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D藍光治療痤瘡的應用及作用機制分析

2018-05-22 11:14凌小紅
關鍵詞:作用機制痤瘡

凌小紅

【摘要】目的 觀察LED藍光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其作用機制。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集痤瘡患者90例,其中,先就診的45例設為對照組,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后就診的45例設為觀察組,配合LED藍光與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評價臨床療效,記錄不良反應。結果 比較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42/45),對照組為82.2%(37/45),數據顯示,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關于不良反應,觀察組發生率為6.7%(3/45),對照組為4.4%(2/45),組間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LED藍光配合治療痤瘡,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關鍵詞】LED藍光;痤瘡;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R758.7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痤瘡(acne),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常見于青少年,以丘疹、結節、粉刺等為主要表現[1]?,F目前,外擦乳膏是治療痤瘡的常用方法,雖然可緩解病癥,但總體療效不夠理想,因此,臨床醫師開始探討新的治療方案。對此,本文以90例患者為對象,分為2組,通過不同方式治療,觀察分析LED藍光治療痤瘡的應用及作用機制,現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集痤瘡患者共90例,其中,先就診的45例設為對照組,后就診的45例設為觀察組。2組患者均符合座瘡診斷標準,自愿參與研究,簽署有同意書。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8~27歲,平均(23.4±1.38)歲,病程3個月~5年,平均(2.3±0.38)年。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18~34歲,平均(24.5±1.07)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2.1±0.17)年。比較臨床資料,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和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每天晚上,外擦2%夫西地酸乳膏。(2)觀察組:配合LED藍光與2%夫西地酸乳膏治療,即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LED藍光治療。常規潔面后,佩戴護目鏡,保護眼睛,免受藍光損害,隨后,應用GF-RB43-A型LED治療儀,波長為465 nm

(+10 nm)藍光,65 mw/cm2為功率密度,直接照射面部痤瘡,面部與發光源相距8~10 cm,15 min/次,2次/周。2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個療程,即4周。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

1.3.1 觀察指標

1個療程后,評價臨床療效,同時,統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1.3.2 療效評定

參照《皮膚病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療效評定標準,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指標:皮損完全消失,且未見新皮疹,判定為痊愈;皮損消退60%以上,基本上未見新皮疹,判定為顯效;皮損消退20%~60%,可見些許新皮疹,判定為有效;皮損消退<20%,或者無明顯變化,甚至有加重的傾向,判定為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數據,在EXCEL表格中錄入,應用SPSS 20.0軟件,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

評價臨床療效,數據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統計不良反應,觀察組,2例皮膚干燥,1例脫屑,發生率為6.7%(3/45),對照組,1例皮膚干燥,1例脫屑,發生率為4.4%(2/45),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x2=0.504,P=0.477)。

3 討 論

痤瘡,是常見皮膚病,青少年發病率較高,其發生與皮脂分泌過多、炎癥反應、細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等因素有關。關于痤瘡,皮損多位于面部與上胸背部,其中,非炎癥性皮損,主要表現為開放性(也稱黑頭)、閉合性粉刺(也稱白頭)。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及嚴重程度,可將其分為4級:(1)1級(輕度):僅僅表現為粉刺。(2)2級(中度):除粉刺外,伴有炎性丘疹。(3)3級(中度):除粉刺外,可見大量炎性丘疹或者膿皰。(4)4級(重度):不僅可見粉刺、膿皰、炎性丘疹,而且有結節、囊腫[3]。近年來,大量數據顯示,座瘡發病率逐年升高,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對癥治療座瘡,對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夫西地酸乳膏,主要成分為夫西地酸,呈乳劑型基質的白色乳膏狀,適用于各種細菌性皮膚感染。如今,2%夫西地酸乳膏被廣泛用于治療痤瘡,但其整體療效欠佳。LED藍光,通過藍光照射,殺滅座瘡丙酸桿菌,緩解炎癥,改善面部狀態。關于LED藍光治療痤瘡的作用機制如下:代謝過程中,座瘡桿菌會產生一種卟啉物質,該物質可吸收特定波長的藍光,與其結合,殺死細菌。藍光,純度高,穿透性強,對正常皮膚無損傷,安全可靠[4]。本研究中,對照組接受2%夫西地酸乳膏外擦治療,而觀察組配合2%夫西地酸乳膏與LED藍光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82.2%(P<0.05),而組間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LDE藍光治療座瘡,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付 敏,姜功平.LED藍光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工程,2011,19(09):149+151.

[2] 劉家榮,鄭黎敏,李 樺,胡曉芬.LED藍光配合紅光治療痤瘡的療效觀察[J]. 中國美容醫學,2013,22(17):1790-1791.

[3] 鄭 莉.LED紅藍光聯合創??的z原貼治療面部痤瘡的護理體會[J]. 中國美容醫學,2015,24(22):77-79.

[4] 馬 靜,溫 炬,馮潔瑩,鄭榮昌.丹參酮膠囊聯合歐美娜紅藍光治療儀治療痤瘡43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06):722-723.

本文編輯:吳宏艷

猜你喜歡
作用機制痤瘡
區域物流業發展對縣域經濟的影響芻議
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的療效及作用機制
通過技術創新促進我鎮農業結構調整
冠心丹參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療冠心病的研究進展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機制
三子湯配合放血療法治療痤瘡病150例
穴位瀉血治療痤瘡63例
消風清熱散治療面部痤瘡69例
痤瘡的中醫藥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