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書要學會“巧”中藏“拙”

2018-05-30 02:24
老年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無端傅山技法

“巧”與“拙”,涉及的是審美范疇的問題。對于書法的審美,正如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地點,對于美所持的標準會有差異一樣。

《杜甫〈赤霄行〉詩句軸》清.傅山 193cm×47cm 山西省博物院藏

“巧”是相對于“拙”來講的??创傻膯栴},應該從兩個角度切入:

第一,從技術層面上講。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講道:“學書者始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極也?!薄肚f子·山水篇》曰:“既雕既琢,復歸于樸。善夫?!币簿褪钦f,學書是有一個過程的,首先要求學書者要有相當精熟的技法,精熟的技法是書法創作的基礎,就是“功夫”。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視技法為目的,因為技法不只是藝術本身。佛語說“登岸棄舟”。要到達彼岸,無船恐怕是不行的,而視技法為目的者是不想登岸的。這就如王鏞先生在其印作“不阿世”的邊款上刻的那樣:“巧,藝之大忌也。印亦然。初多喜巧厭拙,或以整齊鮮華為能事,或以無端造作為聰明,皆傷于‘巧’字,若悟心不開,終不免墮于小家氣耳?!?/p>

第二,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扒伞笔且环N心態,這種心態反映了書作者一是沒有思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依靠一定技能或技能尚不足的情況下去“追潮流”“趕時尚”。東倒西歪,或涂涂抹抹,其作品貌似拙,實為巧,不是發自心底的真性情。二是有一定的思想,也有相應的技能,但修養不夠,放不下,登上了岸還背負著船,就是“悟心不開”“無端造作”,為了效果而做形式和裝飾設計。

“拙”就不同了,它更加指向書家審美的一種高境界,是人的真情流露,是本質的內在美的體現?!白尽弊鳛閷徝婪懂?,很早就被提出來了。北宋黃庭堅《論書》中說:“凡書要拙多于巧?!碧拼]蒙也早對“拙”做過闡釋:“拙:不依致巧曰拙?!保ā妒鰰x》)提到“拙”,習書者通常會想到“稚拙”或“古拙”?!爸勺尽笔莾和鲇谔煨缘谋举|表現;“古拙”往往是出于實用的一些無意的制作,因材料和時間的關系而形成的,如歷史上遺存下來的大量金石文字,是真實的自然流露。雖然它們可能存在技法上的某種缺陷,但共同的一點是都有自然之趣,少人為痕跡。真率、質樸,正是藝術家所追求的關于人的生命本質的最為寶貴的東西。

正如傅山所言:“藏于見皆有心者也。有心則貌拙而實巧,巧則多營,多營則雖有所得,而失隨之?!边@也說明“巧”和“拙”是辯證的,“大巧若拙”,但“拙”不必藏,藏“拙”而實“巧”?!白尽辈皇枪逃械膶徝?,而是隨書法藝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是時代的產物,但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卻是人對生命本質的觀照和回歸,這才是“拙”的真意。

猜你喜歡
無端傅山技法
傅山的“四寧四毋”
虬曲無端寫盤郁 蘇軾《木石圖》辨析
非公擔當
中國畫技法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變換的三種技法
精通拍攝技法
清·傅山論書句
清·傅山論書句
今古無端入望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