跌宕起伏和引人入勝的一幕。在鴻門宴上,劉邦集團相互配合,默契無比:沛公表現恭順,“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項羽因此自恃功高,放松警惕;張良思慮周全,“至軍門、見樊噲”,緊急通知樊噲“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扭轉了局勢;項伯暗中保護,“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樊噲看似強硬實則恭維,推沛公為“勞苦而功高之人”,暗諷項羽“欲誅有功之人”,擊潰了項羽的心理防線??梢?,劉邦集團分工明確,全線扭轉了項羽的猜忌,默契合作、天衣無縫,最終事半而功倍。相反,于項羽集團而言,劉邦等人的假意示弱和厚積薄發的蓄力雖被范增看在眼里,幾次提示項羽殺伐決斷,卻未能使年輕而意氣風發的項羽下定殺心,最終錯失良機,讓沛公逃脫,為日后的禍患埋下了伏筆。司馬遷的筆法粗中有細,既通過“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的細節描寫暗示劉邦、項羽的力量對比,又寫出“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這樣的經典心理活動,直接體現了樊噲等沛公集團的智勇雙全、能屈能伸??v觀司馬遷筆下的鴻門宴,內容豐富,語言精煉,在濃縮的場景中展示了天下大勢的起承轉合,無疑成為《項羽本紀》中場時重要的情節推動與敘事高潮。

三、劉邦方強——從鴻門宴到太史公曰

從鴻門宴事件開始,兩軍局勢、力量發生巨大轉變,項羽方由強轉弱,劉邦方則由弱增強。項羽粗枝大葉,透露出劉邦欲入關稱王的消息乃是“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導致有利于項羽方的曹無傷被劉邦所殺,而劉邦善用陳平的離間之計,一句“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使項羽對范增心生嫌隙,失去范增這一得力干將。項羽的優勢漸漸消磨,勢單力孤,而劉邦卻步步為營,羽翼漸豐,兩個集團進入了分庭抗禮的勢力對比之中,由此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楚漢戰爭是艱苦而充滿波折的,但司馬遷只抓住了幾個戲劇性的場面進行具體描?。簞顒萘u起,卻為了自己逃命而將妻兒推下車;項羽活捉劉父相要挾,劉邦卻稱“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置太公性命于不顧。司馬遷不曾以宏大的敘事營造緊張激烈的氛圍,也沒有將筆墨致力于描摹楚漢之戰硝煙四起、戎馬疆場的大場面中。相反,他抓住了劉邦重利輕義的表現,令讀者啼笑皆非。至此,我們已經全然看出,司馬遷是多么偏愛項羽的俠肝義膽和君子氣度,以至于整個楚漢戰爭的過程都在迅速的直敘中被簡略帶過了,項羽的言而有信、誠懇耿直卻令人印象深刻。

直到最后一幕,我們才看到司馬遷對于楚漢戰爭張弛有度的敘事似乎都在默默蓄力,只為了在結尾處的最高潮——項羽垓下自刎時一吐為快,盡展豪情。項羽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边@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傳奇,讀來都令人心膽戰栗,而今天的項羽卻窮途末路,遭漢軍圍困。在最后的時刻,項羽果然依舊分毫不改楚將的氣概,面對赤泉侯的追捕,“項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面對漢軍兵分三路的圍剿,“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然而,“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項羽定是不甘心的,但面對烏江亭長的勸告,項羽卻深深明白“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仰天大笑,拒不回江東。項羽的行為是矛盾的,但司馬遷不愿意過多探尋項羽卷土重來的可能性,而是將全部的筆墨放在英雄敗北的悲憫與豪情中,使讀者也為項羽的至仁至性所深深傾倒?!傲Π紊劫鈿馍w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時無聲勝有聲,司馬遷鮮少地化用詩文語言,使項羽的自在抒懷在嚴肅莊重的傳記筆墨中獨樹一幟,達到了全篇情節發展和敘事節奏的最高峰。

項羽的壯烈一生就此了結,司馬遷卻陷入深深的反思:舜目蓋重瞳子,項羽亦重瞳子,項羽卻為何從昔日的楚霸王落敗至自刎的境地?一切復歸平靜,司馬遷敬重項羽的俠肝義膽、重情重義,但仍然站在歷史的視角,用客觀理性的眼光給出了項羽失敗的原因:“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表椨鸬母甙炼恢词∽⒍怂〉拿\,司馬遷的萬千感慨可見一斑。

《項羽本紀》全篇敘事節奏高低變化、錯落有致,項羽一生不可磨滅的功績不會被人們淡忘,而急躁驕傲、缺乏帝王殺伐決斷的不足也彰顯無疑。司馬遷在情節轉折點或反映人物性格的關鍵處往往放慢節奏,細致描摹,形成激烈高昂的敘事節奏,由此創造出一個情緒和情節上的雙重高峰;而在較為宏大的場面處理上,司馬遷則微言大義,追求整體平衡,不具體刻畫細節和過程。司馬遷純熟的技法將項羽塑造得栩栩如生,形成了緩急相間、一層層進入高潮的敘事節奏。這種敘事節奏賦予了《項羽本紀》強大的生命力,使全篇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卻重點突出,力透紙背,實為《史記》中的巔峰之筆。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 史記(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漢]司馬遷,[日]瀧川資言考證,楊海崢整理.史記會注考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劉寧.《史記》敘事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

[4]孟繁華.敘事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

[5][以色列]里蒙·凱南.敘事虛構作品[M].姚錦清等,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

[6]吳桂林.項羽專題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7]周振甫.論《項羽本紀》[J].文學遺產,1997(01).

(作者簡介:曹競藝,女,本科,武漢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責任編輯 宋倩)

猜你喜歡
史記項羽
項羽虞姬
漫畫史記
四面楚歌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漫畫史記
本期資深大廚:周恩來
項羽并非自刎而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