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效果分析

2018-05-22 11:14姜仁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偏癱中風

姜仁姣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年我院收治的72例中風后偏癱患者,采用抽簽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治療,4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中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水平及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功能恢復程度、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和生活質量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89%(P<0.05)。

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臨床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中風;偏癱;辯證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1.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中風屬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類型,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偏癱、畏寒、疼痛等后遺癥[1]。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約有60%的中風患者會遺留偏癱、失語等常見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2]。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療路徑,本文就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效果展開了研究,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中風后偏癱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神志清醒,肌力

均<Ⅳ級,采用抽簽法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36例。對照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齡41~73歲,平均(61.85±4.39)歲。觀察組患者男38例,女40例;年齡49~70歲,平均(63.47±3.59)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口服甲鈷胺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68)500 ?g,口服,3次/d;吡拉西坦片(浙江眾益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755)0.8 g,3次/d;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1028)50 mg,1次/d;阿米三嗪蘿巴新片(天津施維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931)10 mg,3次/d;甲磺酸雙氫麥角毒堿片(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82)1 mg,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六蟲”抗癱湯治療,藥方成分包括黃芪80 g,藁木、地龍、天麻、當歸 各30 g,稀簽草、白人參、獨活、秦芄、白芍各17 g,全蟲、土鱉蟲、烏梢蛇、茯苓、益智仁、黃精、淮牛膝、遠志、郁金、山萸、紅花、枳實各12 g,九香蟲10 g,制馬錢子1g。根據患者病情給予中醫辨證治療,對于肝陽上亢者添加鉤藤、石決明;痰熱者添加天竺黃、瓜蔞;腦脈瘀阻添加川芎;痰濁瘀滯添加膽南星、莪術、三棱、法半夏;腎虛者添加鹿角膠、熟地;語塞者添加生蒲黃、石菖蒲、竹瀝;肢體屈伸不利、四肢麻木者添加姜黃、桑枝。藥方以水煎服,煎取200 mg,1劑/d,飯后30 min服用,早晚2次分服。2個月1療程,全部患者均治療2個

療程。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制定的NHISS(卒中量表)評價患者神經功能評情況。(2)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結合患者臨床體征,對患者進行中醫證候評分,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夜間盜汗、心燥熱、眩暈、面色蒼白等癥狀項目,依照重度、中度、輕度、無劃為4級,依此記為3、2、1、0分,治療前后各評價1次,積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3)采用KPS(卡氏百分法)評價患者生活質量,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1968年第二屆強國腦血管病相關討論和《中風后遺癥臨床診斷標準》判定臨床療效,患者患側肢體肌力>Ⅳ級,生活能力恢復,視為痊愈;患者肌力恢

復>Ⅱ級,但未達到Ⅳ級,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或是部分需要人照顧,視為顯效;患者肌力好轉>Ⅰ級,可自行站立、坐,但在攙扶下仍感到步行困難,視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存在加重者,視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癥狀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中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療效對比

觀察組痊愈8例,顯效20例,有效5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33/36);對照組痊愈2例,顯效14例,有效7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63.89%(23/36)。組間治療有效率數據比較,x2=8.036,P=0.005。

3 討 論

《素問·評熱論》有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研究領域認為,氣虛則血運無力,津液凝聚,致使血行遲滯,痰瘀互結,經絡阻塞,引發中風[3]。因此需以益氣、祛痰、通絡為主要治療理念。本文采用的“六蟲”抗癱湯內含藁木、地龍、天麻、獨活、秦芄、白芍、郁金、山萸、紅花、枳實等多種有益成分,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全蟲、地龍可熄風通絡;黃芪可補氣活血,疏通痹滯;九香蟲可溫中壯陽,理氣止痛;土鱉蟲可通絡理傷;牛膝可歸肝腎經,強筋健骨,利尿引血;莪術、紅花可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可奏祛痰化瘀、扶助正氣之功效[4]。據相關報道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幫助機體抵御毒害物質侵損,改善血運,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效果[5]。與上述分析一致,根據本文實踐結果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中醫證候積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兩組臨床癥狀相當,組間數據具備可比性。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功能缺損評分和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顯示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功能恢復程度、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和生活質量提高水平明顯更加理想。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1.67%)與對照組(63.89%)相比較明顯更高(P<0.05),充分說明觀察組治療效果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初級哪壺只能和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臨床療效有,因此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小玲,李水琴.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偏癱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05):69-71.

[2] 孫冬冬.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4):73-74.

[3] 朱文銳.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治療中風后偏癱30例[J].吉林醫學,2012,33(36):7898.

[4] 張瑞杰.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50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1,30(12):869-870.

[5] 邵名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9例臨床分析[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4,(05):75-76.

本文編輯:李 豆

猜你喜歡
中西醫結合偏癱中風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中藥湯劑聯合中藥足浴及耳穴壓豆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臨床分析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