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業院校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2018-06-07 09:36馬守臣王瑩王銳
科教導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土地復墾教學改革

馬守臣 王瑩 王銳

摘 要 工礦業對土地的破壞日益嚴重,為滿足工礦企業和管理部門對土地復墾人才的培養要求,本文從師資培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方面對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礦業院校 土地復墾 生態重建 教學改革

煤礦區在為國家提供了能源支撐的同時,也破壞、壓占和污染了大量耕地。因此,對礦區受損耕地進行生態整治是緩解礦區生態惡化和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煤礦區礦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為適應形勢所需,我國各礦業院校和一些農業院校陸續開設了與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相關的課程,為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和工礦企業培養了大量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方面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對于保障礦區生態安全、促進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內容陳舊,缺乏相應的更新

目前,我國有關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的專業教材極少,且教學內容陳舊,缺乏更新。雖然該學科較為年輕,但隨著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實踐和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出現。然而,在當前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仍主要以傳統基本理論為主,有關最新進展和新技術未能及時補充。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傳統理論知識,而且也應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理論和新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土地復墾人才。

1.2 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礦區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它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但是,目前的課程設置中,實踐性的課程安排欠缺,大多是以理論課程為主。因此,在這種課程設置下,由于缺乏實踐操作和專業素養,因此,學生對該學科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完善實驗和實踐環節,增強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該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1.3 偏重宏觀工程復墾理論,缺乏科學系統的生態理論

當前,大多數高校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教學的主要內容的宏觀工程復墾理論和技術,有關生態理論教學內容(如開采沉陷和土地復墾對植物生理特性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響)不夠科學系統。在這種知識結構的影響下,學生、礦區及土地管理部門有關人員大都認為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只是針對宏觀領域的研究,是一項土地整治工程,從而重復墾工程、輕理論研究,使復墾理論遠遠落后于實踐,幾十年來建立的土地復墾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得不到升華。究其原因,一是相關專業教材嚴重缺乏,二是師資條件的限制。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當前大多數高校還缺乏有著豐富土地復墾經驗和生態學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大多數師資來源測繪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缺少微觀領域和生態領域的專業背景。

1.4 課程考核體系欠缺科學性

當前,大多數高校通過學生的平時成績和出勤率以及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來進行考核??荚噧热菥窒抻跁?,試題形式偏重死記硬背, 缺少對學生分析和解決礦區實際問題能力評價體系。缺少對學生的創造力和分析應用知識的能力等考核。

2 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課程改革內容

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現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遠遠跟不上形勢所需,課程教學應根據礦區生態整治的發展趨勢與前景,參考傳統理論教學,科學設置教學方法和內容,增強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適用性。

2.1 將教學科研團隊建設與課程建設有機結合

教師專業素養是決定教學效果重要因素。由于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是一門新興邊緣性學科,在很多專業里僅是作為選修課存在,專任教師少,且多以其它專業領域的教師兼職授課,也很少承擔該學科領域的科研課題。因而,團隊成員應堅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并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與國內外該領域高水平專家進行交流學習,使團隊教學、科研水平顯著提高。

2.2 優化教學大綱和更新教學內容,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需要

根據土地管理部門和地礦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按我校及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科學制定課程教學新大綱,更新教學內容,以典型的礦區生態治理案例為載體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并安排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此外,由于礦區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工作大力開展,該領域的新成果不斷涌現,新理論和新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因此,課堂的教學內容應在原有教材的內容基礎作必要的取舍和補充,將一些陳舊的、常識性以及與其他課程重復的內容剔除,增加反映學科前沿的新成果、新理論和新技術, 確保學生掌握礦區生態治理領域的最新進展動態和研究熱點,使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激發學生學習課程和從事礦區復墾領域工作的興趣。

2.3 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專業素養、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

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標,課堂教學方法科學化,淘汰 “填鴨式”教學,引入多元化教學法。此外,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基礎上,積極引進“現場教學”的方式,把課堂搬到礦區治理現場,使課本知識理論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傊?,通過教學方法改革,將教學由傳統課堂灌輸變成現場互動和在線互動,將變教材圖片變成現場素材。

2.4 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相結合

具備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生重要的學業標準,許多重點院校已經開始了本科生科研教學,而普通本科院校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因此,在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教學過程中我們以科研為引導,圍繞相關的科研項目開展教學,將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的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科研需要,將學生組成不同研究小組,針對不同主題讓學生制定研究計劃和研究內容,使學生實施研究過程中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依據自己興趣成立不同科研小組,自立題目開展研究,我們安排指導老師適時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5 實踐性教學和課題研究相結合

隨著國家對礦區環境的重視,地礦企業和土地管理部門急需大量的土地復墾人才,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礦區復墾實踐能力。因此,實踐性教學環節也是該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但由于該學科起步較晚,實踐教學環節很不完善,沒有成形成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將實踐性教學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可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們教研團隊成員根據自己所承擔的課題內容,組織學生相繼完成了河南省礦區生態調查、土地復墾規劃和方案編寫等,學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淺。此外,在實踐教學設計中,針對當前礦區治理中科研熱點問題,設計出一些研究課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6 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

科學合理的考核和評價體系是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通過課程評價體系的改革,將課程考核和評價的重點由知識的掌握向能力的提高轉變,不僅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 而且要注重對學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常規的理論考試只是作為考核的一部分,而且在試題設置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加大考查學生創新性、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內容。此外,在傳統理論考試基礎上,還增加了調研報告、科學試驗等科研創新及實踐能力考評,并加大了創新及實踐能力考核成績的比例。這種考核模式綜合體現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專業修養、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培養質量。

3 結語

綜上,為培養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土地復墾人才,我們在土地復墾和生態重建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本,從師資培養、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方面對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和探索,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學生評價良好,為高等院校的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龍乾,李曉紅,劉梅.面向21世紀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與發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97-98.

[2] 胡振琪.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

[3] 劉方明,田立娟,李修平,等.加強科研引導,促進生態學教學改革[J].科學教育,2010.16(5):1-2.

[4] 馬守臣,聶小軍,于吉濤,等.礦業院校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5(1):50-51.

[5] 王金滿,白中科,師學義.“土地整理與復墾”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設置的構建[J].中國地質教育,2008(2):46-47.

猜你喜歡
土地復墾教學改革
水毀耕地地力的土地復墾技術探討
阜新破產煤礦用地復墾問題與對策
煤礦開采的實踐與探索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皖北平原區農村宅基地退出模式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