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急救救生圈拋投裝置

2018-05-14 13:46吳雪琪汪恩理周麗珍李程浩曾杰呼格吉樂
科技風 2018年36期
關鍵詞:救生圈角度

吳雪琪 汪恩理 周麗珍 李程浩 曾杰 呼格吉樂

摘 要:隨著全球現代化工業的快速發展,燃料燃燒后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大量地進入大氣,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從而導致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頻發生。2005—2016 年以來廣東的“龍舟水”整體呈現出雨量、雨日明顯增多,雨強明顯增強的新特點。[2]為了及時解救他們,也方便消防人員工作,拋繩器應運而生,利用拋繩器可將救生圈直接拋到被困人員附近?;趯鹘y救生圈拋繩器結構的深入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此款裝置以氣泵為發射動力,可根據救援距離自由調節氣壓大小以及拋投角度,無發射次數限制,大大增加了救援效率,同時對救生圈加以改造,使得在夜間也能較好的進行救援。本文詳細介紹了此此款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的設計與制作。

關鍵詞:拋繩器;氣泵動力;救生圈;角度;夜間救援

1 概述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制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船只目前配備的救生圈,一般設置在船艙內的專門儲存柜內或掛在船舷上,當船只遇險有不幸者落水時,需由船上人員或救援船只向落水者投擲救生圈,人力只能將救生圈投擲 20米左右,由于落水者在海浪或水流的沖擊下,很短的時間就會離開船只很遠,這樣僅靠人力救生圈往往達不到救援的目的。[3]因此人們發明了救生圈拋投裝置,但是現有的救生圈拋投裝置在使用時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救生圈拋投裝置結構簡單,傳統動力裝置發射時施救人員會受到很大的坐力大,[1]具有安全隱患,拋投救生圈時方向和距離不好控制,并且拋射的次數受到限制。此外,在夜間救援時由于光線暗,救援的成功率往往較低,很難在第一時間使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導致救援失敗。針對以上不足,我們決定設計出一種高效率并且適合夜間救援的急救拋投裝置。

2 功能簡介

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通過在支撐架上安裝旋轉軸,且在旋轉軸上連接安裝架,使得工作中可以根據落水者的遠近調整救生圈的拋投角度,使救生圈可以大致的掉落到落水者的附近,從而使落水者可以用最少的時間抓住救生圈,提高了救援的速度。整套裝置采用氣泵動力發射系統,可以根據救援距離,自由調節氣壓大小,實現隨充隨用的可能,對自動充氣式救生圈進行改造,使其適合在夜間救援,提高夜間救援的成功率。

3 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主要結構

“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如圖1-5所示。

4 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的物理原理

在理想情況下,運用壓強和力的關系,根據動量守恒、熱學中的單個空氣分子的動能,演算出救生圈拋出速度與壓強、溫度之間的關系。再根據救援距離等實際情況,結合以上的推算,用氣泵動力裝置給密封管充氣,達到指定壓強。打開開關,使救生圈準確拋到被困人員可觸及的周圍進行救援。救生圈中的泡沫條具有吸水力低,高柔韌性,質量輕等特點。根據物體在液體中,排開體積時會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時泡沫條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保證了泡沫條會漂浮在水面上。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原理,熒光貼紙,作為環保材料,白天吸光儲存能量,晚上自發光放出能量,能維持較長時間,還具有耐磨高粘的特點,與水接觸粘性也不減,貼在實心泡沫條上,作為救生圈所在位置的標志,方便救援。

5 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的制作過程

(1)選擇合適大小的板作為底座,在底座兩側焊接兩塊尺寸相同的支撐板,在兩塊支撐板對稱位置處鉆兩個孔,在兩個孔之間安裝長度合適的旋轉軸。再在底座上表面安裝減速電機,在減速電機旁邊安裝繞繩柱,在旋轉軸的外面安裝氣泵。

(2)在底座的底面安裝四個滾輪,其中兩個滾輪具有剎車功能,另外兩個滾輪無剎車功能,用來隨時啟動和制動裝置。

(3)在旋轉軸的一側焊接密封管,與密封管相連接的是安裝架,通過控制閥門來調節密封管內的氣壓大小,安裝架兩側均設置有卡槽,在卡槽底部設置滑動槽,將救生圈安裝在卡槽中。

(4)在旋轉軸的外部焊接改進過的把手,在安裝有把手的支撐板上設置若干定位孔,(可根據需要在后期適當增加定位孔數量),可以將把手底部的支撐桿插入定位孔中,使得旋轉軸和安裝架固定朝向指定方向。工作中的把手可以在支撐板一側自由轉動,利于調節安裝架和救生圈的拋投角度。

(5)在救生圈四周固定聚乙烯泡沫條,在泡沫條上貼上熒光貼。將救生圈安裝在半球形薄塑料殼中,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救生圈在飛行過程中的阻力,定位能力也越好。

6 新型救生圈急救拋投裝置的使用說明

(1)進行裝置操作的時候,首先將裝置與電源相連接,保證裝置可以完好運行,將救生圈的繩索放在指定的位置,以備隨時使用。

(2)在救援過程中,先將裝置推到合適的位置,可以使救生圈落向被困人員。

(3)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和距離被困人員的實際距離,握住把手,轉動旋轉軸,將安裝架和救生圈處于合理的角度,打開氣泵,將密封管內的壓強增加至預定數值,打開閥門,利用密封管內外之間的高強度壓強差將救生圈拋投出去。

(4)當被困人員抓住救生圈后,啟動減速電機,將被困人員連同救生圈一起拉回安全區域。

參考文獻:

[1]劉浪波.新型拋繩器設計及試驗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

[2]王娟懷,楊守懋,韋智嘉,胡婭敏.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廣東“龍舟水”的變化特征[J].廣東氣象,2018,40(01):4-8.

[3]邱冶.新型救援裝置救生拋投器研制成功[N].科技日報,2005-06-23(011).

作者簡介:吳雪琪(1997-),女,浙江溫州蒼南人,湖州師范學院理學院科學教育專業15級學生,本科。

指導老師:呼格吉樂(1980-),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高級實驗師,工程碩士學位,湖州師范學院省級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從事物理實驗教學與物理教學儀器開發。

猜你喜歡
救生圈角度
一個涉及角度和的幾何不等式鏈的改進
在海中
智能救生圈
角度不同
人啊
簡易野外救生圈
救生圈給誰
救生圈妙用
救生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