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文化對行政管理的影響

2018-05-26 09:52張金玲
卷宗 2018年12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融合

張金玲

摘 要: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積淀所形成的傳統文化,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有根深蒂固的消極因子。其植根于每個中國人的精神深處,并對現代行政管理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學,如果能在施政過程中明辨其利弊得失,將使我們在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可喜的一大步。本文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與現代管理的融合。

關鍵詞:傳統文化 現代管理 融合

1.引言

我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史,在社會生產實踐中,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思想,這些管理思想對我國行政管理的形成及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行政管理應該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行政管理中來,促進我國行政管理的快速發展。行政管理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還是一種文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存在一些積極的影響,比如中和尚禮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思想等,這些思想需要我們在現實的管理工作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在管理中,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積極的傳統文化思想應用到現代的行政管理中去。

2.傳統文化消極因素對現代行政管理的影響

2.1官本位思想引發現代行政管理中官民對立

中國傳統重官不重商的思想影響著行政人員和普通百姓的行政觀念,并支配著人們的行為選擇,形成濃厚的“官本位”文化色彩。具體來說,官本位行政文化的主要表現為:一方面以官職為基本紐帶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級體系,形成人們對權力的盲目崇拜和服從,另一方面權力所有者或行政人員產生了基于權力和職位的優越感,夸大個人的作用,導致缺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以及對群眾權利的漠視,也導致重視個人權威而忽略行政過程中的民主和法治。

2.2裙帶關系妨礙了依法行政

“任人唯親”是編織裙帶關系網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封建社會里,一直存在著“任人唯賢”和“任人唯親”之爭,“唯人唯親”通常占著上風?!叭稳宋ㄓH”的結果,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一個人一旦做了官,就要援引自己的親朋好友,培植親信,增長自己的勢力,維護自己的“做官終身制”。為官者大多辦事不是為民,而是“唯親”。身為大官者,還可得到皇朝的恩蔭,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叭稳宋ㄓH”就會使裙帶風越刮越大,無孔不入。裙帶關系形成是法律不健全、辦事不依法的結果。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律大都是治民的,沒有哪一條是治君的,“刑不上大夫”,治官的也不多。法中之“法”,“王法”最大。

3.現代行政管理中傳統文化消極影響揮之不去的原因

3.1選舉制度沒有做實

人大代表的選舉存在非法操作、行政干預等違法、違規現象。在我國,候選人目前主要由黨組織和上級機關提名,代表名額有計劃地分配,直接由誰當代表,誰不當代表都是事先計劃好的。另外,提名候選人時,有關黨組織和上級機關單方面追求形式的"廣泛"性,把一些缺乏參政、議政能力的人士"選進"人大,如這個選區要選一個女性,那個選區要選一個民主黨派人士;這個選區要選一個年輕的代表,那個選區要選一個年老的代表。這類代表在開會時往往成為“啞巴代表”、“觀風代表”或“舉手代表”,未能適應人大代表的角色。他們應當明確自己所扮演的是一種社會角色,即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

3.2人民監督政府制度薄弱

一是程序性監督多,缺乏監督的針對性。目前,有些地方在監督方面對法律法規和人大的有關決議實施的監督檢查不夠,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監督不力。對法律規定的有效監督形式,特別是帶有強制性的監督形式如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運用不夠。

二是監督存在滯后現象,缺乏應有的約束性和超前性。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是國家權力機關為保證憲法、法律及法規的統一、準確、嚴格的遵守和執行,為保證由它產生的國家機關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正確行使職權,為保證由它產生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實施的一種具有國家強制力的監察和監督行為。

4.克服現代行政管理中傳統文化消極因素的對策

4.1實行人民選直接舉地方行政首長制度

1)正確界定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負責”內涵,我國理論界對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認識逐漸深入,但對這一行政領導制度中的核心內容“負責”的涵義至今也未曾予以明確界定。責任應該包括兩層第一層是政治責任它是指行政首長由于行使行政權不當而引起政治后果,依照憲法應承擔的責任。第二層是法律責任它是指行政首長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規定,依法應承擔的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

2)理順行政首長個人負責與黨的領導關系。首先,堅持黨的領導是完善行政首長負責制的保障。具體到行政首長負責制的實踐,那就是:(1)黨主要是通過權力機關, 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形成決議,交予行政首長執行;(2)黨主要是對行政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對于具體的行政執行事務,全部由行政首長依法處理;(3)黨通過向權力機關推薦行政首長候選人,將素質好、水平高、政治立場堅定的黨員推薦到行政首長的領導崗位上。

4.2完善公民參與政府績效考核制度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積極探索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方式方法,不斷拓寬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考評的渠道,加大公眾考評政府績效的分量,積累了不少經驗,形成了四種基本模式和做法。

一是“下評上”模式。傳統的政府績效考評,主要體現在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的考核評估。主要做法有下級政府評議上級政府各職能部門,下級職能部門評議上級對口部門,業務流程相關部門相互評議,群眾評議本單位領導,紀檢監視部門評議本單位領導班子及成員等方面。

二是“評估團”模式。評估團模式是指政府部門組織專業人士或特定群體的人員對政府績效進行評估。這些評估者有較強的社會責任心,并對政府事務比較熟悉和了解。他們在評估前需經過一定程度的培訓,并深入評估單位和基層,聽取各方面的反映才能公平公正地對政府部門的工作業績進行客觀和獨立的評估。比如廣西防城港市和江蘇邳州市連續多年開展“百人評議機關”活動,取得較好效果。

三是“政務公開”模式。政務公開是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基礎,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大大促進了各地政務信息的公開透明,為公眾參與考評政府績效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制度保障。

四是滿意度調查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對服務對象和社會公眾的滿意度調查,來評估一級政府或政府部門的績效水平。有兩種典型的方式,一是對政府部門特定的服務對象進行滿意度調查;另一種方式,是開展大規模的公眾滿意度調查,以轄區內的全體公民為樣本,利用電話等方式進行隨機抽樣,開展滿意度調查。

5.結語

雖然中國文化傳承深遠,但是其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大量為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觀念,其中也有一些諸如道家“絕圣棄智”的消極觀念、儒家愚民政策、等級制度以及法家的“嚴刑峻法”等思想糟粕。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特色,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去蕪存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對這些傳統文化加以運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陳百強,張瑩丹. 《轉型期行政文化建設新思路》[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報.2012(03)

[2]范斌:《中國行政執行力文化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0

[3]趙志峰:《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現代行政價值研究》,山東大學,2013

[4]李倩:《我國傳統行政文化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影響研究》,長安大學,2012

[5]魯思達:《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行政管理理論的融合》 ,華章,2012

猜你喜歡
傳統文化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