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侗笛的藝術美

2018-05-26 03:04楊忠益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民族音樂 2018年2期
關鍵詞:音孔音區笛聲

■楊忠益(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侗笛按現代樂器分類法分屬于氣鳴類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流行于廣西、湖南、貴州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區,是侗族人民十分喜愛的民間吹管類樂器之一。在青年男女行歌坐妹時,男的吹笛,女的唱歌,侗笛成了傳情的“媒婆”。用侗笛作為伴奏的一類民歌被稱為“笛子歌”。侗笛是用侗族地區一種特有的竹子制作而成,這種竹子的名字叫“蘆笙竹”,據史書記載侗笛距今約有300年歷史。

■侗笛的由來傳說

在侗族地區流傳著一個愛情故事,一對戀愛的侗族男女青年,他們生活在一起,對歌傳情。依財主看到這位侗族姑娘長得很漂亮,想娶其為妻,便從中作梗,想拆散這對戀人。依財主潛伏在草叢中學貓頭鷹發出慘叫聲嚇唬他們。小伙子發現后采了一根禾稈,挖了幾個孔吹奏起來,姑娘也摘下楊梅樹葉吹起了木葉歌,他們優美的歌聲掩蓋了財主的鷹叫聲,在山谷間久久回蕩,依財主無計可施,灰溜溜地跑回了山寨。后來人們依照小伙子的做法,用竹子代替禾稈做成了笛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侗笛。

■侗笛的構造簡述

侗笛與國內外其他管樂的區別在于構造原理和吹奏方法上。侗笛主要由共鳴腔和6個出音孔構成,其中還有一個助高音孔。民間的侗笛長約30cm,竹管外徑約2cm,內徑約1.3cm,侗笛的吹口是把竹管的一端削去四分之三,削去的長度約1.3cm~1.5cm,把剩下的四分之一均分為兩片,長度約為5cm。在竹片約4cm的地方,開一個邊長為1cm的方形孔。侗笛出音孔開好后兩邊都放入分氣音片,然后用繩子捆好。往入氣槽一吹,它就靠分氣音片把氣一分,然后通過共鳴腔發出聲音。侗笛常用的有F調、E調、D調。

譜例1:改良侗笛的音域

■侗笛的演奏特征

侗笛在演奏上的獨特之處是循環換氣。循環換氣是鼻子吸氣的時候,吸氣到丹田部位,嘴巴要把氣壓出來。侗笛循環換氣有一個技巧,吹侗笛時只能夠吹,不能夠吸,也就是說嘴巴不能吸氣,鼻子可以吸氣、可以吹氣。當鼻子吸氣的時候,嘴巴就把氣壓出來。侗笛吹奏開始先要學會“鼓腮換氣法”,笛身豎置,嘴含口吹,將氣流均勻地送入氣道,并通過手指按開音孔而發出高低有別的聲音。侗笛音色通透明亮,與西洋樂器短笛音色大致接近。

■侗笛的改良

侗笛藝術傳承人胡漢文根據活塞在笛管內上下運動,能使笛聲高聲高低變化這一原理,成功制作出了模仿大自然各種鳥叫聲的侗笛。為了演奏更為復雜的音樂作品,胡漢文反復試驗,又成功的研究研制了雙管的侗笛。侗笛代表曲目有《侗寨的早晨》 《侗寨笛聲》 《鼓樓笛聲》 《風雨橋畔茶花香》 《月光下的侗笛聲》。

■代表性作品音樂形態分析

譜例2

《風雨橋畔茶花香》節奏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為主,旋律的發展多采用同音的反復手法,本曲為羽調式。小節的反復加強了音樂的內在統一性,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形態隨著音樂的不斷模進升高,音樂有一種往前推動的張力。顫音的運用大大加強了作品的表現力。侗笛既可以演奏歡快的旋律,也可以演奏抒情緩慢的旋律。全曲的音區大致集中在中音區,很好地表現了侗笛中音區的音色特征。

注釋:

行歌坐妹,是侗族、苗族青年男女戀愛的一種方式,有的地方叫“坐月”。通常于夜晚閑暇之時,小伙子們帶上樂器,走過村寨,到未婚女子家屋前吹笛、奏琴、唱歌,情歌樂調打動了屋里女子之心,即打開房門請小伙子進屋,雙雙坐于火塘邊,以歌樂互表愛慕之情,達到互相了解,以至訂下終身。此中,侗笛、侗琵琶、牛腿琴、嘎哈等,是常用的樂器。

參考文獻:

[1]楊秀昭.廣西少數民族樂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音孔音區笛聲
論阮音孔的改制與變遷(上)
楊優秀
單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運用
牧童
關于女生聲種的鑒定
探究圓號各音區的練習方法
琴聲無邊,樂韻悠揚
甜甜的笛聲
淺談紅河州哈尼巴烏的制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