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聯的發展脈絡與繁榮鼎盛

2018-05-28 03:03景常春
對聯 2018年2期
關鍵詞:楹聯春聯

●景常春

(610101 成都龍泉驛區洪河大道北路五六五號戀日家園E區十三―三―八)

一、明代是春聯的大力提倡時期

春聯在明代開始盛行, 使我國這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在時下所知的幾部對聯書中可見一斑。

嘉靖時期的戲曲名家李開先、 萬歷、天啟年間的喬應甲均有對聯專著, 李開先的《中麓山人拙對、 續對》(《李開先全集》二零零四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有其自作聯一千八百多副, 其中就有春聯六十多副,某年春節時一口氣即作十多副;萬歷年間余象斗的《萬寶全書》(清道光九年英德堂重刊)中,第一卷有春聯幾十副。 李開先的春聯如:

賈客交臨,口邊共祝三千歲;

老農竊喜,手里先拈六十春。

畎畝難忘,每問國安憑北使;

湖山可樂,又行春令屬東皇。

田園漸發生,三陽啟泰;

草木先萌動,四序先春。

家宴長開,不厭歌鐘達旦;

園花競發,何須剪彩為春。

《萬寶全書》中的春聯如:

鳳歷已頒天子地;

春風先到吉人家。

律應陽回,萬物光輝舒化日;

吉從天佑,一堂和氣集繁禧。

泰運斡旋,爆竹數聲昭瑞氣;

春容和藹,梅花幾點泄天機。

春日融和,萬物咸沾春德澤;

圣朝治泰,黎民共荷圣仁恩。

律轉洪鈞,歲月已增新氣象;

心存太古,衣冠不改舊家風。

殘臘無威,爆竹數聲催出戶;

陽春有信,梅花幾點帶將來。

以上春聯,均具有濃郁的迎春特色。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的一副春聯, 據說是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聯為: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堂。

此聯把人與歲月共同增長、 春光與福祿融為一體,美妙絕倫,真是一副難得的春聯,故能長久流傳不衰

二、清前期宮廷與民間春聯的各異

清代是春聯最興盛繁榮的時期, 從宮廷到民間,從達官貴人到士民百姓,每年春節時均要貼滿春聯。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春聯》(一九六一年北京出版社出版)記載: 『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時稱揮春), 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揮春先生并張貼『書春墨莊、點染年華』于鋪前,以示啟告。

據記載,清代宮廷對貼春聯十分看重,并有特別的規制與要求。 鄂爾泰等著《國朝宮史》(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說: 『每歲(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張掛春聯、門神。 先期,工部奏聞。 至日,外朝三大殿等處,工部、內務府官員督同匠役人等張掛。 其內廷等處,先自乾清門、乾清宮以及各門各宮等處驗明左右,敬謹張掛。次年二月初三日仍傳營造司太監等收下,交門神庫太監領回收貯』,永久保存。 并旨令沈陽的舊皇宮也要全部張掛滿。 聯文書寫要求用錦藍邊白絹, 挑選書法尤優的翰林墨書。 屆時,君臣眾等在重華宮揮毫潑墨,無數春聯掛于紅柱朱門各殿堂, 色彩鮮艷奪目。 這些春聯,事前都由翰林們撰作呈上欽定, 這個形式從清初至清末均未改變。 如著名對聯家、翰林徐琪在一八八四年奉慈禧太后懿旨,為皇宮各處一口氣撰寫了三十二副春聯(徐琪《瑞芝軒楹聯》,光緒年刻本)。 僅舉二聯為例:

寰海涌春光,祥開萱砌;

恩澤涵瑞景,喜溢蓬壺。

旭景麗朝霞,芝草春來增福蔭;

祥輝凝瑞露,梅花開處報新年。

另外,據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記載,乾隆朝某年宮中張掛的春聯多達一百幾十副,可謂熱鬧繽紛,蔚為大觀。 如:

協氣東來,禹甸琛球咸輯瑞;

和風南被,堯階蓂筴早迎春。

重霄日月爥升恒,景運祥開久照;

八表山川徵樂壽,昌期福集新韶。

景緯霞敷,星罟燦三辰珠璧;

元和春盎,云璈宣六代咸英。

三壺景象駐恒春,釦砌還迎戩穀;

六幕光華徵復旦,彤宸茂集繁祺。

化日麗三陽,春回禹甸;

條風和萬國,樂奏虞弦。

清代朝廷不僅看重春聯, 春節時還書贈春聯、『?!蛔峙c大臣及戍守邊關的要員。 如雍正帝曾書贈一春聯與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 后來張家年年用這副春聯作門聯。 聯為:

天恩春浩蕩;

文治日光華。

更有趣的是, 有人因書貼春聯而得以升遷。 清末有一人候補多年也未得實缺的知縣,在除夕之日貼一春聯于門: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隨爆竹來。

