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對比研究

2018-05-22 11:14齊鵬

齊鵬

【摘要】目的 對比腔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12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行傳統開放手術,觀察組行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兩組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數量、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腔鏡甲狀腺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創傷輕,術后恢復快,清掃中央區淋巴結與傳統開放手術相當。

【關鍵詞】腔鏡甲狀腺手術;傳統開放手術;分化型甲狀腺癌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1

甲狀腺癌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實體腫瘤,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左右,其病理類型主要有乳頭狀癌(PTC)、濾泡狀癌(FTC)、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其中PTC和FTC統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其手術治療效果較好,經積極治療后絕大多數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可長期生存[1]。傳統開放手術術后患者頸部可見明顯瘢痕,影響美觀,給患者尤其是年輕女性帶來很大困擾。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學確診。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觀察組有男21例,女39例;年齡22~56歲,平均(42.15±11.74)歲;PTC44例,FTC16例,淋巴結轉移11例,肺轉移8例,骨轉移3例。對照組有男23例,女37例;年齡24~55歲,平均(43.04±12.07)歲;PTC42例,FTC18例,淋巴結轉移12例,肺轉移9例,骨轉移2例。兩組患者的基

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于頸部皮膚作一弧形手術切口,逐層游離皮下脂肪,腺體暴露后完整切除腫物,行患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后止血、引流并縫合。

1.2.2 觀察組

行經胸乳入路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沿乳暈處各開一

0.5 cm左右的小切口,置入Trocar,于胸骨前正中偏右開1 cm切口,達深筋膜,向切口內注入100~200 mL膨脹液,建立皮下隧道及手術空間,盡量擠出膨脹液后置入Trocar30°腔鏡,沖入二氧化碳壓力維持4~6 mmHg。用超聲刀打開頸白線和甲狀腺假被膜,徹底暴露甲狀腺,并顯露頸總動脈和頸內靜脈,將腫瘤完整切除。清掃各區淋巴結及脂肪組織,沖洗術野并徹底止血,使用引流管引流,后逐層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記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數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完全腔鏡手術根據其入路可分為耳后入路、經口入路、胸乳入路、鎖骨下入路、腋窩乳暈入路、腋窩入路等,本研究采用胸乳入路腔鏡甲狀腺癌根治術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該入路適應證廣,并能行中央區和頸側區淋巴

結清掃,現已成為最為成熟的腔鏡甲狀腺癌手術入路之一。

綜上所述,腔鏡甲狀腺手術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創傷輕,術后恢復快,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數量可達到與傳統開放手術相當的效果,但患者的手術時間較長,遠期效果尚待進一步隨訪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池平,喬茜偉,包建東.重組人促甲狀腺激素介導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療效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4):95-97.

[2] 孫 鵬,李進義,王存川.腔鏡甲狀腺手術術式的選擇和評價[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7,32(3):189-190.

本文編輯:李 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