后來被他的上司路過看見, 對此春聯十分稱道, 覺得能寫這么好的聯語實屬有才學之士。在其幫助下,這個候補知縣很快就安置為某地知縣。

與朝廷書掛春聯不一樣, 民間的春聯都用紅紙書寫(服喪人家除外),再配以大紅燈籠、『?!蛔?,張掛于家家戶戶,都市山鄉,直把整個人間烘染得似紅紅火火、春意融融的的海洋。另不少大名家如吳可讀、翁同龢、李慈銘、張謇、吳恭亨等等或學士先生,長期堅持每年春節時撰書春聯多副,抒發對當時社會或個人處境的感慨。 他們中的有些人的專集中收不少春聯, 張謇的《張季子九錄· 聯語》(中華書局一九三一年版)收逐年春聯四十副;吳恭亨的《悔晦堂對聯》(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名家聯集叢編· 第三輯》)載,從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三一年每年春節時撰書春聯多副; 另如李慈銘一八七一年、一八八九年、一八九二年分別撰書春聯感慨時勢、處境:

環帶畿甽守德之宅;

浮湛郎署與物為春。

又見春光動梅柳;

尚期袞職補桑榆。

飛騰暮景能迎歲;

澹沱春風為掃門。

大名士孫雄一九二二年有感于軍閥混戰而撰書春聯為:

甲仆乙興,大陸龍蛇休暗斗;

戌來酉去,小民雞犬盼無驚。

從清代的實用類聯書和個人自作聯集中也可見春聯的盛行。 乾隆時期丁禹牧編印的《海門聯譜》、張西源編印的《類聯集錦》、鄒景揚編印的《類聯新編》、其父鄒可庭編印的《對聯雋句續編》、 黃云敷著《對聯玉露》、邱日訌咸豐五年編印的《對聯匯?!?、光緒年間涂慶瀾的《荔隱居楹聯偶存》、王榮商編印的《楹聯匯編》等,這些書中均有不少春聯; 尤其可喜的是還有春聯專集,乾隆卅一年王鳴盛編印有《春帖子》、嘉慶廿一年京都文德堂刻印有《春聯大觀》,后一書多達八百余副。 而且,這些實用類聯書中的春聯,不盡是編者創作,也有不少采自民間, 這就也可視為是對各時期社會上春聯的折射。 這使我們至今能感受到袁枚詩句所描述的熱鬧場景: 『沿途聽爆竹,逐驛讀春聯』(一九九七年江蘇古籍出版社《隨園詩話》)。

三、清中葉起春聯向深度廣度發展

清代中葉至民國時期的春聯, 除保持過去的春聯手法外,另有一個嶄新的發展,就是干支春聯和各業春聯。 干支是天干地支簡稱, 天干指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辛、 壬、癸, 地支指子、 丑、 寅、 卯、辰、 巳、 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組成為古代歷法紀年。 人們把天干地支年份如甲子年、辛未年的干支字,分別嵌入春聯之首,并賦予深刻精警的文意,成為干支春聯。 出現于民國各界各業的春聯, 把過去主要限于居所庭園的春聯擴大到全社會, 使春聯覆蓋到各個角落, 使神州大地更充滿春節的喜慶氣氛。

早在嘉慶丁丑年(一八一七) 章慶的《對語四種》中,即有干支對語二百多副;道光六年(一八二六) 衡山聶銑敏編印的《干支類聯合璧》, 分十五類二百多副干支春聯; 光緒末年鄒樹榮的《各種聯語·干支春帖子》(一九二二年刊印《南昌鄒氏粟園叢書》), 干支春聯共三百七十八副; 民國時期江蔭香的《分類楹聯寶庫》(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 王楚香的《古今楹聯大觀》(上海中央書店一九三八年版)、 周蓮弟編《最新分類楹聯大成》(上海啟新書局一九二四年版)、王有珩的《新撰分類楹聯大全》(上海大東書局一九二二年版)、 上海昌文書局編印的《最新共和春聯大全》(一九二九年版)等等實用類聯書,以及長聯圣手鐘耘舫的《振振堂聯稿》(光緒卅二年刻板)、楊翰芳的《五慎山館聯語》(《楊霽園詩文集》寧波出版社二零一零年版)等,均有許多干支春聯和行業春聯,如《五慎山館聯語》中, 僅干支聯就是一百三十多副。他們或把六十年一個甲子逐年全部嵌為春聯,或為政、軍、警、學、商、工各界春聯,或分天文、地理、人事、文事、武備、祠宇、廟堂、寺院等各類春聯,真可謂五彩紛呈,花樣繁多,為春聯譜寫了嶄新的一頁。且就各類舉一、二副為例:

干支春聯:

大地陽回乙勾萌達;

小園春早丑紐芽舒。

戊社祈年惠風和暢;

辰樞居所吉曜光明。

癸鼎留銘子孫永寶;

亥年紀算歲月長新。

政界春聯:

為國宣勞,玉燭宜調共和律;

與民同樂,金吾不禁上元燈。

軍界春聯:

兵氣銷融輝生日月;

春光浩蕩勢展風云。

學界春聯:

養成全國師資,有如時雨;

招得一堂學子,坐似春風。

商界春聯:

歲序又更新,餞歷呈祥,鳳律調元仍夏舊;

市廛相接比,望衡對宇,鶯喬得地占春先。

有的實用類聯書和大聯家鐘耘舫還把商界春聯具體細化到各種商店, 為各種商業增強了濃濃文化氛圍和節日喜慶氣氛,帶動了商機更加興旺。 僅舉鐘耘舫聯如:

綢緞店春聯:

與我同袍,莫非禮樂衣裳客;

為君制錦,都是榮華富貴人。

米店春聯:

饑飽系饔飧,共思常熟;

秕糠鑄堯舜,無過陳倉。

客棧春聯:

曰歸曰歸,莫為鷓鴣行急急;

有客有客,且隨燕子住依依。

四、 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春聯的空前興旺繁榮

新中國成立后的五十年代, 春聯仍舊盛行, 春聯的內容也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逐步更新。當家作主的勞動人民,用樸素的語言編寫成春聯, 表達翻身作主的喜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干勁, 表達對新社會新制度的擁護激情。 當時全國各地均匯編出不少春聯集子。 其春聯如:

翻身酒三杯不醉;

解放歌一曲難忘。

勝利之春春無限;

翻身最樂樂有馀。

改革開放后,以至當今的共圓『中國百年夢』,春聯在全國掀起了一次次高潮。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三年,中央電視臺文化生活組、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社等聯合舉辦迎春征聯活動, 兩次共收到應征稿多達三十五萬多件(新華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迎春征聯集萃· 前言》), 簡直是出人意料的輝煌成績。 同時, 匯編優秀獎作品出版,又通過對獲獎聯進行賞析,并刊發于報紙,進一步擴大了在全社會的影響,對春聯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后的幾年, 各大報紙如《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以及各省級報紙,都開辟專欄連續刊登春聯, 特別是一九八四年一月十四日、二十一日《人民日報》甚至集中刊發著名文化名人夏征農、蘇步青、夏承燾、趙樸初、黃苗子、劉葉秋等十三人之作各多副,端木蕻良一聯長達一百三十六字。夏征農之聯如:

邁上征途,開創新局面;

迎來春色,美化好山河。

趙樸初之聯如:

天地英雄氣;

風云浩蕩春。

劉葉秋之聯如:

八表同庥瞻麗日;

四民有慶樂豐年。

《經濟日報》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五日,還以《觀風俗而知變化,讀春聯而見民心》為題, 對七個省各農村的春聯作了綜合長篇報道, 廣泛地揭示了春聯在農村山鄉的風行盛況。

這一時期的春聯,更是緊貼時代脈搏,體現時代特色,贊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稱頌民族復興取得的光輝成就。 如:

大鍋飯山窮水盡;

責任制柳暗花明。

旭日行天,喜蓋通紅大??;

神州鋪紙,欣簽致富合同。

開放涌春潮,九州明媚;

改革掀熱浪,四海輝煌。

責任種田,五谷豐登,銀行存款增十倍;

包干分配,百業興旺,倉里儲糧翻兩番。

稱頌民族復興的春聯如:

人融社會和諧里;

家在神州昌盛中。

小康路,致富路,條條伸展輝煌路;

高架橋,立交橋,座座連通幸福橋。

發彩信,點新歌,邀來眾友夸強盛;

賀年華,敲電腦,迎接新春頌吉祥。

倡核心價值觀,國鑄靈魂民勵志;

走特色復興路,民圓夢想國圖強。

另外,近三十年來,人們還喜好把十二生肖嵌為春聯, 使春聯顯得或莊重深邃或生動有趣,這也是春聯的又一發展。略舉幾聯為例:

龍年:

一支在手龍鬚友;

百韻嘔心鳳藻才。

馬年:

駿馬揚蹄奔富路;

大鵬展翅舞長空。

尤其可喜的是,近十年來,全國各楹聯學會積極開展的送春聯下鄉、央視『春晚』征集新春聯活動, 廣大群眾創作出成千上萬作品。另外,不少地方學會還舉辦大規模的春聯征集大比賽, 這些情況在聯界有目共睹,此不贅述。 可以說,作為我國非文化遺產的春聯習俗,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始終在中華民族歷史中風行、發展、繁榮,因此,她不愧是我國獨特的文藝奇葩。

猜你喜歡
楹聯春聯
貼春聯
你家春聯貼對了嗎?
挖掘楹聯教育價值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楹聯牌匾上的典故
新年快樂
喜慶的春聯
楹聯雅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